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K2SO4,CuSO4,NaOH,BaCl2,Mg(NO3)2,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固体溶于足量水中,过滤得到白色固体A和无色滤液B,则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 。
(2)向固体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
(3)向滤液B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则原固体中一定还含有 ,一定不含有 。
碳酸氢钠是小苏打的主要成分,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化学课上,同学们为了解碳酸氢钠的性质,将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和稀硫酸混合,充分反应后,有气体逸出,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同学们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认为除一定含有硫酸钠外可能还含有其他成分,因此进行了猜想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用品】pH试纸、锌片、氧化铜粉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可能组成成分。
猜想一:硫酸钠
猜想二:硫酸钠、碳酸氢钠
猜想三:硫酸钠、硫酸
【实验探究】同学们取反应后的溶液用不同方案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结论完成如表实验现象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
A |
B |
C |
D |
实验操作 |
|
|
|
|
实验现象 |
|
产生白色沉淀 |
试纸变色,对照标准比色卡,pH<7 |
|
实验结论 |
猜想二不正确 |
猜想三正确 |
猜想三正确 |
猜想三正确 |
【得出结论】猜想三正确。
【评价反思】
(1)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案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探究中存在一处明显的操作错误是 。
(2)有同学对实验方案B的结论提出了质疑,认为仅凭此现象不能得出猜想三正确,请说明理由 。
【总结提高】依据所给实验用品,设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方案,确认猜想三是正确的,请你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
碳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它在常温下易分解,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碳铵的成分存在疑问,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氨气具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氨气不与碱石灰反应。
Ⅰ、检验溶液中的阴、阳离子。
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盐酸,把生成的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另取少量碳铵放入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石蕊试纸变蓝色。
(1)根据实验现象,推测碳铵中所含有的阴离子可能是 和 (填离子符号)。
(2)根据实验现象,碳铵与浓NaOH溶液加热反应生成了 (填化学式)气体。
Ⅱ.测定碳铵中C元素和N元素质量比。在此过程中,用到如图1所示装置,请回答:
(3)给碳铵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4)从安全和环保的角度考虑,本实验可以用如图1所示的气球来收集尾气,还可以选用如图2所示的 (填序号)装置来处理尾气。
现有一瓶无色溶液,溶质可能是KOH、K2CO3中的一种或两种,某兴趣小组对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①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K2CO3与Na2CO3的化学性质相似。②K2CO3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CaCl2溶液、KCl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设计并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向盛有少量样品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 |
|
肯定含有K2CO3 |
(2)将操作(1)后的试管静置,再向上层清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变红色 |
肯定含有 KOH |
[评价反思]①甲同学提出操作(1)加入的CaCl2溶液必须过量,其目的是证明K2CO3存在的同时还要 。
②乙同学提出操作(1)在溶液较浓时,没有K2CO3也能产生相同现象,其原因是 ;建议改加过量的BaCl2溶液,BaCl2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拓展应用]KOH和K2CO3的混合溶液敞口久置后可能变成K2C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学习常见的盐的性质后,完成了如下实验。该学习小组对废液杯上层清液的溶质的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过程,并将空白答案填入答题卡相应位置。
[提出问题]上层清液中含有什么溶质?
[作出猜想]Ⅰ溶质仅为 (填化学式);
Ⅱ溶质为KCl和BaCl2
Ⅲ溶质为KCl和 (填化学式);
Ⅳ溶质为KCl和K2CO3
V溶质为KCl、K2SO4和K2CO3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分装于甲、乙两支试管中 |
先向甲试管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Ⅳ、Ⅴ不正确 |
再向乙试管中滴加 溶液(填化学式) |
猜想Ⅱ正确 |
||
[交流反思]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实验过程中无须使用AgNO3溶液,其理由是 (用文字表述)
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Na2SO4、Ba(NO3)2、K2CO3、KOH、CuSO4、Mg(NO3)2和KC1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确定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CaCl2溶液显中性;K2CO3和“纯碱”的化学性质极其相似;MgCO3微溶于水,不考虑为沉淀。
[实验步骤]
步骤Ⅰ:取一定量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充分溶解,有白色沉淀产生,溶液呈无色。
初步结论:原粉末中一定不含 。
步骤Ⅱ:将步骤Ⅰ中的混合物过滤,进行下一步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一]
小明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滤液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一定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充分振荡后,再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由此确定原粉末中含有 |
请说明加入足量CaCl2溶液的理由 。
[猜想假设]
小红同学对步骤Ⅱ中过滤所得固体成分提出了如下猜想:
①Mg(OH)2②BaSO4③BaCO3④Mg(OH)2、BaSO4 ⑤BaSO4、BaCO3
⑥Mg(OH)2、BaCO3 ⑦Mg(OH)2、BaSO4、BaCO3
[实验探究二]
小红同学对猜想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探究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取一定量过滤所得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HCl,充分振荡 |
有气泡产生,沉淀完全溶解 |
上述猜想 可能成立 |
(2)向(1)试管中,继续滴加足量的NaOH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上述猜想 一定成立 |
请写出(2)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验证,原粉末中仍不能确定的成分是 。
甜叶菊苷具有高甜度低热能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甜味剂,我国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国,实验小组欲探究甜叶菊苷的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提出猜想]甜叶菊苷由什么元素组成?
[进行实验]小晴取适量的甜叶菊苷按如图1进行操作,并分别将干冷的烧杯和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倒置与火焰上方。
[讨论交流]其他同学认为小晴的实验设计不严谨,原因是 。经改进试验后,检验到甜叶菊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由此确定甜叶菊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
[继续探究]为了进步确定其元素组成。利用如图2进行实验。(已知:装置中C中的氧化铜能确保甜叶菊苷中的碳元素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
(1)实验前要通一会儿氮气,目的是 。
(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数据记录]4.02g甜叶菊苷在C装置中充分燃烧后,D装置增重2.7g,E装置增重8.36g。(产物被完全吸收)
[分析与讨论]数据分析:4.02g 甜叶菊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由此可以确定甜叶菊苷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
[反思评价]若没有F装置,对氧元素质量测定结果的影响是 。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酸碱盐的相关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为确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成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NaCl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猜想1:Na2SO4、NaCl;
猜想2:Na2SO4、NaCl和
猜想3:Na2SO4、NaCl和H2SO4
猜想4:Na2SO4、NaCl、H2SO4和Na2CO3
[交流讨论]小强同学认为猜想4一定是错误的,他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小明同学设计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方案一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几滴紫色石蕊溶液 |
|
猜想3正确 |
方案二 |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铁粉 |
|
请写出方案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反思与总结]分析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娄底人在端午节有吃皮蛋的习俗。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后得知,腌制皮蛋的主要原料有:生石灰、纯碱和食盐。同学们向这三种物质中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对滤渣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小组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滤液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Cl和 。(写化学式)
【提出问题】滤液中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呢?
【作出猜想】
小林认为:还含有Ca(OH)2
小方认为:还含有Na2CO3
小华认为:还含有Ca(OH)2和Na2CO3
【交流讨论】经过进一步讨论,大家认为小华的猜想不合理,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林: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小方: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小华: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Na2CO3溶液 |
无明显现象 |
小方的猜想正确 |
【交流谈论】同学们认为,通过小华的实验不足以得出其结论,原因是 。
【继续探究】小明也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却没有看到明显现象,小明对此深感疑惑。
【解释评价】经老师的指导和大家的认真思考后终于找出了原因,你认为是 。最后,老师对同学们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Na2CO3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丙同学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
(1)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 。
(2)乙同学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 。
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与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其中一种不合理的猜想。
(3)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 ,理由是 。
【进行实验】丁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一种物质,发现有无色气泡生成。
(4)你认为丁同学向滤液中滴加的物质是 。
【实验结论】通过探究,小组同学得出了猜想一是正确的结论。
已知某固体样品A可能是NH4NO3和MgCO3或两者之一,另有一固体样品B,其中可能含有Na2SO4,BaCl2,CuSO4、KCl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填写以下空白:
(1)将气体C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 色.
(2)沉淀F的化学式为 .
(3)溶液D中,一定存在的阳离子是 (填写离子符号).
(4)写出步骤③中生成沉淀I的化学方程式 .
(5)在溶液H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有 种.
(6)固体样品B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
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各化学实验。
(1)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从左至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制取氧气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下列有关氧气制取和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A、B、C,D之一)
A.实验室制氧气时,应先加入药品,再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B.在此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发生改变
C.铁丝在纯氧中剧烈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2)用干燥纯净的氧气对纤维素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实验(资料显示纤维素只含C、H、O三种元素)。所选装置按"氧气→D→A→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完全充分进行)。装置D的玻璃管中放入纤维素试样的质量为wg,充分反应后,测得装置A的质量增加ag,装置C的质量增加bg,则纤维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
若实验中使用的氧气未干燥,这样测算出的纤维素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与实际值比较将 (填"偏大""偏小""基本一致""无法确定"之一)
(3)用一氧化碳气体(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测定某铁的氧化物(Fe xO y)试样的元素组成比例,所选装置按"混合气体→A 1→D→C→A 2"的顺序连接(A 1、A 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假设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装置编号 |
A 1中浓硫酸 |
D中玻璃管内固体 |
C中溶液 |
反应前质量 |
150g |
14.4g |
200g |
反应后质量 |
152.7g |
11.2g |
213.2g |
①请选择合理数据计算Fe xO y中x:y= (填写最简整数比)。
②从环保角度考虑,该实验方案设计还存在不完善之处,你的具体改进方案是 。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研究铝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过程如下: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铝片表面附着一层红色固体 ②铝片表面逸出大量无色气体,放出大量的热 ③烧杯底部出现红色固体和白色沉淀 |
(1)打磨铝片的目的是 。
(2)现象①③中的红色固体是同种物质,请写出现象①的化学方程式 。
(3)经检验,现象②中的无色气体为氢气。甲同学猜测可能是氯化铜溶液显酸性,经pH计检验,pH 7,证实了甲的猜想。
(4)探究现象③中白色沉淀的化学成分。
乙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认为白色沉淀可能是氯化亚铜(CuCl)。
[查阅资料]CuCl可与浓氨水反应生成无色的Cu(NH3)2+和Cl﹣,Cu(NH3)2+在空气中易被氧化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①取烧杯底部的白色沉淀,充分洗涤。洗涤的目的是 。
②向白色沉淀中加入浓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无色溶液,将无色溶液分为两份,进行实验: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用试管取其中一份溶液,滴加适量AgNO3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溶液中含有
|
Ⅱ.将另一份溶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 |
|
该溶液中含有Cu(NH3)2+ |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可以确定,该白色沉淀是CuCl。
[反思与评价]Al和CuCl2溶液反应为什么会出现CuCl呢。
I.丙同学猜测:可能是Cu与CuCl2溶液反应生成了CuCl.为了验证猜想,他取Cu与15%的CuCl2溶液混合,结果无白色沉淀产生。他又分析了Al和CuCl2溶液反应的实验现象,再次将打磨过的Al片插入盛有15%的CuCl2溶液的试管,并将试管置于冰水中,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减少。于是他将Cu与15%的CuCl2溶液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从而证明了Cu与CuCl2溶液反应能生成CuCl,改进的方法是 ,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II.丁同学认为丙同学的实验还不够严谨,还应考虑 对Cu与CuCl2溶液反应的影响。
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CO2、SO2三种气体。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
Ⅰ.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易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而被吸收,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Ⅱ.CO和CO2均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Ⅲ.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Cu+CO2。
[实验探究]为验证这三种气体,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事实与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了以上三种气体的存在,请完成下列空格:
(1)装置E的作用是 。
(2)能证明气体中含有SO2的现象是 ,含有CO2的现象是 。
[反思与评价]若将装置①和装置②互换,则无法验证的气体是 (填写化学式)。
某工业铁红(Fe2O3)样品中可能混有一种黑色的金属氧化物杂质。根据工业制取铁红分析,该杂质可能是FeO或CuO,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样品中是否含有杂质及杂质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
(1)甲组同学分别取质量相等的样品和Fe2O3,加入试管Ⅰ、Ⅱ中,然后加入等体积稀硫酸进行如图对照实验,并得出结论:样品中不含杂质,你认为该结论 (填“合理”或“不合理”。)
(2)乙组同学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
收集资料
①上述三种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氢气反应得到相应的金属单质和水。
②三种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③铁粉中混有少量铜时,难以从金属颜色确定是否含有金属铜。
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乙组同学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
①乙组同学的实验装置中,依次连接的合理顺序为A→F→ → → →B,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向各装置中加入药品,装置F中试剂X是 溶液,装置C的作用是 。
②下列实验操作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填写操作编号)。
a.加热装置D中反应管 b.检验H2的纯度
c.打开装置A中分液漏斗活塞,向圆底烧瓶中加入稀盐酸
③该实验处理尾气的方法是 。
实验分析与结论
乙组同学的两次实验数据如表:(两次实验工业铁红均与氢气完全反应)
实验编号 |
加入装置D中工业铁红的质量(g) |
实验后装置E的增重(g) |
1 |
8.0 |
2.6 |
2 |
16.0 |
5.2 |
①分析数据,你的实验结论是 。
②请帮助乙组同学设计实验方案确认该样品中杂质的成分 。
(写出操作、现象和结论,若该样品中不含杂质本题不必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