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密度公式ρ=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 |
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 |
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 |
D.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 |
根据你对生活中物理量的认识,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人体的密度约为1.0×103kg/m3 |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
C.一个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kg |
D.一瓶500ml矿泉水的质量为5kg |
在产品的包装过程中,常在四周空隙处用填充物来减震,这种填充物具有的特性之一是( )
A.体积较小 | B.体积较大 | C.密度较小 | D.密度较大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探月飞船的登月舱从地球到月球质量不变 |
B.一杯水放入冰箱,水结冰后体积增大,质量不变 |
C.金属拔丝机将铁条拔成铁丝,形状改变,体积不变,质量不变 |
D.1kg铁的质量比1kg棉花的质量大 |
常言道,水火不相容,但用透明冰块磨制成的一个光学器件却可以取火,这个器件相当于下面的( )
A.平面镜 | B.凸面镜 | C.凸透镜 | D.凹透镜 |
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
B.入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
大伟同学在课外按下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蜡烛的正立像 | B.蜡烛的倒立像 | C.三角形光斑 | D.圆形光斑 |
下列估测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水果的温度约为3℃ |
B.洗澡水的温度约为70℃ |
C.通常情况下正常人感觉较舒适的气温大约为25℃ |
D.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 |
伟大领袖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色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
A.熔化和汽化 | B.凝固和液化 | C.凝固和凝华 | D.汽化和升华 |
在敲响大钟时,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为止”,其主要原因是( )
A.钟声的回音 | B.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 |
C.大钟还在振动 | D.人的听觉还在延长 |
古诗词《浪淘沙》中写到:“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诗人描述“山是运动的”是选用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 )
A.船 | B.山 | C.河岸 | D.树木 |
有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装满了水,将质量相同的实心铜球、铁球和铝球分别放入三个杯子中,使水溢出质量最多的是( )(已知ρ铜>ρ铁>ρ铝)
A.铜球 | B.铁球 | C.铝球 | D.不能确定 |
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
固态水银 |
金 |
铜 |
铁 |
钨 |
固态氢 |
熔点/℃ |
﹣38.5 |
1064 |
1083 |
1535 |
3410 |
﹣259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可知(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 B.BC段处于冰水混合状态 |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
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侧有小水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