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提纯中不涉及到的实验方法是( )
A.溶解B.蒸发C.结晶D.升华
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中,下列有关操作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
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量取10mL水B.
溶解粗盐
C.过滤悬浊液D.
蒸发滤液
下列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稀释B.
溶解
C.过滤D.
蒸发
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玻璃棒,下列有关玻璃棒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
B.过滤时,引流
C.蒸发时,转移固体
D.测酸碱度时,取用少量液体药品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样B.
溶解
C.过滤D.
蒸发
已知室温下NaCl的溶解度约为36g。现称取3.6g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转移等步骤,除去泥沙得到精盐。下列操作正确且合理的是( )
A.溶解B.
过滤
C.蒸发D.
转移
某废旧干电池内含有不溶于水的二氧化锰、炭黑和能溶于水的氯化锌、氯化铵等物质。某兴趣小组回收并利用其中的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下列实验操作和装置中,错误的是( )
A.溶解B.
过滤
C.装药品D.
制氧气
已知: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溶质NH3•H2O能解离出NH4+和OH﹣.某同学对其制备与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氨气制取:固体NH4Cl与足量消石灰混合加热可以制取氨气。
①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选填大写字母)。
②结合选择的装置完成氨气的制取、收集并吸收氨气制取氨水,按气流顺序各装置的接口从左到右依次为 (用小写字母表示)。
③充分反应后冷却,将残余固体转移到烧杯中,加水溶解,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 ,溶液中的阳离子为 。
(2)性质探究:向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氨水中再滴加足量AlCl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取用粗盐B.
溶解粗盐
C.过滤粗盐水D.
蒸干滤液
初中化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
B. |
|
C. |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