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如图是力学中的三个实验装置,这三个实验共同的物理思想方法是(    )

A.极限的思想方法 B.放大的思想方法
C.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D.猜想的思想方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希格斯和恩格勒,以表彰他们对用来解释物质质量之谜的“上帝粒子”所做出的预测。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B.牛顿认为在足够高的高山上以足够大的水平速度抛出一物体,物体就不会再落在地球上
C.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和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着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D.安培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髙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然后根据台秤的示数算出冲击力的最大值。该同学所用的研究方法(或思想)是(   )

A.等效替代 B.极限思想 C.比值定义 D.理想化模型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静电场理论的研究和建立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的电荷只有两种,富兰克林将其分别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B.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首先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元电荷的电荷量
C.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得出了任意两个电荷间的库仑力F=k的规律
D.法拉第认为电荷间有相互作用力是通过电荷激发的电场而产生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以表彰他们独立发明并发展测量和控制粒子个体、同时保持它们量子力学特性的方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下列表述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开普勒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B.库仑利用库仑扭秤巧妙地实现了他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规律的研究
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和他坚信电和磁之间一定存在着联系的哲学思想是分不开的
D.安培首先引入电场线和磁感线,极大地促进了他对电磁现象的研究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很重要的思想方法,下列物理量的表达式不是由比值法定义的是

A.加速度 B.电阻
C.电容 D.电场强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红光和绿光组成的一细光束从水中射向空气,在不断增大入射角时水面上首先消失的是绿光
B.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在光屏上的某一位置会时而出现明条纹时而出现暗条纹
C.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均匀变化的磁场向外传播就形成了电磁波
D.根据相对论可知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运动状态有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吸引轻小物体是通过电场实现的。
B.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说”说明了通是导线周围的磁场是由运动电荷产生的
C.自感现象的过程是电场能与磁场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D.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根据“等效”的思想得出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概念是物理学内容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物理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比值定义法是物理概念中常用的一种定义新物理量的方法,即用两个已知物理量的比值表示一个新的物理量,如电容的定义,表示C与Q成正比,与U成反比,这就是比值定义的特点
B.不计空气阻力和浮力的影响,斜向上抛出一物体,则物体在空中的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C.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D.圆周运动是一种加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其向心力就是物体受到的力的合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学经常建立一些典型的理想化模型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下列关于这些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体育比赛中用的乒乓球总可以看作是一个位于其球心的质点
B.带有确定电量的导体球总可以看作是一个位于其球心的点电荷
C.分子电流假说认为在原子或者分子等物质微粒内部存在着一种环形电流,它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磁极
D.在研究安培力时,与电场中的检验电荷作用相当的是一个有方向的电流元,实验过程中应当使电流元的方向跟磁场方向平行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们除了学习物理知识外,还要领悟并掌握处理物理问题的思想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中思想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求合力方法的实验中使用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微元法
C.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使用了理想化模型的思想方法
D.法拉第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时利用了理想实验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静电场、磁场和重力场在某些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结合有关“场”的知识,并进行合理的类比和猜想,判断以下说法中可能正确的是(  )

A.电场和磁场的概念分别是奥斯特和楞次建立的
B.重力场与静电场相类比,重力场的“场强”相等于重力加速度,其“场强”大小的决定式为
C.静电场与磁场相类比,如果在静电场中定义“电通量”这个物理量,则该物理量表示穿过静电场中某一(平或曲)面的电场线的多少
D.如果把地球抽象为一个孤质点,用于形象描述它所产生的重力场的所谓“重力场线”的分布类似于真空中一个孤立的正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场的电场线分布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下面四个物理量表达式中,属于比值法定义式的是

A.导体的电阻R= B.加速度a=
C.电流I= D.电容器的电容C=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曹冲称象故事讲的是曹冲把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刻了一条道道。把象牵到岸上来后再把一块一块的石头装到船,等船身沉到刚才刻的那条道道和水面平起后, 石头总的重量为大象的总的重量,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A.研究加速度与合力、质量的关系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建立“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物理学思想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关系的实验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B.电学中电阻、场强和电势的定义都运用了比值法
C.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D.Δt→0时的平均速度可看成瞬时速度运用了等效替代法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高中物理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