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

A.

走苏俄革命的道路

B.

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

C.

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

D.

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来源:2018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Ⅱ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2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材料一

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

材料二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来源: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文综试卷(全国Ⅰ卷)历史部分
  • 更新:2021-09-1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打倒军阀"正在成为(

A.

人民的迫切愿望

B.

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

C.

知识分子的共识

D.

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来源:2017年高考江苏卷历史试题
  • 更新:2021-08-0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历史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