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盆都放有冰块和水,甲放在阳光底下,乙放在阴凉处.过一段时间发现甲、乙中冰块都还有,但甲中冰块减少的更多.下列正确的是
A.甲的温度较高 | B.乙的温度较高 |
C.甲乙温度相同 | D.无法判定谁的温度高 |
下列说法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一枚一角的硬币厚度约为2.4cm |
B.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为0.175dm |
C.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
D.通常人体的体温为30℃ |
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
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 |
C.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 |
D.一张试卷厚度大约75mm |
冬天在暖和的教室里,玻璃窗上会“出汗”或结“冰花”.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汗”是水蒸气液化生成 |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生成的 |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
D.“汗”出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
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
A.水的凝固过程 | B.海波的凝固过程 |
C.玻璃的凝固过程 | D.蜡的凝固过程 |
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
A.液化 | B.凝华 | C.熔化 | D.升华 |
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无锡夏天最高气温约为60℃ |
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5m/s |
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cm |
D.一节初中物理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 |
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
D.用扫帚把洒在地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
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雾的形成 | B.霜的形成 | C.水结成冰 | D.酒精蒸发 |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5℃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
B.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C.1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 |
D.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 |
坐汽车时,经常发现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出现“哈气”,影响司机视线.要想尽快消除这些“哈气”,下列方法合理的是( )
A.冬天,打开暖风 | B.冬天,打开冷风 |
C.复天,打开暖风 | D.夏天,打开冷风、热风均可 |
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2℃的是( )
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
B.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
C.让正常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
D.北京市夏季最热时的室外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