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光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
B.近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
C.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
D.人能通过平静的湖水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
光使世界绚丽多彩,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光,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
B.柳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只反射绿光 |
C.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
D.家里的穿衣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老花眼镜、放大镜和照相机镜头都是凸透镜 |
B.猴子捞“月亮”时,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等于水的深度 |
C.投影仪成像是应用了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 |
D.人向平面镜走近的过程中,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逐渐变大 |
下面是晓婷同学设计的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
(1)如图,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晓婷将一张白纸B放在水平桌面上,将一个平面镜A垂直白纸放置,用激光手电贴着 (选填“A”或“B”)照射,并记录下了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度数如下表.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
入射角 |
15° |
30° |
60° |
反射角 |
15° |
30° |
60° |
(2)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她将平面镜换成了 ,并取来了两个 的蜡烛.在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变短,蜡烛的像与用来找像的蜡烛 (选填“仍然重合”或“不再重合”),此时所成的像与物大小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如图是丰子恺的一幅漫画,画中配诗“临水种桃知有意,一株当作两株看”.其中呈现的光学现象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 B.光的反射 | C.光的折射 | D.光的色散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小汽车已经走进我们的家庭。仔细观察和思考,可以发现小汽车的一些设计和使用过程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知识有关,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答下面的问题: (1)小汽车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如图所示),当小汽车在水平路面上高速行驶时对路面的压力比静止时 (选填“大”、“小”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挡风玻璃倾斜安装不仅可以减少空气阻力,更重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交通法规规定小汽车行驶时不能追尾,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小汽车内四冲程汽油机工作的部分冲程示意图,其中 图是做过冲程,若汽油机飞轮转速为1200转/分,则1秒内汽油机对外做 次功。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
C.小女孩在平而镜中看到的是自己的虚像 |
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与物体相关于平面镜对称 |
B.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
C.红外线具有较强的荧光效应 |
D.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
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人离平面镜远近,所成的像大小相同 |
B.凸透镜作幻灯机镜头使用时,物距一定要在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 |
C.从水面上看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虚像 |
D.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而形成的 |
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利用甲图“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 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利用了玻璃板的 (填物理属性的名称),从而能 ;手指放在蜡烛 的烛芯顶部不会被烧痛(选填“A”或“B”)
(2)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5.30 |
23.02 |
25.60 |
28.50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15.30 |
23.15 |
25.60 |
28.50 |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B与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3)实验中,在确定蜡烛B和蜡烛A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选填:“a. 直接观察玻璃板后蜡烛B;b.在玻璃板前蜡烛A这一侧不同的位置;c.直接观察光屏”,下同);在判断平面镜中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移走蜡烛B,在其像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后,人眼的观察位置应该是 .
(4)在利用乙图装置做“验证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的实验时,陈刚把蜡烛离凸透镜90cm移动到120cm时,发现像几乎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他判断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他把凸透镜放在如图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若固定光屏的位置于M点不动,要使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他应把蜡烛向A点的______(左/右)侧移动,当蜡烛移动到如图示B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B点______(左/右)侧,可以使虚像更大。
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现象的精彩诗句,如辛弃疾的“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其中“天在清溪底”的现象与图中现象相似的是( )
在我们做实验时,由于方法不同或措施不当都会导致测量过程中难以观察到现象或测量结果不准确。请在下面的表格中写出遇到问题时你的做法。
(3) 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
实验时发现平面镜内棋子所成的像比较暗,看不清楚。要使像看得更清楚,你的做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探究红外线的存在: |
为了让这个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
为了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 (选填“快”或“慢”). |
星期天,小明约小刚逛公园。在游玩时看见了一些现象,他俩从物理角度议论起了下列问题。
(1)阳光下,小明看见自己在地面上留下了影子,可以用光的 知识来解释。看见公园中红色的花朵,是因为花朵_______(填“反射”或“吸收”)红色光的缘故。
(2)来到湖边,小刚看见湖水中的鱼在蓝天白云间游弋。看见的鱼是光的 形成的像,看见的蓝天白云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像。
(3)若湖中的水深1m,则白云形成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__1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图是小明同学看远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填“近视”或“远视”)眼,如需矫正视力,他应选 用的镜片是_ __透镜。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穿衣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
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C.汽车观后镜成正立缩小实像 |
D.幻灯机成倒立放大实像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平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放上另一支相同的蜡烛B,如图所示。移动后面的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的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验证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B.验证像与物体的大小相同 |
C.验证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
D.验证平面镜成像满足光的反射规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