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方法是生物学研究的精髓之一。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研究鼠等动物的种群密度时,应随机取样 |
B.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以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种群的数量 |
硅藻是单细胞藻类,硅酸盐是硅藻生活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将两种硅藻——硅藻A、硅藻S混合培养时,其种群数量及硅酸盐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抽样检测的方法可估算硅藻的数量
B.实验开始的前8天两种硅藻的密度都上升,所以没有产生竞争关系
C.硅藻S对硅酸盐的吸收能力低于硅藻A
D.如果去除硅藻A,那么硅藻S将呈“J”型生长
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
为了降低一种真菌对果树的毒害,园艺家引入一种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原真菌相似,但毒性较低的真菌,从而使果树增产,园艺家利用的原理是
A.寄生 | B.竞争 | C.捕食 | D.互利共生 |
某研究机构对某区域的一种田鼠进行了调查,所调查样方的总面积为2 hm2(1 hm2=10 000 m2),统计所捕获的田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
捕获数/只 |
标记数/只 |
雌性个体数 |
雄性个体数 |
初捕 |
50 |
50 |
28 |
22 |
重捕 |
50 |
10 |
32 |
18 |
以下是某同学对数据的分析结果,你认为正确的是
A.此调查方法可以用来调查土壤中蚯蚓等生物的种群密度
B.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的种群密度比实际低
C.综合两次的捕获情况,可得该田鼠种群的性别比例(♀/♂)约为7∶2
D.该地区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约为125只/hm2
下列对种群特征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直接影响③ |
B.增长型种群的数量增长是由于①>② |
C.预测种群发展趋势的主要依据是④ |
D.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通过降低②来控制人口过度增长 |
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
B.图乙为“S”型增长,G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F点时进行 |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 |
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时
A.种群密度最大 | B.成年个体数量最多 |
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 D.增长速率大于零 |
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所示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的个体数)。下列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9月份种群出生率一定不是0 |
B.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保持相对稳定 |
C.该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行为调节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
D.种群密度越大,传染病对该种群数量增加的抑制作用也越强 |
下面所说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④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D.细胞、种群、个体、生态系统 |
某研究所对两个生态系统进行了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①A、B图中能反映该鱼种的数量的变化曲线是 。
②这种鱼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不再增加,原因之一是 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增长停止。
③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 。
④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
水平。
(2)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 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 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 和食物条件。
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图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该图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
B.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在生存斗争中死亡的个体数量 |
C.若该图表示蝗虫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时 |
D.K值是环境的最大容纳量,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
在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