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用电,警钟长鸣",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 )
A. |
手机充电器长期插在插座上 |
B. |
用湿布擦拭工作的台灯 |
C. |
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
D. |
人触电时立即切断电源 |
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当观察到热水大面积变成红色时,冷水中只有品红周围变成红色。对该现象的微观解释合理的是( )
A. |
温度越高,分子质量越小 |
B. |
温度越高,分子体积越大 |
C. |
温度越高,分子间隔越小 |
D. |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
A. |
非晶体:冰、松香、沥青 |
B. |
绝缘体:橡胶、玻璃、石墨 |
C. |
稀有气体:氦气、氖气、氩气 |
D. |
纯净物:液态氧、金刚石、矿泉水 |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 |
雷雨天在大树下避雨 |
B. |
将霉变食物高温蒸熟后食用 |
C. |
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D. |
两名同学玩跷跷板时,质量小的同学离支点近些 |
过交通路口时要遵守"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也要等一等"的规则,吉祥同学用小灯泡、电池、开关和导线来模拟路口的交通信号灯。要求红、绿、黄灯可独立发光,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其中符合题意的是( )
A. |
|
B. |
|
C. |
|
D. |
|
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将甲与乙、丙靠近时,他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
B. |
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
C. |
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
D. |
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
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况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 |
电动机外壳没有接地 |
B. |
使用绝缘层破损的电线 |
C. |
人靠近高压带电体 |
D. |
使用试电笔时,手要接触笔尾金属体 |
由欧姆定律 变形可得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B.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
C.导体的电阻跟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
D.导体的电阻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决定
如图1所示,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 )
A.触电时先切断电源
B.机壳没有接地
C.绝缘皮破损
D.雷雨天在树下避雨
下列事例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重力的大小
B.书包的背带做得比较宽大,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
C.动车站站台边缘设置“安全警戒线”,是利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原理
D.在汤水中放盐,整锅汤都有咸味,是由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以下描述与实际不符的是( )
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B.人的正常体温是38℃
C.初中物理课本宽度约为18cm
D.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大约是1.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