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N2、CO、CO2组成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灼热的CuO和NaOH溶液后(假设每次反应都能进行完全),气体的组成变为( )
A.N2、CO2B.N2C.CO2、COD.N2、CO
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CO2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B.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D.氧气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CO2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
B.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
C.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D.氧气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CO2,并对它的部分性质进行探究,按要求回答问题。
(1)A装置用于制取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用B装置收集CO2,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通入;
(3)若要C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气体甲可能是 (填序号);
A.氢气 B.氧气 C.空气
(4)往D试管中通入CO2,当出现 现象,表示石灰水中的溶质恰好完全沉淀;
(5)E装置的集气瓶中充满CO2,打开分液漏斗①,滴入少量NaOH浓溶液,气球明显胀大,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要气球恢复原状,应关闭分液漏斗①,打开分液漏斗②,滴入 溶液(填化学式,忽略滴入液体体积)。
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用途 |
性质 |
|
A |
干冰 |
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B |
熟石灰 |
改良酸性土壤 |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
C |
小苏打 |
治疗胃酸过多 |
小苏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 |
D |
稀有气体 |
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
通电时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A.AB.BC.CD.D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与正极和负极相连的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2:1
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变成蓝色
D.把硫酸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研磨,释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
下列物质的“用途一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B.稀盐酸用于除铁锈﹣﹣能与金属氧化物发生反应
C.氧气用于火箭发射﹣﹣可燃性
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还原性
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应用。
(1)如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投入几小块烘烤过的木炭,红棕色消失,说明木炭具有 能力,其原因是木炭具有 的结构。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原因是 。
(3)将一定质量的金刚石在足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固体全部消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生成的产物用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充分吸收并测定其质量,当金刚石的质量恰好等于 时,则可证明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4)在实验室里,检验二氧化碳一般用澄清石灰水,而吸收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理由是 。
(5)写出碳在高温时还原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并计算要使80g氧化铜完全还原,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多少?(在答题卡上写出计算过程)
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下列涉及学科观点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微粒观: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B.转化观: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C.结构观:氩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
D.守恒观:10mL质量分数40%的硫酸,加10mL水后质量分数变为20%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 |
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
B. |
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
C. |
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
D. |
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
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 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
共性 |
差异性 |
A |
均由分子构成 |
分子的种类不同 |
B |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
C |
均能与水化合 |
化合时现象不同 |
D |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体 |
相同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不同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A装置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收集氧气可以选用 (从C、D、E装置中选择)装置。
(2)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 。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3)某氢气中混有少量的水蒸气,欲使用F、G装置除去少量的水蒸气并收集氢气,则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用端口字母表示)。
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 a 的名称 ;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用烧瓶收集二氧化碳后,按D装置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中盛有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打开止水夹,形成红色喷泉。
有同学提出疑问,该实验中二氧化碳减少是否能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需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 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 ;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应如何证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