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小明完成“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
B.沸腾时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时吸热不升温 |
D.由于水温没有达到100℃,所以他没有把水加热到沸腾 |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金属 |
钠 |
镁 |
铝 |
铜 |
铁 |
熔点/℃ |
97.5 |
649 |
660 |
1083 |
1535 |
沸点/℃ |
1883 |
1090 |
2467 |
2567 |
2750 |
A.铁﹣﹣铜合金 B.镁﹣﹣铁合金
C.钠﹣﹣铝合金 D.铁﹣﹣铝合金
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
夏天,用电风扇对着人吹风,人感到凉爽,若用电风扇对着温度计吹风,则温度计的示数将( )
A.不变 | B.降低 | C.升高 | D.无法确定 |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 B.先沸腾,后凝固 |
C.先液化,后汽化 | D.先蒸发,后沸腾 |
“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经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这是一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对这道诗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A. |
“缥缈的雾”是汽化现象 |
B. |
“晶莹的露”是液化现象 |
|
C. |
“凝重的霜”是凝固现象 |
D. |
“轻柔的雪”是熔化现象 |
下列关于热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C.冰不容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只有斥力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
A.水的温度有关 | B.水的表面积有关 |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 D.水的质量有关 |
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水因吸热温度会升高 |
B.夏天,剥开冰棒纸,冰棒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
C.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因液化放热而使手心变暖 |
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
如图是对冰加热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
B.冰的熔点是0℃ |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音调” |
B.“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
C.“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
D.“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
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开始沸腾以后,碗中的水将( )
A.同时沸腾 |
B.稍后沸腾 |
C.不会沸腾,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
D.不会沸腾,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
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
A.先汽化,后液化 | B.先液化,后汽化 |
C.只有液化 | D.只有汽化 |
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了
B.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