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
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変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
A.MnO2中加入H2O2溶液B.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
C.CuO中加入稀H2SO4D.BaCO3中加入稀HNO3
向一定质量的AgNO 3和Cu(NO 3) 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滤液一定呈蓝色 |
B. |
滤液中一定有Zn(NO 3) 2 |
C. |
反应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
D. |
滤渣中的物质至少有两种 |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和现象 |
结论 |
A |
将铁钉放CuSO4溶液中,铁钉表面析出红色物质 |
Fe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 |
B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
瓶中气体为CO2 |
C |
将某布料置于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 |
该布料中不含蛋白质 |
D |
向某水样中加入适量皂水,振荡,产生白色的垢状物 |
该水样为软水 |
A.AB.BC.CD.D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其说法正确的是( )
①表示在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稀硫酸
②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③向一定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
④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
A. |
上述图象只有2个正确 |
B. |
上述图象只有3个正确 |
C. |
上述图象全部正确 |
D. |
如果将②中的纵坐标改为固体总质量,该图象能正确反映相应的变化趋势 |
下图是某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后进行的归纳,你认为相应图示表示正确的是( )
A.氮元素的化合价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C.含碳量
D.金属活动性
在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时,老师给大家演示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铜片表面始终没有明显变化 |
B. |
一段时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
C. |
反应后溶液中一定有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
D. |
通过实验现象推测银和硫酸铜溶液也可以反应 |
将a g镁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到b g ZnSO 4和 CuSO 4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 |
滤渣的质量一定大于a g |
B. |
若滤渣中含有单质Fe,则滤液一定是无色溶液 |
C. |
若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只有Mg 2+,则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Zn金属单质 |
D. |
若滤渣中只含有单质Cu,则滤液中至少含有三种金属阳离子 |
下列四个实验中只需要完成三个就可以证明Zn、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A. |
将锌片放入稀硫酸 |
B. |
将铜片放入稀硫酸 |
C. |
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
D. |
将锌片放入硝酸银溶液 |
向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滤液呈蓝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定有Ag、Cu
B.滤液中一定有Cu2+、Zn2+
C.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一定有气泡产生
D.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一定有沉淀生成
铝、铁、铜三种金属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关于铝、铁、铜的说法错误的是( )
44+Cu
B.用硫酸铝溶液、氯化铜溶液、单质铁三种物质可探究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
C.铝制品具有抗腐蚀性,是因为铝制器品表面可形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
D.我国历史上最早使用的金属是铜
将足量X、Y、Z、M四种金属分别投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反应关系如图甲),把金属Y、Z分别投入硝酸银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乙),据此判断X、Y、Z、M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是( )
A. |
M>X>Y>Z |
B. |
M>X>Z>Y |
C. |
X>M>Z>Y |
D. |
X>M>Y>Z |
为验证Mg、Cu、Sn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不可选用的一组物质是( )
A.MgCl2溶液、Cu、Sn
B.Mg、Cu、SnCl2溶液
C.Mg、Sn、Cu、盐酸
D.MgCl2溶液、Sn、CuCl2溶液
某同学在探究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做了如下实验:①把X和Y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表面产生大量气泡,Y表面无明显现象;②将Y放入Z的硝酸盐溶液中,Y表面有Z析出。下列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Z>Y>XB.X>Z>YC.X>Y>ZD.Y>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