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电动豆浆机转动的叶轮将豆子打磨碾碎,加热棒将豆浆加热煮熟,关于制作豆浆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电后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从开始加热到豆浆煮熟的过程中,豆浆的内能不变
C.煮好的豆浆香气四溢的原因是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消耗的电能为一次能源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春天,百花争艳 B.夏天,波光粼粼
C.秋天,丹桂飘香 D.冬天,大雪纷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实验不能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解释的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了咸味
B.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菌在活动
C.排放工业废水,污染整个水库
D.房间里放一箱苹果,满屋飘香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四种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我国北方地区频发“沙尘暴天气” B.春天柳絮漫天飞舞
C.气体压缩到一定程度后,难以再压缩 D.端午节,粽叶飘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②我国家庭所用交流电的频率是50Hz,火线和零线之间的电压是220V;
③城市高架道路两侧设有高的透明板墙的主要目的是美观;
④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⑤运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逐渐停下来的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⑥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10mL酒精和10mL水混和后的总体积小于20mL——分子间有间隔
B.汽车开过乡间公路,路面扬起灰尘——分子不停地运动
C.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分子间存在斥力
D.两块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结合起来——分子间存在引力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角度看待宏观现象的基本理论.以下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进行解释的是( )

A.雾霾的形成
B.沙尘暴的形成
C.电流的形成
D.五月的十七中校园内到处都能闻到花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
B.通过摩擦的方法可产生电荷
C.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没有空隙
D.有霾天气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悬浮在空中,这些尘粒的运动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

A.黄沙漫天 B.花香四溢 C.尘土飞扬 D.大雪纷飞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同学们的共识,会议室里贴了如图的标志,这主要是考虑到在空气不流通的房间里,只要有一个人吸烟,整个房间就会充满烟味,这是因为(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有引力
C.分子间有斥力 D.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甲、乙、丙三幅图中,能形象地描述气态物质分子排列方式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乙和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景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初春,柳絮飞扬 B.盛夏,荷花飘香
C.深秋,落叶飘零 D.寒冬,雪花纷飞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小树一年比一年长高 B.在光的照射下,看见粉笔灰在空中飘动
C.扫地时灰尘满天飞 D.在重庆一中渝北校区内闻到黄桷兰的花香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我们应多关注、了解它.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错误的是( )

 
A.
用放大镜能直接观察到水分子
 
B.
天然降水清澈透明,但不宜直接作为饮用水
 
C.
电脑、手机浸了水后,容易引起内部电路短路
 
D.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所以常常用它作为冷却剂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分子的运动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