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他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 |
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 |
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 |
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 |
某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的关系,如图,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
A.60 cm | B.45 cm | C.30 cm | D.15 cm |
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
如图,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a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
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b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 |
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
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d点时成像情况相同 |
物体S经透镜L成清晰的像于M处的光屏上如下图.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 |
B.透镜L对光线一定起发散作用 |
C.透镜L是凸透镜 |
D.若透镜不动,而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20cm时,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 B.10cm | C.15cm | D.20cm |
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
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
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 |
如下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装置示意图,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如图的情景,眼睛可能观察到烛焰经凸透镜折射所成的虚像的是下列哪幅图?( )
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他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
B.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
C.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凸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凹透镜 |
D.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凹透镜,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凸透镜 |
如图所示,把焦距为 的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上,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焦点 处,则蜡烛通过该凸透镜所成的像
A. |
一定是倒立的 |
B. |
一定是正立的 |
C. |
一定是放大的 |
D. |
一定是缩小的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的光学仪器是( )
A.投影仪 | B.照相机 | C.放大镜 | D.显微镜 |
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如图所示的器材来进行探究.回顾探究的过程,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是为了让像位于光屏的中央 |
B.改变蜡烛到透镜之间的距离、透镜和光屏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不同的像 |
C.在光屏上得到的像都是倒立的 |
D.在光屏上得到的像都是缩小的 |
关于凸透镜成像及成像规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说法:(1)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3)幻灯机是利用当物距大于2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4)集邮爱好者观察邮票时若一时找不到放大镜,可以用老花镜代替。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
A.(1)(2) | B.(2)(3) | C.(1)(4) | D.(2) (4) |
人体,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对比.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摄像镜头相当与凸透镜 |
B.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
C.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
D.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