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图是甲、乙两辆同时同地同方向运动小车的s—t图像,由图像可知     (   )

A.甲、乙两车在整个过程中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经过5秒钟,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长
C.经过1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经过30秒钟,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
B.照相机拍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近视眼不戴眼镜时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面
D.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的物体,物镜得到的是放大的像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与其他三个装置工作的物理原理明显不同的是(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春晚上刘谦表演了精彩的魔术,引来了全球的魔术热。魔术其实也是遵循了一定的科学原理,在一次班级的联欢活动中小华表演了“摸牌猜点”的小魔术,他用两个手指夹一枚金属图钉就能轻易说出扑克牌的花色和点数(如图所示),这里主要利用了

A.小孔成像 B.凸透镜成像 C.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4N和8N B.4N和4N C.4N和0N D.8N和8N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自行车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以下认识中错误的是

A.脚踏上印制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B.车轮做成圆形是为了减小摩擦
C.车把手紧套在钢管上是为了减小摩擦 D.用力捏刹车把是为了增大摩擦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以下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雪花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C.在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了墨水的分子在运动
D.由于液体能够流动,而固体不能流动,所以固体分子是静止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图中事例不存在弹力的是
               
A拉力器       B跳水           C射箭    D磁铁改变铁球运动方向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四张图是说明分子间有引力的是
                      

A.滴在热水中的墨水使热水很快变色 B.端面磨平的铅棒压紧后能够吊住大钩码
C.磁铁对铁钉有吸引力 D.抽去玻璃板后,两瓶中的气体逐渐混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
  
A               B              C             D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表格提供的信息,请你判断:可以装600克纯水的瓶子,也可以装600克的下列哪种物质  

物质名称
花生油
盐水
纯水
酒精
汽油
密度/(kg•m3
0.9×103
1.1×103
1.0×103
0.8×103
0.71×103

A.盐水        B.花生油        C.汽油        D.酒精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如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轮滑鞋带有滚轮 B.重型卡车安装多个轮胎
C.水泥路面上划出一道道的横线 D.行驶的磁悬浮列车车身不接触导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的密度大 B.质量越大的物体,它的密度越大
C.体积越小的物体,它的密度越大 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跟质量和体积无关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做“研究远视眼的矫正”实验时,他把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眼睛观察的物体。小明拿一个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若拿走远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A.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和蜡烛适当靠近凸透镜 D.将光屏或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三次实验后得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一错误结论的最可能原因是

A.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B.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