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 时针方向转动。
(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 。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 。
(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2021年5月26日,我国部分地区第一次也是今年唯一能看到"超级红月"和"月全食"这一天文景象。下列关于"月全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月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
B. |
地球挡住太阳光形成的 |
C. |
月球表面反射太阳光形成的 |
D. |
太阳光经大气层折射后形成的 |
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和反射光 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两侧的 和 ,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如图乙,纸板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 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 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 ;
(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 ,可观察到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
(4)如果让光线逆着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5)陈涛同学还想用图丙和图丁模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照图丙那样,把几根细针垂直入一张硬纸板中,表示法线,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将平行射出。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丁所示,这时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 (选填“平行”或“不平行”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漫反射 (选填“遵循”、“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学校工作人员每天喷洒消毒液,并对进入校园的人员测量体温。如图,常用的测温枪是利用人体发出的 (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来测量体温的。喷洒到地面的消毒液不久之后消失,这是因为消毒液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
舞蹈教室有一面平面镜,四位学生在平面镜前排练舞蹈,请你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分别用 , 标出 , 两位学生像的位置。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光学现象的描述及解释正确的是
A. |
图中,筷子"弯折"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
B. |
图中,手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
C. |
图中,塔影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
D. |
图中,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形成的 |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A. |
后视镜中的汽车 |
B. |
夜空中的光柱 |
C. |
池底的游鱼 |
D. |
湖水中的夕阳 |
如图所示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
林间光束 |
B. |
水中倒影 |
C. |
铅笔"折断" |
D. |
瓢虫"变大" |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我们能看见水中的鱼,是因为
A. |
光的直线传播 |
B. |
光的反射 |
C. |
平面镜成像 |
D. |
光的折射 |
某科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像距与物距关系时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中间位置,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②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玻璃板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个位置,重复上述实验;
④用直线连接每次实验中的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测量出每次的物距和像距,记录数据如表。
次数 |
物距 |
像距 |
1 |
5.0 |
5.0 |
2 |
8.0 |
8.0 |
3 |
12.0 |
12.0 |
(1)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中,因实验本身的限制,要用与实验对象具有相似或共同特征的对象来替代的方法。本实验中用到的等效替代法具体体现在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3)实验中,有同学用一张白纸挡在玻璃板和像之间,你认为该同学还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吗?并说出你的理由。 。
如图是月偏食的示意图,月食轮廓是弯曲的圆弧。下列事实与圆弧的形成无关的是
A. |
太阳光的直线传播 |
B. |
地球是球形的 |
C. |
月球是球形的 |
D. |
地球是不透明的 |
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向玻璃砖并穿过,其光路如图所示。关于四个角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 |
|
B. |
|
C. |
|
D. |
|
如图1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 "或" " 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木块的位置 |
保持不变 |
||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