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80℃的酒精是液态 |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
C.铅的凝固点是-328℃ |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
在20℃的教室里,将温度计从装人酒精的瓶中取出,则温度计的示数 ( )
A.立即上升 | B.先下降后上升 | C.先上升后下降 | D.不变 |
下列现象属于吸热过程的是( )
A.放进冰箱的水结冰了 |
B.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从室外走进室内,镜片突然蒙上一层小水珠 |
C.寒冷的北方下雪了,雪的形成过程 |
D.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 |
下列做法会使蒸发变慢的的是( )
A.冬天,用电热吹风吹湿了的头发 |
B.湿衣服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 |
C.把抹布卷成一团 |
D.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
星期天,小华在家烧水煮饺子.当水烧开准备下饺子时,妈妈提醒他锅里的水量少了点,于是小华又往锅里迅速加了一大碗水(水量比锅里少),用同样大的火直至将水再次烧开.下面能反映小华整个烧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同学们走进教室时眼镜上容易起“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镜起“雾”时水蒸气吸收了热量 |
B.眼镜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 |
C.眼镜上的“雾”是水汽化形成的 |
D.眼镜起“雾”时镜片的温度比周围空气的高 |
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浓度约为70%的酒精溶液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镊子夹住两角,用火点燃,如图所示.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面解释正确的是 ( )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
C.手帕上的水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
已知液态的二氧化碳、氧和氮在l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分别是-78℃、-183℃和-196℃,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降温的方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物质,则首先液化而分离出 ( )
A.氧 | B.氮 |
C.二氧化碳 | D.它们同时液化,无法分离 |
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它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
下图所示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A.甲图: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
B.乙图: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 |
C.丙图: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叶分泌出来的 |
D.丁图:热风干手机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蒸发 |
下列做法利用物态变化放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常放些干冰 |
B.北方的冬天,常在保存蔬菜的菜窖里放几桶水 |
C.夏天,为了凉快,常在地面上洒水 |
D.夏天,为了喝到冰凉的饮料,常在饮料中加冰块 |
下列现象与所对应的物态变化之间连线正确的是: ( )
A.霜的形成—凝固 | B.雾的形成—汽化 |
C.雾松的形成—升华 | D.露珠的形成—液化 |
关于水沸腾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在任何温度下都会沸腾 |
B.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沸腾 |
C.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
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升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