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
A. | B. | C. | D. |
小军对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和对应解释,正确的是( )
A.水中的月亮——光的直线传播 |
B.路灯下人影相随——光的反射 |
C.用镜子增大空间感——平面镜成像 |
D.近视眼镜的镜片——凸透镜 |
如图所示,小柯采用透明玻璃板、蜡烛等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时选用的两支蜡烛大小应相同 |
B.透明玻璃板摆放应该与纸面垂直 |
C.若把光屏放在B位置,蜡烛的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 |
D.该实验在较暗的环境下观察效果更好 |
下列诗词中能反映光的色散现象的是
A.池水映明月 | B.彩虹舞山涧 | C.潭清疑水浅 | D.起舞弄清影 |
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平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规律. |
B.蜡烛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 |
C.把蜡烛移近平面镜时,它的像会远离平面镜 |
D.烛焰与像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
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湖边高出水面30m的山顶A处,望见一艘飞艇停留在湖面上空某处并观察到飞艇底部标志P点的仰角为45°,其在湖中之像的俯角为60°,则飞艇离开湖面的高度为(已知,只考虑镜面反射,不考虑折射)
A.111.96m | B.81.96m | C.84.32m | D.114.32m |
下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为玻璃板,b为点燃的蜡烛,c是和b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沿水平桌面移动蜡烛c不能使c与b的像完全重合是因为玻璃板没有与桌面垂直放置 |
B.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实际上是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 |
C.小芳同学发现镜中出现了蜡烛b两个不重合的像是由于光在两个反射面上两次反射成像造成的 |
D.将蜡烛沿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时,眼睛透过玻璃板看见的“蜡烛c”会变小 |
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他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
③作法线O1N1、O2N2, 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④①③② | D.②①③④ |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 B.医用“B超机” | C.验钞机 | D.夜视仪 |
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
A.0.5m | B.1m | C.2m | D.3m |
有了光,自然界才绚丽多彩。下列有关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泸州市城区内南宋建筑的“白塔”,塔身洁白,是因为它吸收了所有的色光 |
B.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发生改变 |
C.电影屏幕选用粗糙的布料,目的是避免光发生漫反射 |
D.一束光与镜面成30°角照射到平面镜上,其反射角是60°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 |
B.如果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像会变大 |
C.在玻璃板与蜡烛A的像之间放一挡板,从A这一侧去看玻璃板的后面,再也看不到A的像了 |
D.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B始终能与A的像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