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密度定义式ρ=的下列几种理解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B.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反比 |
C.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成正比 |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 |
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设有3~4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
A.响度 | B.音调 | C.音色 | D.振幅 |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上课免受周围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哪些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老师讲话时声音要小一些 |
B.每位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
C.在教室周围植树 |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
小锋同学站在游泳池岸边,在地面上出现他的影子和在池水中出现的倒影,这二者的成因是( )
A.都是光的折射引起的 |
B.前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
C.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
D.前者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后者是由光的反射引起的 |
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器材来进行探究.回顾探究的过程,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是为了让像位于光屏的中央 |
B.改变蜡烛到透镜之间的距离、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不同的像 |
C.在光屏上得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
D.在光屏上得到的像都是缩小的 |
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
一列队伍长40m,经过全长为80m的桥,队伍过桥共用了1min,若队伍前进可看作是匀速直线运动,则这支队伍行进速度为( )
A.2m/s | B.1.3m/s | C.0.67m/s | D.2.3m/s |
宋代诗人陈与义有诗“枫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诗中所涉及的“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 )
A.诗人以自己为参照物看云 | B.诗人的浪漫情怀所致 |
C.云本来就不动 | D.云向西运动 |
如图所示为A、B两小车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个小球在相等的时间间隔所在的位置,则对A、B两小车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车A做变速运动,小车B做匀速运动
B.小车A做匀速运动,小车B做变速运动
C.小车A、B都做匀速运动
D.小车A、B都做变速运动
校园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交警部门在校园和校园附近安放了如图所示的四个标志,其中表示“限速5公里”的是( )
A. | B. | C. | D. |
在学校“运用物理技术破案”趣味游戏活动中,小明根据“通常情况下,人站立时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这一常识,可知留如图中脚印的“犯罪嫌疑人”的身高约为( )
A.1.65m | B.1.75m | C.1.85m | D.1.95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