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物质按照单质、混合物、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水银、硬水、水 | B.石墨、冰水混合物、干冰 |
C.氮气、空气、氯化钾 | D.冰、不锈钢、乙醇 |
关于C、CO和CO2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CO和CO2均有还原性
B.常温下C、CO和CO2均可与水反应
C.C、CO和CO2均有可燃性
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相互转化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石油属于纯净物 | B.氮气属于单质 |
C.甲烷属于化合物 | D.干冰属于氧化物 |
(10宽甸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B.蛋白质遇到浓硝酸变黄色 |
C.羊毛制品点燃后可以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
D.硝酸铵固体溶解于水会使水的温度降低 |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A.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H2 |
B.KNO3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可证明KNO3溶于水吸热 |
C.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证明该物质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
D.某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可证明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
气体打火机使用的有机燃料稍加压降温,即可液化,减压(打开阀门)又很容易气化,遇明火即燃烧,你认为符合这种条件的有机燃料是
|
A. |
B. |
C. |
D. |
沸点℃ |
—86.6 |
—42.1 |
—0.5 |
—36.1 |
熔点℃ |
—183.3 |
—189.7 |
—138.4 |
—129.7 |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宝贵的资源。它有时能幻作朵朵白云,有时能化为绵绵细雨。下列过程中,你认为水分子发生了变化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 | B.蔗糖和水混合后得到糖水 |
C.水通电变成氢气和氧气 | D.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
化学知识中有很多的“相等”。请你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相等 |
B.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所得溶液体积等于20mL |
C.电解水时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和等于电解掉水的体积 |
D.两饱和的KNO3溶液降低相同的温度,析出的KNO3质量一定相等 |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或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KNO3晶体(NaCl):将固体溶于水配制成热的饱和溶液,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B.FeSO4溶液(CuSO4):加入铁粉,过滤 |
C.MnO2固体(KCl):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D.O2(N2):将混合气体通过炽热的铜网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
B.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C.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
D.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有能量释放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达到着火点一定会燃烧 |
B.干冰蒸发时要吸收大量的热,这是化学变化中的吸热现象 |
C.某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这种气体一定是一氧化碳 |
D.鉴别氢氧化钠固体和氯化铵固体,可加适量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温度的变化 |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
B.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
C.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
D.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
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O与CO2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 |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
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A.厨房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 |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
C.发现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点火检查泄漏处 |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
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猜想”,猜想是依据已有知识、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假设。下列对“影响食物腐败快慢的因素”的猜想不合理的是( )
A.温度高低 | B.氧气含量 | C.食物多少 | D.食物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