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6~8题。

6.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

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

7.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

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

8.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

来源:2019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Ⅲ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恩克斯堡岛(下图)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6~8题。

1632361655(1).png

6.2月7号,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

A.

2月7日9时

B.

2月7日15时

C.

2月7日17时

D.

2月8日7时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推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

A.

东北方向

B.

西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

A.

生物类型多样

B.

对全球变暖敏感

C.

大气质量优良

D.

人类活动影响少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长白上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8题。

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 )

A.

大气温度

B.

降水量

C.

积雪厚度

D.

植被覆盖度

7.长白山西北坡比其他坡向冻害高发,是因为该坡( )

A.

年降水量最少

B.

冬季气温最低

C.

年日照最少

D.

冬季风力最大

8.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A.

蒸腾加剧

B.

低温更低

C.

降雪期推后

D.

太阳辐射减弱

来源: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地理部分
  • 更新:2021-09-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苔原带植被多由低矮灌⽊及苔藓地⾐组成,⼤多数灌⽊为极地特有种。苔原带横跨亚欧⼤陆与北美⼤陆,呈东西向延伸,仅存在于北冰洋沿岸陆地及岛屿,宽度较⼩。第四纪冰期,苔原带一度扩展⾄我国阿尔泰⼭-阴⼭一线.其后,随着⽓温升⾼,苔原不断向北及⾼海拔退却。据此完成9~11题。

9.受全球⽓候变暖的影响,亚欧⼤陆苔原带将(   

A.

整体向北移动

B.

整体向南移动

C.

⾯积扩⼤

D.

⾯积缩⼩

10.苔原带横跨亚欧⼤陆,表明(   

A.

苔原植被对温度差异不敏感

B.

亚欧⼤陆北部湿度东西向差异⼩

C.

苔原植被对湿度差异不敏感

D.

亚欧⼤陆降⽔北部最多

11.祁连⼭地针叶林带以上未发现极地特有种灌⽊,可能是因为祁连⼭地(   

A.

⽬前针叶林带以上⽓温⾼

B.

⽬前基带⽓温⾼

C.

冰期针叶林带以上⽓温⾼

D.

冰期基带⽓温⾼

来源:2021年全国高考地理乙卷
  • 更新:2021-08-0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完成第23题。

对比两极地区年内海冰消融速度差异,原因可能是(  )

A.南极地区受西风漂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吸热升温快,海冰消融快

D.北极地区臭氧空洞小,太阳辐射强度大,海冰消融慢

来源:2020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

降水稳定

B.

水土流失量稳定

C.

土壤肥力稳定

D.

岳桦结实线稳定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Ⅰ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  )

A.

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

林线升高,雪线降低

C.

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

林线降低,雪线降低

来源:2020年全国卷Ⅲ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9-2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可可为常绿乔木,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0°之间的地区,对生长条件要求严格,干季、湿季过长均不利于其生长。可可幼苗生长时需要荫蔽条件,收获时需要迅速采摘晾晒防止霉烂(图1)。加纳位于非洲西部,可可产业是该国支柱产业之一。自十九世纪中叶可可从中美洲引种到加纳之后,在中南部地区形成了适合当地气候特点的种植方式,并逐步发展成可可种植带(图2)。当地农民多在3月将可可幼苗随同谷物一起播种,直到五年后可可开始结果时才停止混播,图3为加纳可可带降雨量与农业生产活动安排示意图。加纳可可带以北的热带草原区则以薯类和谷物种植业为主,农忙主要在其湿季。

(1)概括加纳可可带降水的季节变化特征。

(2)说明加纳可可带农业生产活动的优点。

(3)每年9月到次年1月,加纳北部热带草原区的农民大规模移动到可可带,分析其原因。

来源:2020年山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
  • 更新:2021-07-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03年12月,我国大部分地区“缺电”“缺油”,拉响了我国能源安全的警报,下图为若干种能源的发电成本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从图中可以看出发电成本最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最多的能源是(  )

A.核能 B.天然气 C.煤炭 D.可再生能源

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考虑,最值得推广(开发利用)的能源是(  )

A.核能 B.天然气 C.煤炭 D.可再生能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我国两个时段年等温线(℃)变化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气候变暖最明显的地区是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的影响最可能是

A.甜菜种植区域南移 B.小麦种植海拔降低
C.水稻种植北界北移 D.油菜开花期滞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全球气温变化资料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反映的大气环境问题是

A.臭氧层被破坏 B.温室气体增加
C.酸雨 D.水旱灾害

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结果可能是

A.全球降水将普遍增加
B.海平面将上升
C.全球物种将大量增加
D.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将缩小

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下图为“某树木年轮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其间当地气候的变化是

A.寒冷——温暖——寒冷 B.温暖——寒冷——温暖
C.暖干——暖湿——暖干 D.湿冷——干冷——湿冷

在M时期,地球上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雪线上升 B.暖冬频繁
C.海平面下降 D.水灾常年发生

下列地理现象之间,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A.地壳水平运动——褶皱——块状山地
B.反气旋——中心气流上升——秋高气爽
C.全球变暖——世界各地干湿状况变化——世界各地经济结构变化
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低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山峰最可能位于()

A.青藏地区 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 D.南方地区

该山脉冰川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太平洋 D.南太平洋

造成不同坡向冰川退缩率差异的最可能因素是()

A.风力 B.地势
C.降水 D.气温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出现了一系列反常现象。回答问题。
下列现象中,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的是
①天山雪线下降                  ②东海出现南海的鱼种
③东北地区树枝提前抽芽          ④旱涝灾害频繁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导致全球增温的原因很多,其中人为原因主要包括
①大量使用矿物燃料              ②开发利用冰川
③森林的破坏                    ④空调的广泛使用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全球变暖对局部地区能带来一些好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俄罗斯因此粮食产量会提高
B.能源消耗总量减少
C.有利于美国小麦区的农业生产
D.南极冰川融化,淡水资源增多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地理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