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2015年1月14日,国家公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给人民群众提供“对路子”的公共文化服务。这有利于
①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②提高群众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
③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④促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游子吟》,生动表达了中国人深厚的家庭情结。今天我们仍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是因为
①传承传统家庭美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②中华传统家庭文化的具体内涵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消逝
③良好家风对人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家庭教育是传递社会规范、培养良好风尚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市召开文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全市文化工作,再次强调了“努力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请根据该市文化措施,回答其《文化生活》理论依据

措施
依据(《文化生活》)
(1)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全面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
(2)加快发展创意、动漫、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文化产业集群,提高重庆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
(3)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全市各区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
(3)
(4)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保护、保存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4)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第十届中国艺术节于2013年10月11日至26日在山东省举办,充分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最新成果。让我们走进“十艺节”,领略文化的魅力。
材料一:“十艺节”期间,各类艺术精品异彩纷呈,广大群众在尽情享受文化盛宴的同时,自身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升。山东省旅游局开展“看精彩十艺,游好客山东”活动,以“喜迎十艺节”为主题的文化休闲旅游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十艺节”的成功举办,让山东人更有底气和责任寻求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裂变,凝聚起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力量。
材料二: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标志(祥和)(下图),以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如意为载体,既融合了山东古文化、儒家文化的精髓,又凸显了和谐祥瑞的时代风尚。CHINA首字母“C”字形状,寓意中国艺术节面向世界、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熔铸百家的气魄。

材料三:“十艺节”中,吕剧《一个钱包》感人肺腑,好评如潮。该剧根据山东省道德模范、文登市环卫工人李玉坤爱心助学的事迹改编而成。十几年来,李玉坤几乎将自己微薄收入连同捡破烂的所得全部捐助贫困学生,默默奉献。她用朴实的行动阐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诉说着新时期的价值观。她的爱心感染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捐资助学的队伍中来。
(1)结合《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文化的哪些作用?
(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结合“十艺节”标志的创作思路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创新。
(3)运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有关知识,说明李玉坤的感人事迹对青年学生有什么启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说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A.要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B.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C.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以诙谐幽默的形式,向人们传递正能量。其中一句“人倒了还可以扶起,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引发网友共鸣。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启示我们,提升国民道德素质
①要发挥大众传媒在传播优秀文化中的作用
②要优先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③政府要履行文化建设职能
④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文明风尚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已进入“大众旅游”时代,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踏上旅程,享受难得的放松。然而,随着大量国内游客涌入旅游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一些诸如损坏旅游设施、随手题刻等不文明行为不断“输出”,这些行为实在令人尴尬。微博热议、媒体讨论中,惭愧、耻辱的情绪,谴责、反省的主调,也让人看到整个社会对文明素质的强烈吁求。对此,我们应当不断反思,做到
①积极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华文化
②加强文化自省自觉,在自我砥砺中走向文化自强
③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维护国家的荣誉
④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决查处了周永康、徐才厚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但要让官员不敢腐,更要让官员不能腐、不想腐,这才是中央的目标。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要让官员不想腐,就要
①发挥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促进作用
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习、宣传清廉模范活动常态化
④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和监督的机制,从严治党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经济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导致当前我国价值观念的多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和民族凝聚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必将引领社会思潮,凝聚人心,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分析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崇尚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渐行渐远。远离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力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力、浮躁的社会,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传统续血脉,为发展增底蕴,为创造添活力,为时代聚精神。
(1)结合材料,分析倡导全民阅读对建设文化强国的意义。
(2)结合材料,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京榜样,平凡中的力量;北京榜样,就在我们身旁。”“北京榜样”是一项融广泛发动、推荐选树、宣传报道、公益实践为一体的群众性综合大型主题活动。该活动自启动以来,在全市宣传树立了一批“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北京榜样”。“北京榜样”活动(  )
①弘扬传统道德,凸显道德修养对个人发展的重要影响
②加强公民教育,明确自省是促使道德提升的唯一方式
③传播文明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④汇集榜样人物,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实生活中一些学者不安心于学术研究,反而靠“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秀”来博得喝彩,赚个盆满钵满。一些书商也乐于包装和推销这样的作者和书籍以赚取不菲的利润。“教授摇唇鼓舌,四处赚钱,越来越像商人;商人现身讲坛,著书立说,越来越像教授”,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背离
B.自然科学知识与社会科学知识相脱节
C.文化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
D.现阶段文化建设还没有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4年3月.共青团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在广大青少年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通过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相统一,努力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青少年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广大青少年要真正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必须
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②在学习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创造性地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创新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阳光、辛勤、感恩’来表达重庆人民为树立美好的价值指引、凝聚不竭的前行动力”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①事例通过提升全民基本素养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
②事例反映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符合主题
③事例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
④事例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来推动文化创新,符合主题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针对“中国式过马路”进行深度调查,通过行人过马路的具体表现,列出产生这一顽疾的主要因素。

产生因素
具体表现
国民交通心态
散漫的小农经济思维方式影响国民行为,图方便的个人意识和随大流的从众心理导致人们违规。
交通安全意识
不少人不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认为乱穿马路不构成违法,对闯红灯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
政府监管服务
政府长期对行人闯红灯的纵容,交通违规处罚力度不够,信号灯设置的不合理,对行人权益缺乏重视。

请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式过马路”产生的原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政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