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 / 试题详细
  • 更新 2022-09-04
  • 科目 语文
  • 题型 文言文阅读
  • 难度 中等
  • 浏览 90

文言文阅读。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

况守 时,府治 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 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 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 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 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选自《智囊》,有删改)

【注释】①况守: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明朝著名廉官。守,做太守。况钟时任苏州太守。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言行恶劣;不道德

B.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效:功效

C.

文卷悉烬                悉:全,都

D.

喝使归舍                舍:房舍,住宅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

B.

以伤先帝之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C.

所以威行而无怨/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D.

于是不可及矣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由叙自己生平而至言伐魏的意义,表明自己"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情感。

B.

【乙】文况钟"威行而无怨"的原因就是他代替小吏承担火灾罪责。

C.

【甲】文诸葛亮追叙先帝的知遇之恩和跟先帝的患难与共的历程,是想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D.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甲】文在人物塑造和情节描述上相比于【乙】文更加具体生动。

(4)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②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5)【甲】【乙】两文都体现了责任担当意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担负起自己肩上的重任?请谈谈你的看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文言文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