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化学科学与探究
化学科学特点
化学的主要特点与意义
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化学的发展趋势
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规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绿色化学
化学史
化学研究方法与工业化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科学探究方法
层析法
定量研究的方法
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及作用
工业制取硫酸
工业合成氨
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
工业制取硝酸
铜的电解精炼
高炉炼铁
工业制取漂粉精
工业制取水煤气
硅酸盐工业
工业制烧碱
纯碱工业(侯氏制碱法)
工业制氨气
工业制金属铝
氯碱工业
以氯碱工业为基础的化工生产简介
工业制冰晶石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元素
核素
同位素及其应用
同素异形体
分子、原子、离子
原子团
混合物和纯净物
单质和化合物
金属和非金属
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
分散系、胶体与溶液的概念及关系
化学用语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电子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摩尔质量
气体摩尔体积
物质的量浓度
阿伏加德罗常数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物质的量与其浓度和气体摩尔体积的综合应用
球棍模型与比例模型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化学常用计量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
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计算
物质结构中的化学键数目计算
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
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
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相对原子质量及其计算
相对分子质量及其计算
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离子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液和胶体
溶液的含义
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溶液的组成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胶体的重要性质
胶体的应用
纳米材料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元素周期律的作用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物质结构与性质
物质结构
原子构成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及其相互联系
质量数与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画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
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应用
分子等层次研究物质的意义
研究物质结构的基本方法和实验手段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物质结构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具有预期性质的新物质
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化学键
离子键的形成
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
晶格能的应用
用晶格能的大小衡量离子晶体中离子键的强弱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主要类型
键能、键长、键角及其应用
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
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等电子原理”的应用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金属晶体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
晶体熔沸点的比较
晶胞的计算
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金属键的涵义
金属键与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关系
金属晶体的基本堆积模型
用电子式表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
相似相溶原理及其应用
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
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等方面的影响
含有氢键的物质
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
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重要的氧化剂
重要的还原剂
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
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燃料的充分燃烧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反应热和焓变
燃烧热
中和热
热化学方程式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的开发
化学能与热能的应用
化学能与电能的应用
清洁能源
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
反应热的大小比较
化学基本反应类型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活化能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的作用
焓变和熵变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作用
化学平衡的调控作用
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曲线及其应用
体积百分含量随温度、压强变化曲线
产物百分含量与压强的关系曲线
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产物的百分含量随浓度、时间的变化曲线
转化率随温度、压强的变化曲线
等效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的综合应用
化学平衡的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
水的电离
离子积常数
溶液pH的定义
测定溶液pH的方法
pH的简单计算
盐类水解的原理
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盐类水解的应用
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
电解原理
弱电解质的判断
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
离子共存问题
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
卤族与氮族及其应用
氯气的物理性质
氯气的化学性质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卤化银
卤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的比较
碘与人体健康
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
氮族元素简介
氮气的化学性质
氨的物理性质
氨的化学性质
氨的用途
氨的实验室制法
铵离子检验
铵盐
硝酸的化学性质
亚硝酸盐
氯离子的检验
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含氮物质的综合应用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氮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
氧族与碳族及其应用
氧族元素简介
臭氧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硫的污染及治理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浓硫酸的性质
硫酸根离子的检验
硫酸盐
硫化氢
化学反应原理的确定
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
"三废"处理与环境保护
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碳族元素简介
硅和二氧化硅
硅的用途
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玻璃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陶瓷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
硅酸的性质及制法
含硫物质的性质及综合应用
含硅矿物及材料的应用
金属及其化合物
金属的通性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金属与合金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
生活中常见合金的组成
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
金属防护的常用方法
防止金属腐蚀的重要意义
金属的回收与环境、资源保护
稀土金属及材料
金属陶瓷超导材料
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
钠的重要化合物
碱金属的性质
焰色反应
镁的化学性质
铝的化学性质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
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铁的化学性质
铁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铁盐和亚铁盐的相互转变
铜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二价Fe离子和三价Fe离子的检验
常见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
无机物的推断
金属材料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组成与结构
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
有机物的结构式
有机物实验式和分子式的确定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
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
有机化合物命名
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关系
辨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的鉴别
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的合成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
烷烃及其命名
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烃的衍生物官能团
取代反应与加成反应
消去反应与水解反应
聚合反应与酯化反应
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
甲烷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烯的用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烯烃
乙炔炔烃
苯的结构
苯的性质
苯的同系物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石油的分馏产品和用途
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煤的干馏和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
生活中的有机化合物
烃的衍生物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卤代烃简介
氟氯代烷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物结构式的确定
乙醇的化学性质
乙醇的工业制法
醇类简介
苯酚的化学性质
苯酚的用途
乙醛的化学性质
乙醛的用途
甲醛
醛类简介
乙酸的化学性质
羧酸简介
酯的性质
油脂的性质、组成与结构
有机溶剂
肥皂、合成洗涤剂
表面活性剂
化肥的分类及作用
农药化肥的合理使用和环境保护
糖类、蛋白质
葡萄糖的性质和用途
蔗糖、麦芽糖简介
淀粉的性质和用途
纤维素的性质和用途
造纸
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
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
酶的结构和性质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合成材料
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合成材料
常用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化学成分及其性能
塑料的老化和降解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材料的使用意义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应用
化学综合计算
化学综合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有关过量问题的计算
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
有关范围讨论题的计算
复杂化学式的确定
数据缺省型的计算
有关燃烧热的计算
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化学实验
常用仪器及其使用
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间接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不能加热的仪器及使用方法
计量仪器及使用方法
蒸发、蒸馏与结晶的仪器
过滤、分离与注入溶液的仪器
干燥仪器
夹持仪器
连接仪器及用品
其他仪器及其使用方法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化学试剂的分类
化学试剂的存放
药品的取用
指示剂的使用
试纸的使用
滴定实验中指示剂的使用
化学仪器的洗涤、干燥
连接仪器装置
溶液的配制
实验装置的拆卸
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化学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物质的溶解与加热
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过滤
蒸发和结晶、重结晶
蒸馏与分馏
分液和萃取
升华
渗析
盐析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洗气
加热分解
离子交换
物质分离装置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常见气体的检验
常见阳离子的检验
常见阴离子的检验
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明矾成分的检验
红砖中氧化铁成分的检验
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食物中淀粉、蛋白质、葡萄糖的检验
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
几种化学肥料的鉴别
粗盐提纯
有机物(官能团)的检验
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方案设计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
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实验方案设计
水的净化
硬水和软水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保护水资源
常见气体的制备与收集
气体发生装置
气体的收集
尾气处理装置
气体的净化和干燥
常温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加热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冷却反应气体性质实验装置
排气量气装置
常见气体制备原理及装置选择
实验室制取蒸馏水
实验装置综合
定量实验与探究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中和滴定
中和热的测定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
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测定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探究浓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探究化学反应机理
探究物质的组成或测量物质的含量
探究化学规律
探究焰色反应
探究离子键的形成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探究原电池及其工作原理
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设计原电池
比较强弱电解质的实验
比较弱酸的相对强弱的实验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的因素
探究沉淀溶解
验证原电池的效果
探究电解池作用
电解原理的应用实验
测定强酸与强酸反应的反应热
探究铝热反应
测定有机物分子的元素组成
探究化学实验中的反常现象
探究对经典问题的质疑
无机物的性质实验
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铝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氯、溴、碘的性质实验
浓硫酸的性质实验
氨的制取和性质
硫酸亚铁的制备
探究铝与酸、碱溶液的反应
探究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
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
氢氧化铝的制取和性质探究
制取氢氧化铁、氢氧化亚铁
探究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
探究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
探究硅酸钠溶液的碱性、热稳定性
探究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
探究氯水、氯气的漂白作用
探究二氧化硫与水和品红溶液的反应
探究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与水的反应
探究氨的实验室制法
探究钾与水、氧气的反应
探究卤素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探究镁与水、盐酸及铝与盐酸的反应
给铁件镀铜
探究铁的吸氧腐蚀
验证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检验三价铁与二价铁
检验氯离子
氯水的性质及成分探究
有机物的性质实验
石油的分馏
蛋白质的盐析
甲烷的性质实验
甲烷的取代反应
乙烯的燃烧
探究石蜡油分解制乙烯及乙烯的化学性质
乙炔的燃烧
乙炔的性质实验
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乙醇的消去反应
苯酚与NaOH反应
苯酚钠溶液与二氧化碳的作用
苯酚与溴的反应
苯酚的显色反应
乙醛的银镜反应
乙醛与氢氧化铜的反应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
乙酸的酯化反应
乙酸乙酯的制取
肥皂的制取
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蛋白质的变性实验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蔗糖与淀粉的性质实验
纤维素的性质实验
溴乙烷的制取
脲醛树脂的制取
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质实验
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苯与溴的反应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某种燃料电池是以甲烷(CH4)和空气为原料,以KOH为电解质溶液构成的原电池。电池的总反应类似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每消耗1molCH4可以向外电路提供8mole-
②CH4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是:CH4 + 10OH- - 8e- = CO32- + 7H2O
③燃料电池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而不经过热能这一种中间形式,所以它的能量转化效率高,并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④这种燃料电池要定期更换电解质溶液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14分)
(1)最早使用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即大家熟悉的干电池。这种电池在使用过程中,锌外壳会逐渐变薄,最后内部糊状的电解质会泄漏出来,使电器腐蚀。后来人们采用了什么方法将其改造成了防漏电池。请列举一种方法即可_____________。
这种电池还有一个缺点:即使不用,放置过久,也会失效,请说明失效的原因_________。
(2)为提高电池寿命和提高其性能,人们将电池内的电解质NH4Cl换成湿的KOH,并在构造上做了改进,制成了碱性锌锰电池。其总反应为:
Zn + 2MnO2 + 2H2O ="===" 2MnOOH + Zn(OH)2
写出该电池正极反应式___________。电池工作时,电子流向   (填“正”或“负”)极。
(3)二氧化锰是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MnO2的生产方法之一是以石墨为电极,电解酸化的MnSO4溶液。阴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若电解电路中通过2mol电子,MnO2的理论产量为               
(4)生产MnO2另一种方法:以软锰矿为原料,利用硫酸亚铁制备高纯二氧化锰。流程如下:

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Si(16.72%)、Fe(5.86%)、Al(3.42%)、Zn(2.68%)和Cu(0.86%)等元素的化合物。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Zn(OH)2
CuS
ZnS
MnS
FeS
pH
5.2
3.2
9.7
10.4
6.7
8.0
≥–0.42
≥2.5
≥7
≥7

①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将MnO2还原为MnSO4,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           杂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一种新燃料电池,一极通入空气,另一极通入丁烷(C4H10)气体,电池的总反应是:
2C4H10 + 13O2 → 8CO2 + 10H2O,电解质溶液是稀H2SO4溶液。下列对该燃料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电解质溶液中,SO42-由负极移向正极
B.丁烷在反应过程中被还原
C.通入空气的一极是正极,电极反应为:O2 + 4e- + 4H+ = 2H2O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为:C4H10 + 26e- + 8H2O = 4CO2 + 26 H+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
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右图是水煤气(成分为CO、H2)空气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示意图,a、b均为惰性电极。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A处通人的是空气,B处通人的是水煤气
B.a电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a电极的反应式包括:CO+4OH+2e=CO+2H2O
D.如用这种电池电镀铜,待镀金属增重6.4 g,则至少消耗标准状况下的水煤气2.24 L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某新型 “纸”电池以碳纳米管和金属锂作为两极,造纸用的纤维素在一种离子液体X中溶解并做成隔离膜,电池工作时的总反应为:xLi+C(碳纳米管)LixC,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Li+由正极向负极移动
B.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LixC-xe=C+xLi+
C.X可能为羧酸、醇等含活泼氢的有机物
D.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镁—过氧化氢燃料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安全方便         等优点,
其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电池可以在高温下正常工作
B.电池工作时,H+向正极移动
C.电池工作时,正极周围溶液的pH将不断变小
D.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

Mg+H202+H2S04=MgS04+2H20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Li-SO2电池具有输出功率高和低温性能好等特点。其电解质是LiBr,溶剂是碳酸丙烯酯和乙腈,电池反应为2Li+2SO2Li2S2O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池反应为可逆反应
B.放电时,Li+向负极移动
C.充电时,阴极反应式为Li++e=Li
D.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可以换成LiBr的水溶液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中等

有a、b、c、d四种金属,将a与b用导线连接起来,浸入电解质溶液,b不易腐蚀。将a、d在稀盐酸中构成原电池,电流由a通过导线流向d。将铜浸入b的盐溶液中,无明显变化。如果把铜浸入c的盐溶液中,有金属c析出。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d c a b B.d a b c C.d b a c D.b a d c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铜锌原电池工作时,电子沿外电路从铜电极流向锌电极
C.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锌锰干电池中,锌电极是负极
来源:2010年浙江温州中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化学试卷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铝-空气电池具有体积小、能量大,污染少等优点,是电动自行车和电动汽车比较理想的电源。电池以食盐水为电解液,总反应为:4Al+3O2+6H2O=4Al(OH)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池工作时,铝做正极
B.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3O2+6H2O+12e=12OH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1mol e,铝的质量理论上减小9g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  )。
Cd(OH)2+2Ni(OH)2          Cd+2NiO(OH)+2H2O由此可知,该电池放电时的负极材料是

A.Cd B.Ni(OH)2 C.Cd(OH)2 D.NiO(OH)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性能电池,总反应为2 H2 + O2 =" 2" H2O,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H2为负极,O2为正极 B.负极反应:2H2 +4OH-→4H2O + 4e-
C.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不断增大 D.正极反应:O2 + 4e- +2 H2O→4OH-
  • 更新:2020-03-1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较易

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液体,用作火箭燃料。

(1)32.0g该液态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氮气放出热量624kJ(25°C,101kPa),则肼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2)肼——空气燃料电池是一种无污染的清洁的碱性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是20%—30%的KOH溶液。该电池放电时,作负极的燃料是       (填化学式);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3)右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示意图。
①锌片上发生的电极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假设使用肼一空气燃烧电池作为本过程中的电源,锌片的质量
变化是128g,则肼一空气燃料电池理论上消耗标准状况下的空气_____L
(假设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为20%)

来源:高考化学专项训练(电化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中等

高中化学化学电源新型电池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