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矫正
B.树荫下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照相机是利用物体据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D.光在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
A.手影游戏B.错位的铅笔
C.镜中的像D.雨后的彩虹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能属于一次能源
B.在阳光下晒晒被褥可以杀菌,这主要是利用了阳光中的红外线
C.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由于折射形成形状各异的光斑
D.雨后的彩虹是太阳光的色散现象,其中红、绿、黄是色光的三原色
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
A.小孔成像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D.水中荷花的倒影
小明在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量程为0~30cm的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该实验应该在较 的环境下进行。(选填“亮”或“暗”)
(2)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高与像距的关系图象。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物距u/cm |
相同 |
|||||
物高h1/cm |
相同 |
|||||
像距v/cm |
4.0 |
8.0 |
12.0 |
16.0 |
20.0 |
24.0 |
像高h2/cm |
2.0 |
4.1 |
6.0 |
8.0 |
9.9 |
12.0 |
(3)根据图象,得出的探究结论是: 。
(4)另一名同学在做该实验时,更换了部分实验器材,其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内径约14cm)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所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用这样的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各写一条即可)
好处: ;
不足: 。
如图是小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与光现象有关的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验钞机利用紫外线辨别钱币真伪
B.乙图:液晶电视的多彩画面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C.丙图:雨后天边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丁图: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
清晨,透过草叶上的露珠看到放大的叶脉,这是光的 形成的;在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黄色的花是因为黄色的花能反射阳光中的 色光;夜晚。路灯下的人在地面上的影子可用光的 来解释。
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是( )
A. |
光的色散 |
B. |
海市蜃楼 |
C. |
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 |
D. |
手影 |
"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以下现象中与"坐井观天,所见甚小"的原理相同的是( )
A. |
小孔成像 |
B. |
眼睛看到远处的物体 |
C. |
演员对着镜子画脸谱 |
D. |
利用放大镜观看邮票 |
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凿壁借光 |
B. |
渔民叉鱼 |
C. |
水中倒影 |
D. |
雨后彩虹 |
自然及生活中许多光现象都是由于光不同的传播特点而形成。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
水中的倒影 |
B. |
阳光下的影子 |
C. |
水面"折断"的笔 |
D. |
放大镜中的景物 |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舞台上威宁石门坎师生吟唱清代诗人袁枚的这首《苔》,令无数观众感动落泪。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 )
A. |
光的直线传播 |
B. |
光的反射 |
C. |
光的折射 |
D. |
光的色散 |
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
B. |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
C.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
D.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
下列有关光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凿壁偷光"﹣﹣光的直线传播 |
B. |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光的镜面反射 |
C. |
"海市蜃楼"﹣﹣光的漫反射 |
D. |
驾驶员看到后视镜中的景物﹣﹣光的折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