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C.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
人体健康离不开化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浆正常的pH范围在7.35-7.45之间 |
B.生石灰可以用于做补钙剂 |
C.成年人正常情况下,每天约需要摄入食盐3-5g左右 |
D.有害物质会通过多种途径进入人体,所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
对知识的归纳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A.物质分类 |
B.物质除杂(括号内为杂质) |
混合物:医用酒精、空气、冰水混合物 碱:火碱、纯碱、氨水 合成材料:合金、塑料、腈纶 |
KCl(KClO3):加入MnO2,加热 H2(HCl):依次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ZnCl2溶液(FeCl2):加入过量Mg粉,过滤 |
C.安全知识 |
D.物质鉴别 |
点燃H2、CO、CH4前必须验纯 逃离森林火灾现场不能顺风跑 煤矿井内要通风并严禁烟火 |
黄金与“假黄金”(黄铜):看外观 NaOH和NH4NO3:加水溶解,观察温度的变化 羊毛纤维与合成纤维:灼烧,闻气味 |
A.AB.BC.CD.D
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
B. |
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
C. |
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
D. |
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
B. |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
C. |
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
D. |
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
下列有关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通过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
B. |
通过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 |
C. |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达到灭火的目的 |
D. |
图书馆失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
B. |
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
C. |
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
D. |
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
目前,防治环境污染已成为保证人类健康生存、保障社会持续发展的全球性大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废弃的聚乙烯塑料随意丢弃会造成“白色污染”
C.pH<5.6的降水称为酸雨,汽车尾气是导致酸雨的原因之一
D.水污染主要源于工业废水、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B.石油C.氢气D.煤
制作下列实验仪器或用品所用的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
A.塑料药匙B.烧杯C.铁架台D.蒸发皿
化学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使粽叶变得鲜绿
B.食品添加剂都对健康有害,应禁止使用
C.误食重金属盐,可以喝大量的鮮榨果汁解毒
D.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聚乳酸[(C3H4O2)m]是一种可降解塑料,降解生成CO2和H2O.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聚乳酸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聚乳酸降解发生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聚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D.聚乳酸不会产生“白色污染”
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A.同温下分解氯酸钾,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
B.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则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
C.Na+、Mg2+、Cl-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由此得出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 |
D.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B.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有白烟产生 |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
D.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有红色物质析出 |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冰镇啤酒 | B.新鲜空气 | C.优质燃煤 | D.干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