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会保持静止 |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可能不变 |
C.一杯水的比热容和一桶水的比热容相同 |
D.用手捏海绵,海绵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
云中冰粒下落,温度升高变成雨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粒液化为雨滴 |
B.雨滴内分子间不存在分子引力 |
C.雨滴的内能大于同质量冰粒的内能 |
D.雨滴内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下落越来越快 |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之间 | B.液体分子间只存在吸引力 |
C.固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 D.宇宙天体、分子都在不停息地运动 |
《舌尖上的中国2》聚焦于普通人的家常菜,让海内外观众领略了中华饮食之美。如图所示,通过煎、炒、蒸、拌烹调的四种美食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认识正确的是
A.煎:煎锅一般用铁制造,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大 |
B.炒: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藜蒿和腊肉的内能增加 |
C.蒸:是通过热传递和高温水蒸气液化放热,使榆钱饭蒸熟 |
D.拌:香葱和豆腐要拌着才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做无规则运动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桶水的比热容比一杯水的比热容大 |
B.水壶里的水烧开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C.用锯条锯木板时,锯条发热,锯条的内能增加 |
D.糖放入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PM2.5成为热点名词,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今年我国重点区域开展PM2.5等项目监测,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
A.PM2.5在空气中仍受重力作用 | B.PM2.5的空间尺度小于电子 |
C.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 D.PM2.5颗料的密度远小于空气的密度 |
人类对于宇宙的探索是在一次次挫折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比如俄罗斯“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在地球近地轨道上因主发动机启动失败而无法变轨。经查,是太空中的带电粒子对机载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导致程序出错。下列粒子中,首先可以排除对计算机系统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
A.电子 | B.质子 | C.中子 | D.氦核 |
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分子间的距离越大作用力也越大 |
B.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有关 |
C.震后疾病防控消毒时空气中散发一股浓浓的药味,是药物分子的扩散现象 |
D.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但功和热量是不同的物理量,单位也不同 |
2014年全国各地又发生雾霾天气,也引发了大众对PM2.5的关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下列对于PM2.5的认识合理的是( )
A.PM2.5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B.PM2.5的直径介于分子和原子之间 |
C.PM2.5悬浮在空气中时不受重力作用 | D.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
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 |
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
C.温度越高的物体具有的热量就越多 |
D.煤油吸收的热量越多,其比热容和热值就越大 |
2013年6月20日我国宇航员王亚平首次进行了太空授课。下图为王亚平所做实验的一个画面,图中的水呈球状而不破裂,除了失重的原因外,还主要是因为 ( )
A.水球的外表面有一层很薄的橡皮膜 |
B.水球表面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大于斥力 |
C.在实验用水中事先添加了某些特殊物质 |
D.到外太空后,水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 |
暑假去植物园游玩,同学们的感受与物理知识的联系不正确的是( )
A.在园内散步时闻到花香,是升华现象 |
B.中午坐公园的椅子感觉很烫,是热传递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
C.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
D.同学们感到植物园是避暑的好去处,是因为园内树木多且有人工湖,起到调温作用 |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内能也不变 |
B.烧开水时,看到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都要放热 |
D.打开香水瓶后远远地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