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 / 试卷选题

[江苏]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由此可见,韩非认为“治天下”应重在依靠

A.人情关系 B.伦理道德 C.法制建设 D.礼乐秩序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历史学家陈寅恪在评价唐代时认为:“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下列各项可以说明唐代“文化学术亦莫不如此”的有
①雕版印刷技术兴起                     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③活字印刷技术诞生                     ④词这种文学形式出现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0年发行的首套宣纸材质的邮票《中国古代书法——行书》,被称为国家名片与国宝艺术的完美结合,彰显了宣纸千年,墨润万变的独特魅力。下图中属于该套邮票的是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北宋至明朝中期,理学不断发展。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共同点是

A.物皆有理,格物致知 B.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C.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鸦片战争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新思想的含义是

A.学习西方之体以同中国之用 B.学习西方技术以抵抗外来侵略
C.变革政治制度以求民主平等 D.宣传西方政治学说以启国民之智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7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称: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该文最有可能针对的是

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新文化运动 D.马克思主义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中说:“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段材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D.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代中国,维新思想、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民主主义思想不断推动国人思想解放。这三种思想的共同点不包括

A.都是知识分子逐步向西方学习的产物 B.都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致力于挽救民族危亡和实行民主政治 D.都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何谓三民主义呢?简单地说,便是民有、民治、民享。详细地说,便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为人民而设的,是为人民求幸福的。”孙中山的这番讲话强调了

A.三民主义理论中以民为本的思想 B.三民主义的理论来源是天赋人权
C.三民主义的核心主张是民权主义 D.三民主义的前提是实现民族独立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在学校网站上做了一个有关毛泽东思想的网页,如果在“毛泽东思想研究”栏目下再增加一个相关链接,则链接项“X”里应该是

A.新三民主义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新民主主义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78年底,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这两次讲话都

A.推动了经济特区的发展    B.深化了体制改革
C.加速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冲破了思想樊篱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新华社1970年4月25日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试验成功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柏拉图说:“在所有动物中,人是最非凡和最高明的。”亚里士多德表示:“一个自由人是为自己活着。因而不是为伺候别人而活着。”这反映了古希腊先哲的精神本质是

A.理性主义 B.个人主义 C.怀疑主义 D.人文主义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

A.人文精神得到传承 B.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
C.启蒙思想影响巨大 D.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批判神权统治 B.鼓吹人性解放
C.倡导思想自由 D.构建民权政府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被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赫胥黎创立人猿同祖论 B.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论”
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 D.马丁·路德提出“九十五条论纲”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这篇文章所介绍的最有可能是

A.日心说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 D.相对论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者评述某一文学流派:“不再强调感情与辞藻,而着眼于描绘具体的事实,并将科学的原理应用在社会现实的分析上。”下列能够体现这一文学流派风格的作品是
①《巴黎圣母院》  ②《安娜·卡列尼娜》  ③《等待戈多》  ④《苹果车》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③④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绘画是运用线条、色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造型、色彩和构图等艺术手段,表达作者审美感受的艺术形式。以下两幅绘画作品反映出的相似特点是
    
《女史箴图》                                 《自由引导人民》

A.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充分描绘和刻画 B.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追求神韵意趣
C.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气质和思想感情 D.注重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和严谨造型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其发展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为政》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王夫之《思问录》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思想是什么?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有何发展?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认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果我仅仅考虑强力,以及强力所得出的效果,我就要说: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既是根据别人剥夺他的自由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所以人民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的,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的自由就不是毫无根据的了。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如果立法权与行政权掌握在一个机关手中的话,那么颁布法律的机关同时也执行法律,这样一来就不会严格遵守法律中的规定,就会破坏法律,国家就将落到暴政下面,而专制制度的弊害就在这里。如果在一个机构中同时集中司法权和行政权,那么也将同样流于专制。那时法官将成为压迫者,因为他既是法律监督者,又是法律执行者。同样地,如果司法权与立法权集中于一个机构,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将不会严格遵守法律,因为法律就是自己制定的,他可以改变法律的内容。
——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四 参考书目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李泽厚
人民出版社
《文艺复兴史纲》
陈小川
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
商务印书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例举中国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修补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主张。归纳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拿出了怎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2)材料二、三是否可以作为研究启蒙运动的史料?结合材料内容说明其理由。作为资料,你认为材料二和材料三哪个史学价值更大?为什么?
(3)如果要对启蒙运动作进一步的研究,在材料四所列书目中你倾向于选择哪一部?说明你的理由。(2分)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玄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科学对工业的影响的最惊人的例子之一可见于煤衍生物方面。煤除了提供焦炭和供照明用的宝贵的煤气外,还给予一种液体即煤焦油。化学家在这种物质中发现了真正的宝物——种种衍生物,其中包括数百种染料和大量的其他副产品如阿司匹林、冬青油、糖精、消毒剂、轻泻剂、香水、摄影用的化学制品、烈性炸药及香橙花精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
(2)有人指出,近代西方发生的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是互相依赖,相互作用的,从而使西方能够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试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史实为例论证这一观点。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时民困饥流散,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疏……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
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相似”的表现并阐释这种“相似”说明了什么?
(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来源:2012-2013学年江苏南通海安县高二上期期末考试历史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