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频闪摄影”可记录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图a所示的是甲、乙两个网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甲中相邻两位置距离相等. (1)由照片可知, (选填“甲”或“乙”,下同)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2)物理学中常借助于图象来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若用如图b所示的图象来描述a图中甲网球的运动情况,且B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时间,则A坐标表示的物理量是 .
可以用图示电路测量电阻的阻值,电源两端电压为 4 . 0 V , R = 90 Ω , R x 为待测电阻,电压表的量程为 3 V 。
(1)请将电压表接入电路,要求电压表测量 R 两端的电压。
(2)闭合开关后,电压表读数为 1 . 0 V .由此可求出 R x = Ω 。
(3)该电路可测量的 R x 的最小值为 Ω 。
(4)为了实现多次测量以减小实验误差,有同学提出了以下四条建议,其中可行的一条是 (填序号)
①用一根导线短接 R 或 R x
②将 R 和 R x 由串联改为并联
③用滑动变阻器替代 R
④用阻值可调可读的电阻箱替代 R 。
某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备有器材规格如下:电源电压恒为 6 V ,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2 . 5 V ,电阻约为 10 Ω ,变阻器 A 的规格为“ 10 Ω 1 A “, B 的规格为“ 50 Ω 2 A ”。
(1)用笔画线代导线,将图甲的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 P 向右滑动时小灯泡变亮。
(2)该组同学选用的滑动变阻器应是 (选填“ A ”或” B “)。
(3)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则故障可能是 。
(4)通过小灯泡的电流随它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分析图象可知,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小组同学分析图象后发现:通过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不成正比。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5)他们想继续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实验电路,将电路图画在图丙的虚线框中。
图甲是“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时小明选用大小不同的实心钢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的关系。
(2)实验时,若让同一钢球从斜面相同高度处滚下,推动木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移动,小明发现水平面越光滑,木块移动的距离越 (选填“远”或“近”),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木块将 。
(3)同班的小红同学,发现木块移动的距离没有其他同学的明显,认为是木块太重的原因造成的。为了验证猜测,小红又增加了弹簧测力计、砝码等器材,进行了“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的探究,首先完成了如图乙所示实验,她的下一步操作是 。
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C 。
(2)图丙中,该物质在 BC 阶段中 C 点处具有的内能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B 点处具有的内能,理由是 。
(3)由图丙可以看出 AB 、 CD 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 CD 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 。
某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 A 和 B 。
(1)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 。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 ,拿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 。
(3)当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小组同学仔细观察,发现蜡烛的像有重影,请你帮助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