2012年春天到2013年春天,我国先后发生地震、水灾、旱灾、雪灾、雾霾等一系列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这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对于人们渴望没有,却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有人说:“人在自然灾害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请运用有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
达.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这表明( )
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 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 |
C.理论与实践是始终统一的 | D.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
针对国内房地产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进一步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2012年7月下旬开始,国务院对16个省(市)贯彻落实调控政策措施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专项督查体现了(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 B.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
C.人们能在意识指导下自发地改造世界 | 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
我国北方地区普遍严重缺水,烟台市的长岛县更是严重缺乏淡水资源的地区。在长岛,一个较长的时期里,人们利用建水窖蓄雨解决用水问题;近年来,降水的减少,促使长岛人开始研究和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这说明( )
A.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 | B.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 |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德国思想家、文学家莱辛曾说:“人的价值并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是因为( )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对立的 |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
“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 )
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重要 | 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 |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相结合 |
想要拥有优质睡眠,就要懂得如何睡眠,而且应该从中医传统理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睡眠规律。春夏秋冬各有规律: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最好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正常人的睡眠时间一般每天在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增加睡眠时间。这说明( )
A.规律是可以把握和创造的 |
B.只有尊重自然,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C.人类活动阻碍着外部世界的发展 |
D.人可以通过改变规律,使世界按照人类意志发展 |
《中国之声》报道:面对甲流、台风等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引用一句过去非常流行的话“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在灾难面前要保持平静和理性的态度,因为恐惧在某种程度上比灾难更可怕。这告诉我们( )
①度决定一切,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
②尊重客观事实是唯物主义的最起码要求
③错误的意识容易把我们引向歧途
④不要轻信传言,要学会明辨是非
A.①②④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 |
《时代商报》撰文指出:“公众幸福指数不高,生活满意度不高,是当下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软肋所在。新一轮政府改革的目标应该是民众的幸福指数与满意度的上升。改革也好、发展也好,其终极目的是民众幸福。”着力提升民众幸福指数与满意度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
A.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B.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
C.规律具有客观性 | D.规律具有主观性 |
海峡论坛会标造型是草书“海”字,“海”代表海峡、海西,取形自汉代画像砖“两人对坐论道”,寓意是传承中国自古便善于交流的传统美德。这表明( )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
C.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人生就像牙缸,你可以把它看成杯具(悲剧),也可以把它看成洗具(喜剧)。”这句幽默的流行语体现了(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B.客观世界的变化依赖于人的意识 |
C.真理的性质具有不确定性 | D.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
灾害的发生往往不是人力所能预测和控制的,但通过人的努力,将灾害消弭在最小状态却是可能的。这需要我们鼓起勇气,坚定信心,未雨绸缪,有所作为。这表明( )
A.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能够利用规律 |
B.人们一旦认识了规律就可以改造规律,为人类谋福利 |
C.规律是事物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
D.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
从四川汶川地震到四川雅安地震,从海地地震到日本特大地震。近年来,地震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重大影响。高三某班同学以“地震与人类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性学习,其中一组取得了如下材料。
材料 在古代,古人认为地震的发生与治政过失有关,地震是惩罚他们的。而古希腊人认为,“大地是平展的,下面有神象或乌龟驮着,神象或乌龟累了,只要它轻微地眨一下眼睛,大地就会颤抖,这就是地震”。
从实践的角度,简要回答材料中古人对地震产生上述认识的原因。
下边漫画《打“气”》意在告诉考生
①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要重视量的积累
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规律是不可抗拒的,要尊重规律、创造规律
④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应该树立信心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有专家指出:尽管“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完成了,但现在还不能说中国的载人航天技术就已经成熟了。国际航天格局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一两次试验任务的完成是不会改变这种格局的,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突破,使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最终实现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仍然有许多关键技术要攻克,有许多工作要进行。专家的观点表明
①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认识的运动变化总是向前的
④创造规律实现理想是人特有的主观能动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