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首诗
A.揭露了曹操的奸诈与狡猾 |
B.批评了袁绍的刚愎自用 |
C.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敬意与惋惜 |
D.赞扬了刘备的知人善任 |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从地理方位来看,下面哪一幅图能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A.官渡之战 | B.巨鹿之战 | C.淝水之战 | D.赤壁之战 |
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下列事件与曹操有关的是
A.三顾茅庐 | B.官渡之战 | C.到访夷洲 | D.建立魏国 |
阅读下列材料: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⑴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
⑵为什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于少?
⑶赤壁之战所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⑷曹操在两次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
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乘舰船到夷洲,夷洲是今天的
A.海南岛 | B.台湾 | C.日本 | D.菲律宾 |
主张“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的政治家是
A.曹操 | B.刘备 | C.孙权 | D.诸葛亮 |
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A.“挟天子以令诸侯” | B.实行屯田制 |
C.招贤纳士 | D.打败强敌袁绍 |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
A.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
B.官渡之战结束后 |
C.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
D.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
公元前207年,曹操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
A.统一天下 |
B.消灭袁绍 |
C.废汉称帝 |
D.建立魏国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示意图(下图):
(1)图示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它们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
(2)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ǐ)示意图(下图):
(3)依据右图,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xǐ)的两种情形。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读下面的知识结构图
(4)填出上面图示中改革的著名人物。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改革与民族融合怎样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