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如图为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两处明显错误是 、 。(2)A仪器的名称是 。B仪器的名称是 。(3)实验时A中除加入少量水以外,还需加入少量 。其作用是 。 。
刚切开的苹果,不久果肉的颜色就会变成褐色,即苹果的“褐变”。对此现象,有以下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有人认为,其原因是果肉里的酚在空气中转变为二醌,这些二醌很快聚合成为咖啡色的聚合物。如图所示:第二中说法:有人认为,其原因是果肉里的二价铁离子在空气中转变成三价铁离子。针对这两种说法,请回答下列各小题:(1)请设计简单实验来确认到底哪种说法正确(第一种说法只要证明出苹果果肉中含有酚类物质即可) 。(2)若第一种说法正确,则图中变化的反应类型 (填序号)。a.氧化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取代反应(3)若苯环外的取代基与苯环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不论取代基多长,在一定条件下都被氧化成羧基。若上述酚类物质R基为-CH=CHCH3,请设计途径完成转化:(只说出方案即可) 。(4)写出的含有一个取代基的属于酯类物质,且该酯类物质水解后得到苯酚的结构简式 。(5)若要避免苹果“褐变”,请你说出一种保存切开的苹果的方法, 。
请按要求填写下列空格。(1)为确认C6H5OH、H2CO3、CH3COOH的酸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1,一次实验即可达到目的(不必选用其他酸性物质)。①装置B中所盛的试剂是 ,其作用是 。②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实验中,为检验乙烯的存在,采用如图2的装置即可达到目的。①装置B的作用 ,装置C的目的是 ;②装置D(溴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由乙烯通过①加成②消去③……共三步反应最终可以转化为苯,请写出最后一步生成苯的化学方程式 (不必注明条件)。
油条是一种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食品,在百姓早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位置。但油条中铝含量超标问题十分普遍,是影响群众健康的食品安全隐患。从2009年5月下旬开始,浙江省的油条加工停用含铝食品的添加剂,逐步转换为无铝添加剂配方和工艺,从而保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油条。油条无铝配方由碳酸氢钠(小苏打)、碳酸氢铵(臭粉)组成。为测定试样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w(NaHCO3),实验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①按图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将试样m1g放入硬质玻璃管中,装置B、C、D中药品如图,已知加药品后装置B的质量为m2g、装置C的质量为m3g;③关闭活塞a,点燃酒精灯加热试样,直到B装置中无气泡冒出后,打开活塞a向装置中通入N2,一段时间后,撤掉酒精灯,关闭活塞a;④称得装置B的质量为m4g、装置C的质量为m5g。请回答以下问题(装置中原有空气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的作用为 ▲ 。装置C的作用为 ▲ 。(3)实验过程中通入N2的目的为 ▲ 。(4)用下列各项所提供的数据能计算出w(NaHCO3)的是( ▲ )(填选项字母)(5)实验结束后发现装置A中硬质玻璃管右端有水珠,你认为利用实验中所提供的数据还能否得到准确的w(NaHCO3) ▲ (填“能”或“不能”)。若能,则w(NaHCO3)的计算式为: ▲ ,若不能,此问不作答。
某同学做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见下表,表中的“实验步骤”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研究 元素性质递变规律。(2)实验用品:试剂:金属钠,镁条,铝条,稀盐酸,新制氯水,新制Na2S溶液,AlCl3溶液,NaOH溶液,酚酞溶液等。仪器:① ,② ,③ ,试管夹,胶头滴管,镊子,小刀,玻璃片,砂纸,火柴等。(3)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步骤对应的实验现象的编号和①②的化学方程式)
① ,② 。(4)实验结论: 。
(1)在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实验中,称量操作至少要进行 次。(2)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温度计、 、 。(3)下面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实验装置图(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请回答下列问题:①能用作干燥氨气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②既能用于收集氯气又能用于收集一氧化氮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填字母);③在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中,用以除去氯气中氯化氢等杂质气体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④能用于乙烯与溴水反应制二溴乙烷的实验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⑤在C装置中,若用烧杯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二氧化硫,则广口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4)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①可通过观察 来定性的得出结论;②有A同学提出将CuSO4改为CuCl2更为合理,其理是 ;若不采用A同学的改进方案,你认为还可以如何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