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下列关于内能和热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O℃的冰块没有内能
B.运动越快的物体内能越大
C.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
D.发生热传递时,热量是从内能大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小的物体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内能、热量、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就是内能
B.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C.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比温度低的物体多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方春天空气寒冷干燥,人的皮肤容易失水干裂,夏天高温潮湿,皮肤比较滋润.老师要求同学们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发现并提出一个科学问题,四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为合理,最有探究价值的是( )

A.空气干燥,水分容易蒸发导致皮肤干裂
B.是否有可能在温度降低时,水分蒸发反而变快?
C.水分的蒸发快慢,与空气的湿度有什么关系?
D.皮肤是否干燥,与什么因素有关?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改动)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1
-1
-3

(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汗液蒸发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散失热量4.2×105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          ℃。[人体的比热容取4.2×103J/(kg·℃)]
(3)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地面的水会结冰吗?
答:              
(4)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流通过电烙铁,将电能转化成       能,电烙铁接触焊锡丝,通过        (选填“做功”或“热传递”)方式使焊锡丝内能增大,与电烙铁接触的焊锡丝质量小,比热容    (选填“大”或“小”),熔点         (选填“较低”或“较高”)。 焊锡丝温度升高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温度将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个物体紧靠在一起,而没有发生热传递,那么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

A.热量 B.温度 C.比热 D.质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温度越低,分子运动越剧烈
B.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C.水沸腾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D.冬天用热水袋暖手是用做功的方式改变内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多
B.热能只能从内能多的物体转移到内能少的物体
C.物体内所有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不能同时存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风寒温度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走在街上,穿着的衣服感觉冷暖刚好适宜,这时突然起了一阵大风,顿时感觉周身寒冷,这就是风寒效应.风寒效应会影响人们对冷的感觉,导致人体感觉的温度与温度计的示数有明显的差别.原来,人体的主要散热部位是皮肤,通过皮肤红外辐射、接触传导热量、冷热空气对流和汗液蒸发等方式散热.当无风时,在人体皮肤和周围空气之间,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空气层,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当刮风时,稳定的空气保温层不断被新来的冷空气所代替,并把热量带走.风速越大,人体散失的热量越快、越多,人也就感觉越寒冷.科学家提出用风寒温度描述刮风时人体皮肤感觉的温度.并通过大量实验找出了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下表是在气温为5℃时,风寒温度和风速的关系.

风速(km/h)
0
10
20
30
40
风寒温度(℃)
5
3
1
-1
-3

(1)风会使人感觉更寒冷的原因主要是加强了下列哪种散热方式(  )
A.辐射        B.传导         C.对流        D.汗液蒸发
(2)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散失热量4.2×105J,如果人体没有产生相应的热量,则体温将下降______℃.[人体的比热容取4.2×103 J/(kg·℃)]
(3)利用表格给出的数据作出风寒温度—风速图像.

(4)当气温为5℃,风速为35km/h时,地面的水会结冰吗?
答:_______.
(5)根据所给数据,用T表示风寒温度,t表示气温,v表示风速,请你写出三者关系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南极是世界上最冷的地方,常年平均气温是–25℃。如图所示,一天,企鹅妈妈和小企鹅之间发生了一次有趣的对话,它们的部分说法如下,其中正确得是(  )

A.小企鹅:妈妈,这么冷,我都没内能了
B.企鹅妈妈:不对,任何物体都有内能,我们感觉到冷是因为温度很低
C.小企鹅:冰天雪地的,水蒸气都没有了吧
D.企鹅妈妈:呵呵,水蒸气肯定有,因为冰是可以升华的呀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功、内能、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
B.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
C.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D.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B.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质量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D.物体内能减小时,不一定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向内能少的物体
B.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C.质量相同时,温度升高较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一定多
D.物体内能减小时,不一定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两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

A.它们具有的内能不等 B.它们的温度不等
C.它们必须相互接触 D.它们具有的热量不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温瓶的双层玻璃夹层里被抽成真空,然后加以密封.如果不慎将密封处损坏,保温瓶就不保温了.造成这种不保温的主要热传递方式是    (  )

A.传导
B.对流
C.辐射
D.无法确定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热传递的概念与方式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