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

我国科研人员研发了百米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使我国跻身该技术领域国际先进行列。
假如所有导体都成了常温下的超导体,那么当用电器通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炽灯仍然能发光 B.电风扇能转动起来
C.电饭锅仍然能煮饭 D.电熨斗仍然能熨烫衣服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新超导体研究领域,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假如人们已研制出常温下的超导体,则可以用它制作( )

A.家用保险丝
B.白炽灯泡的灯丝
C.电炉的电阻丝
D.远距离输电导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关于新材料及信息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超导体主要用于制作电饭锅等电热器
B.半导体可用来制作LED灯的发光二极管
C.移动电话(手机)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
D.声呐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源、信息、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导航不是依靠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B.太阳能、风能和水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C.大亚湾核电站是利用可控原子核裂变释放的核能来发电的
D.超导材料主要是应用在电饭锅等电器上
来源: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9月,德国莱比锡大学的研究人员宣布了一项研究进展:石墨颗粒能够在室温下表现出超导性。利用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特性,你认为超导材料最适合用来做

A.输电导线 B.白炽灯丝 C.电炉丝 D.保险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昂内斯发现,当水银的温度下降到负269℃时,其电阻就会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人们把具有这种现象的物体叫做超导体。在超导状态下,导体的电阻R=        Ω,利用超导材料可以制成           。(选填“输电线”或“电阻丝”)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太阳能的利用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和远距离输电线
C.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
D.光纤具有抗干扰、信号衰减小的特点,适用于远距离、大容量信息传输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超导现象是20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科学家们发现某些物质在温度很低时,如铅在7.20K(-265.95OC)以下,电阻就变成了零。超导材料用途很多,它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条,下同)。但目前还不能大量使用,主要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超导材料通过电流时,它的电阻为零。你认为这种超导材料适合制作(    )

A.输电导线 B.电炉丝
C.保险丝 D.电磁铁线圈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目前已知超导材料的两个典型特性(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应用分别举一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源、信息和材料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关于能源、信息和材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今天,人类特别重视太阳能的利用
B.超导材料可应用于电饭锅的电热丝
C.卫星导航在传递信息过程中主要依靠电磁波
D.光纤通讯依靠激光来传递信息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材料的性质及其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有的半导体对光比较敏感,可以用来制造光敏电阻
B.铜的导电性较好,可以用来制造保险丝
C.金刚石的硬度比较大,可以用来做钻头
D.超导材料在低于临界温度时电阻为零.将来可用于远距离输电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各种新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半导体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B.超导体是一种电阻很大的材料
C.纳米技术是大尺度范围内的科学技术
D.超导材料用于输送电力可以降低电能损耗
  • 更新:2020-03-1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超导体的特点与作用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