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是电冰箱中热的搬运工,液态制冷剂进入冰箱冷冻室吸走热量,此时制冷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 | B.液化 | C.汽化 | D.凝固 |
物理课上,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观察盛有干冰(固态CO2)的容器外壁出现一层白霜的现象,接着学生用镊子夹取一块干冰放入装有常温水的烧杯中,令人惊讶的现象出现了:水立刻剧烈“沸腾”起来,内部有大量气泡产生,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霜是凝固现象 |
B.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 |
C.气泡内主要是二氧化碳气体 |
D.白雾是水蒸气 |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凝华现象 |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
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
水在生活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水的密度、沸点、凝固点、比热容发生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果水的密度与水银一样大,那么人、石头、铁块都可以在水面上漂浮 |
B.如果水的沸点升高到120℃,那么煮熟、煮烂食物十分容易 |
C.如果水的凝固点降低到-150℃,那么所有的冰山将不会存在 |
D.如果水的比热容比酒精还小,那么相同情况下将水烧开所用的时间会更长 |
如图所示,从温度与室温(20℃左右)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温度计的示数会
A.减小 | B.增大 | C.先减小后增大 | D.先增大后减小 |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冰棒纸时,冰棒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冰棒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
B.冰棒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
C.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
D.冰棒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
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涂抹一下温度计的玻璃泡,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能比较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是(D)
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B. |
固体在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
C. |
汽车发动机用水作冷却液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 |
D. |
冬天放在室内的透明玻璃杯中装入部分开水后,杯的内壁会出现小水珠 |
热现象在一年四季随处可见,下列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初春,湖面上的薄冰层开始融化 |
B.盛夏,打开冰箱门形成的“白气” |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
D.隆冬,教室的窗户玻璃上出现冰花 |
户外温泉游泳是人们喜爱的一种休闲方式,下列对于冬季户外温泉的一些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温泉泳池上方的大量“白气”是由于汽化形成的 |
B.游泳圈从温泉池中取出后遇冷变瘪是由于圈内空气液化形成的 |
C.人们在温泉池中觉得暖和是利用热传递来改变人体内能的 |
D.泳池边的树枝上有大量“白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 |
下列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深秋草叶上结出“白霜” | B.洗过的湿衣服被晾干 |
C.水沸腾时壶口冒“白气” | D.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 |
如图所示是热现象的一些情景或应用,说法错误的是( )
A.清晨昆虫和植物上露珠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
B.“测温枪”可以不接触人体而测出人的体温 |
C.加热水使试管塞子冲出去的过程中发生了能量的转移和转化 |
D.冬天人们搓手取暖是通过热传递改变手的内能 |
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的“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油不会烫伤他 |
B.油锅里的食用油沸点不高 |
C.油锅里是醋和油的均匀混合液,沸点低 |
D.油锅的下层是沸点较低的醋,上层是油,醋沸腾时,油并未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