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下列事实反映了硝酸的什么性质:①不稳定性②强氧化性③强酸性⑴硝酸应贮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⑵Ag与稀硝酸作用制取AgNO3 ;⑶可用稀硝酸与CaCO3作用制取CO2。
钠及其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用途。(1)工业上可利用反应Na(1)+ KCl(1) K(g)+ NaCl(1)来治炼金属钾,此反应利用了钠的还原性及___ _____,写出钠与TiCl4反应冶炼T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_______。(2)用Na2CO3熔融盐作电解质,CO、O2为原料组成的新型电池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该电池示意图如图: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3)Li-SOCl2电池可用于心脏起搏器。该电池的电极材料分别为锂和碳,电解液是LiAlCl4-SOCl2。电池的总反应可表示为: 4Li + 2SOCl2 =4LiCl + S + SO2。请回答下列问题:①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②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合成氨技术的创立开辟了人工固氮的重要途径,其研究来自正确的理论指导,合成氨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1)①由上表数据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 。② 理论上,为了增大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填序号)a.增大压强 b.使用合适的催化剂c.升高温度 d.及时分离出产物中的NH3(2)原料气H2可通过反应 CH4(g) + H2O (g)CO(g) + 3H2(g) 获取,已知该反应中,当初始混合气中的 恒定时,温度、压强对平衡混合气CH4含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①图中,两条曲线表示压强的关系是:P1 P2(填“>”、“=”或“<”)。②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3)原料气H2还可通过反应CO(g) + H2O(g)CO2 (g) + H2(g) 获取。①T ℃时,向容积固定为5 L的容器中充入1 mol水蒸气和1 mol CO,反应达平衡后,测得CO的浓度为0.08 mol·L-1,则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 ,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值为 。②保持温度仍为T ℃,改变水蒸气和CO的初始物质的量之比,充入容器进行反应,下列描述能够说明体系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填序号)。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改变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c.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 CO2的同时消耗a mol H2d.混合气中n (CO) : n (H2O) : n (CO2) : n (H2)=1 : 16 : 6 : 6
硬质玻璃管是化学实验中经常使用的一种仪器,请分析下列实验(固定装置略)并回答问题。Ⅰ、硬质玻璃管常作为气体和固体反应的场所,如图(其他装置省略,必要时可加热)。下列实验描述不正确的是
Ⅱ、进行微量实验:如图所示,将浓硫酸滴入装有Na2SO3固体的培养皿一段时间后,a、b、c三个棉球变化如下表。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X、Y、Z、Q、R是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Q与X同主族;Z、R分别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五种元素原子半径最大是(写元素符号) 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中,既含极性键又含非极性键的是(写分子式)———— 由以上某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A、B、C、D有如下转化关系 ①其中C是溶于水显酸性的气体;D是淡黄色固体。写出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如果A由四种元素组成、B均由三种元素组成,B为两性不溶物,则A为(填名称) 由A与过量C反应转化为B的离子方程式 ③如果A由三种元素组成,B由四种元素组成,A、B溶液均显碱性。则B为(填化学式) 。A、B浓度均为0.1mol/L的混合溶液,碱性较强的是(填溶液名称)
(1)利用化学反应可以制备许多物质。实验室用铜制备NO2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______。(2)工业上,黄铜矿(主要成分CuFeS2)是提取铜的主要原料,可采用火法溶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Cu2S+2Cu2O===6Cu+SO2↑。该反应中还原剂为_______ (填化学式),每生成1mol Cu,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a.通过上述②,炉渣中的Al2O3变成了 (写离子)。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提供的试剂:稀盐酸 稀硫酸 KSCN溶液 酸性KMnO4溶液 NaOH溶液 碘水所选试剂为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