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的消化道中生活着多鞭毛虫,能分泌一种酶来消化白蚁的食物,若杀死这种原生动物,白蚁就会饿死,而多鞭毛虫离开白蚁的消化道也不能生存。白蚁和多鞭毛虫的关系是( )
A.竞争关系 | B.寄生关系 | C.共生关系 | D.捕食关系 |
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生态瓶编号 |
光照 |
含微生物的泥沙 |
浮游藻类 |
水草 |
浮游动物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等生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 。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 ,原因是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 ,原因是 。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
果园可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管理。
(1)传统种植常用农药杀虫,现在利用 的方法也可控制果园害虫的种群密度,如用性外激素(E)-2-壬烯醇诱捕害虫丽金龟,可直接破坏其种群__________。请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解释除害虫目的 。
(2)科研人员对板栗园内的栗瘿蜂和长尾小蜂的数量进行了连续5年的检测,结果如图。
据此判断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 。2009年长尾小蜂种群的 属于增长型。
(3)如果不对果园土壤进行管理,果树林下将会出现从一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到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再到草本与灌木混生等阶段的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果园内一年生草本植物较少,其原因是 。
某研究小组以酵母菌为对象探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每隔24小时定时取样,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 法。取样前,要将培养液摇匀,目的是 。制片时,首先 ,再 ,最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
(2)下图是一块血细胞计数板正面示意图,其上有 个计数室。右下图是计数室中—个中格的酵母菌分布示意图,该中格内酵母菌数量应计为 个。
(3)该同学将试管中的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 。
(4)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
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率变化曲线;图丙为λ(λ是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判断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只有一条食物链,生物B处于最高营养级 |
B.图乙中t1~t2与图丙a~b时期种群都是衰退型 |
C.图丙中b~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
D.图丙中c时期,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 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 |
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 |
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 |
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
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是影响植物群落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
B.竞争促进群落资源的利用,能使物种多样性增加 |
C.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
D.研究群落空间结构对植被恢复中植物的空间配置有指导意义 |
下列有关调查种群密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五点取样和等距离取样是样方法取样的常用方式,遵循了随机取样的原则 |
B.调查蝗虫的幼虫、某种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
C.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实际值 |
D.将M只鹿标记,再次捕获的n只鹿中有m只被标记,该鹿群约有(M×n÷m)只 |
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 |
B.蝌蚪的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 |
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 |
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 |
自然界中种群的数量特征是种群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如图表示某动物种群在不同条件下数量变化情况的数学模型,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模型属于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之一的__________,该形式较为直观形象。
(2)图中A段种群增长近似于______型曲线.该模型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
(3)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是______(K1或者K2)。
(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分析图中曲线,与D段相比,影响C段的因素最可能是______。
A.食物和天敌 B.气候和传染病
(5)在D阶段,若该动物的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的减少和活动范围的缩小,其______会变小。
之前发生过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山区植被进行调查,得到部分数据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火灾后该地区群落的演替类型是_________。
(2)若以大树(树龄>5年)的数量作为森林中树种优势度的指标,则目前该山区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树种是__________。若此山区不受人为干扰,若干年后,上述四种植物中,优势度指标最高的是___________。
(3)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请说明该物种在引入前后有没有发生进化?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
下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
下列各选项与所给图示不相符的是( )
A.若X表示种群密度,a可能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
B.若X表示甲状腺激素,a可能代表促甲状腺激素 |
C.若X表示T细胞数量,b可能代表HIV数量 |
D.若X表示垂体,则a可能代表甲状腺、b可能代表下丘脑 |
下图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
B.丁为年龄组成,包括增长型和衰退型两种类型 |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 |
D.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