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请根据图1、图2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可通过图1中激素       (填编号)分泌量的增加,使细胞内呼吸作用增强,从而增加        ,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
(2)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如果定期给该动物注射定量的激素B,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如果注射的激素B超 过一定水平,则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图1中A的浓度会       。据图1分析,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      模式。
(3)人在空腹或饥饿时,血糖下降,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      ,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作用的靶细胞是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的        模式调节分泌量。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内环境相关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生命活动中,b过程比a、c重要
B.人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b中
C.过程b、c受阻,会导致组织水肿
D.从图可知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液、淋巴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某同学给几个刚进食的小鼠的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小鼠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 25 ℃降到 5 ℃时,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的变化 依次为(   )

A.增加、增加、减少
B.减少、减少、增加
C.增加、减少、增加
D.增加、增加、增加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成年大鼠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可能出现(   )

A.体温升高、耗氧量减少
B.体温下降、耗氧量增加
C.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耗氧量增加
D.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体温下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差异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吃辣椒后,辣椒素会使人产生全身发热、大量出汗的现象,与炎热环境下的身体特征相似,此时人体生理变化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此时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加。
B.此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体内新陈代谢产热增加
C.此时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D.此时产热比散热多,体温将逐渐升高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朋友在一次意外中下丘脑受到损伤,这一伤害对下列哪种生理活动影响较小

A.体温的调节 B.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C.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D.促胰液素的分泌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

①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 ①②③④⑤    B. 只有①②③
C. 只有②③④    D. 只有①③⑤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在夏季进行高温作业时,机体发生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产生大量乳酸,血浆pH明显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液生成减少
C.通过体液调节,增加汗腺分泌活动
D.皮肤血管舒张,散热明显大于产热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稳态的“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
B.只要内环境保持稳定,就不可能患病
C.进食后或饥饿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含量发生变化,说明内环境处于不稳定状态
D.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稳定的无机盐主要是Na+和Cl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是人体组织细胞内环境示意图(a、b、c处箭头指示血液流动方向,①②③④表示体液),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a、b、c处氧气的含量相等
B.通过调节,②③④保持动态平衡
C.①中的有些物质不能进入②和③
D.④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②和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调定点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体温调定点,它可以将体温设定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正常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偏离调定点时,机体能通过调节使温度回到调定点水平。其调控过程如图甲所示,但也可因生理活动或病理反应发生一定的改变。如细菌感染导发热,致热原可使温敏和冷敏两类神经元活动改变,调定点上移(如38℃)。调定点上移后,产热与散热过程将在较高的水平(38℃)上达到平衡。其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回答相关问题:

(l)图甲中体温中枢位于___________,产热装置主要是指__________,散热装置主要有皮肤、毛细血管和汗腺。它们的活动受__________和神经递质等信息分子的影响。当体温偏离调定点,机体能通过调节使体温回到调定点水平,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
(2)当受到病菌感染时,身体产生内生性致热源,使体温调定点处于I过程中,这时身体会认为自己处在了体温____________(填“过高”或“过低”)的状态,于是就会打寒战(肌肉收缩产热)、面色苍白(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同时____________激素分泌增加,体温就会迅速的飙高。处于Ⅱ过程。
(3)当病人处于第Ⅲ阶段时,临床表现为大量出汗,此时___________感受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变化,引起____________分泌量增多,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并促进其对水的重吸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人体代谢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消化液
C.内环境稳态就是内环境的渗透压、温度和pH等保持不变
D.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生物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