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B.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冒白雾 |
C.点燃棉纱线和羊毛线,都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
D.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黑色固体 |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序号 |
物质 |
杂质 |
试剂 |
操作 |
A |
FeCl2溶液 |
CuCl2 |
过量铁粉 |
结晶 |
B |
CO2 |
H2O |
浓硫酸 |
洗气 |
C |
NaNO3溶液 |
Na2CO3 |
适量CaCl2溶液 |
过滤 |
D |
铁粉 |
铜粉 |
过量盐酸 |
过滤 |
吸烟时,烟气中能与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的物质是
A.氧气 | B.氮气 | C.一氧化碳 | D.二氧化碳 |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
A.伸入燃烧的木条 | B.测定气体的密度 |
C.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 | D.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 |
下列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以及分离、提纯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锈渍,可将其投入过量的盐酸中 |
B.用NaOH溶液或AgNO3溶液,检验NH4NO3溶液和KCl溶液 |
C.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步骤提纯粗盐 |
D.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二氧化碳,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
物质的用途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常用氮气做填充保护气——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
B.氧气用于炼钢——支持燃烧 |
C.干冰做致冷剂保存食物——干冰升华吸热 |
D.铁制品比铝制品更易锈蚀——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铝强 |
一氧化碳冶炼氧化铁的过程中,一氧化碳作
A.催化剂 | B.氧化剂 | C.还原剂 | D.燃料 |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
A.CO(CO2):将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然后干燥 |
B.CO2(CO):将气体点燃 |
C.食盐(泥沙):溶解、过滤 |
D.Cu(Fe):用磁铁吸引 |
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或者结论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
B.过氧化氢分解——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C.铁制品表面刷漆——可防止生锈 |
D.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熄灭——瓶中气体一定是CO2 |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 1%以上.下列不符合“节能减排”主题的是
A.用旧报纸制铅笔杆 |
B.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 |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
D.深秋时节焚烧落叶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大 |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C.可燃物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参加反应 |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铁 |
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氮气 | B.氧气 | C.二氧化碳 | D.稀有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