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水因吸热温度会升高 |
B.夏天,剥开冰棒纸,冰棒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 |
C.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因液化放热而使手心变暖 |
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②“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③“花气袭人知骤暖”—— “花气袭人”是因为分子的热运动;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关于冰箱上用到的物理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
A.冰箱后面有散热管,如果距墙壁或家俱过近,会影响热量的散发,会增加耗电量 |
B.冰箱是靠制冷物质氟里昂的汽化吸热制冷的 |
C.通过电冰箱的电流太大时会使其工作失调,甚至烧坏 |
D.可通过打开冰箱门来降低室内的温度。 |
2010年春季,西南地区遭遇罕见的世纪大旱. 为了节约用水,果农们利用了滴灌的方法给果树浇水,如图所示.他们把细水管放入果树下的土里,使水分直接渗透到果树根部,减慢了水分的蒸发,原因是
A.减少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 B.增大了水在地面的表面积 |
C.加快了地面上方空气的流动 | D.提高了地面上水的温度 |
下表为不同气压下水的沸点
P/×105 Pa |
0.98 |
1.01 |
1.13 |
1.29 |
1.48 |
1.69 |
1.80 |
2.05 |
t /°C |
99 |
100 |
103 |
107 |
111 |
115 |
117 |
121 |
压力锅工作时锅内气体压强最大可达1.80×105 Pa,锅内水的最高温度
A. 可达100. °C B. 可达117. °C
C. 可达121. °C D. 取决于加热时间
在家洗澡的时候,会涉及到不少的物理知识。小明总结了一些,但其中有一条是错误的,它是( )
A.房间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是水蒸气液化造成的 |
B.房间内充满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
C.用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是蒸发吸热的过程 |
D.搓背用的洗澡巾表面粗糙是为了增大摩擦 |
水无常形,变化万千。如图所示的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
近期扬泰机场上空出现如图所示的圈圈.经调查,圈圈是两架飞机在高空盘旋飞行时,发动机排出的湿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后形成的白色雾气组成,形成白色雾气的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A.蒸发 | B.熔化 | C.液化 | D.凝固 |
下列措施中,为了使蒸发变快的是
A.给墨水瓶加盖 | B.将新鲜苹果装入保鲜袋 |
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 D.将新鲜蔬菜存放在阴凉不通风的地方 |
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
B.眼镜上有灰尘 |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
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
①“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征“响度”
②“露似珍珠月似弓”——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③“人画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④“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如图是某物质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对图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一定是晶体 |
B. T2一定是物质的沸点 |
C. 0~t1时间内物质的分子热运动加剧 |
D. t1~t2时间内物质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