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2—16题。(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zēng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A.会天大雨 |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
C.援谓之曰 |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
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
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1)发闾左適戍渔阳,……。
(2)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2分)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陈胜和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2分)
阅读下面语段 回答小题(共1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 “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①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注释:①虞:戒备,准备。②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⑴公将鼓之( ) ⑵既克,公问其故( ) (3)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⑵故曰: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乙文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一个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题。(14分)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②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⑤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⑥之及?”竟获免。
(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王晏:南朝齐尚书令。后因贪财专权被杀。③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亲戚:泛指内外亲属。⑥坐:因事入罪。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分)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胤之母周氏卒 ( ) ②闻者咸叹异之( )
③虽蔬菜有味亦吐之( ) ④云是王家所得( )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亲而不党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 B.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 D.默而识之(《〈论语〉八则》)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遗 财 百 余 万 应 归 孝 绪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2分)
译文:
⑵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2分)
译文:
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乐人雷海清
天宝① 十五年,群贼陷两京,大掠文武朝臣及黄门、宫嫔、乐工,每获数百人,以兵仗严卫送于长安。禄山②尤致意乐工,求访颇切,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群贼因相与大会于凝碧池,宴伪官数十人,大陈御库珍宝,罗于前后。乐既作,梨园旧人不觉嘘唏,相对泣下,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而悲不能已。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逆党乃缚海清于戏马殿,支解以示众,闻者莫不伤痛。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闻之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乱定,玄宗优恤,诰封“天下梨园大总管”。 (《明皇杂录》)
【注释】①天宝:唐玄宗年号。 ②禄山:即安禄山,在公元755——763年发动了“安史之乱”。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于旬日获梨园弟子数百人___________ ②大陈御库珍宝___________
③支解以示众___________ ④王维时为贼拘于菩提寺中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以兵仗严卫送于长安”相同的一项( )
A.徐喷以烟 | B.策之不以其道 | C.无从致书以观 | D.以其境过清 |
翻译下列句子。
(1)群逆皆露刃以胁之,言有泪者当斩。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乐工雷海清者,怒而投乐器于地,西向恸哭。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虫草为林,,以土砾凸者为丘,凸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驱之别院。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明察秋毫 (2)项为之强
选出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 B.何不试之足 |
C.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D.观之正浓 |
请用“/”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停顿两处)
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翻译下列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陶渊明
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家贫亲老,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①以为三径之②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③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④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⑤,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选自《陶渊明传》,有删节)
【注】① 弦歌:这里指出任邑令。②三径之资:这里指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③家累:家属。
④薪水:砍柴汲水。⑤秫(shú):多用作酿酒原料。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博学,善属文 ( ) (2)可善遇之 ( )
(3)公田悉令吏种秫 ( ) (4)会郡遣督邮至( )
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助汝薪水之劳辍耕之垄上 |
B.起为州祭酒吴广为都尉 |
C.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乃不知有汉 |
D.不以家累自随固以怪之矣 |
翻译下列句子。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陶渊明41岁辞官回家,从此过上隐居躬耕的田园生活。结合选文内容,从人物性情的角度探析陶渊明辞官归隐的原因。(至少两方面,4分)
阅读《儒林外史》选段,完成问题。
【甲】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邪。”金有余道:“贤东!我扶着他,你且到做工的那里借口开水灌他一灌。”行主人应诺,取了水来,三四个客人一齐扶着,灌了下去。喉咙里咯咯的响了一声,吐出一口稠涎来。众人道:“好了。”扶着立了起来。周进看看号板,又是一头撞了去;这回不死了,放声大哭起来。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忙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了!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1)请简述周进和范进两人之间的关系。
(2)周进一到贡院就撞死在地下后,众人都慌了,只道一时中了邪。你赞同众人的判断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周进与范进二人相反的行为表现,不同行为表现的背后有着怎样相同的社会根源呢?
(4)范进中举前后,他老丈人胡屠户有不同的表现,请各举两例。
文言文阅读能力考查。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 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①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②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并说说唐雎最终凭什么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
阅读下面现代文,回答下列各题。
那一日,(林冲和鲁智深)两个同行到阅武坊巷口,见一条大汉,穿一领旧战袍,手里拿着一口宝刀,插着个草标儿,立在街上,林冲也不理会,只顾和智深走着,说得入港。那汉在背后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的军器的。”林冲听的说,回过头来,那汉飕的把那口刀掣将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看了,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几钱?”那汉道:“索价三千贯,实价二千贯。”林冲道:“值是值二千贯。只没个识主。你若一千贯肯时,我买你的。”那汉道:“我急要些钱使。你若端的要时,饶你五百贯,实要一千五百贯。”林冲道:“只是一千贯,我便买了。”那汉叹口气道:“金子做生铁卖了。罢,罢!一文也不要少了我的。”……
次日巳牌时分,只听得门首有两个差役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林冲听得,跟差役到一个去处,一周遭都是绿栏杆。林冲拿着刀,立在檐前。两个人自入去了。一盏茶时,不见出来。林冲心疑,探头入帘看时,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青字,写道“白虎节堂”。林冲猛省道:“这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处,如何敢无故辄入,不是礼!”急待回身,一个人从外面入来,林冲看时,却是本管高太尉。高太尉大怒道:“你既是禁军教头,法度也还不知道。因何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叫左右把林冲推下。(第七回)
这座猛恶林子,唤做“野猪林”,三个人奔到里面,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只怕你走了。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林冲方才闪开眼看时,认得是鲁智深。
鲁智深把索子都割断了,扶起林冲,叫:“兄弟,俺打听的你断配沧州,恐这厮们路上害你,特地跟将来。见这两个带你入店里去,洒家也在那店里歇。夜间听得两个把滚汤赚了你脚,那时俺便要杀这两个,却被客店里人多,恐妨救了。你五更里出门时,洒家先投奔这林子里来,等杀这厮两个。他倒来这里害你,正好杀这厮两个。”两个公人道:“不敢拜问师父,在那个寺里住持?”智深笑道:“问俺住处做甚么?莫不去教高俅做甚么奈何洒家?”两个公人那里敢再开口。鲁智深对林冲道:“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行了十七八日,近沧州只有七十来里路程,再无僻静处了。鲁智深对林冲道:“兄弟,俺如今和你分手,异日再得相见。”却待分手,鲁智深看着两个公人道:“你两个撮鸟的头,硬似这松树么?”智深轮起禅杖,把松树只一下,打的树有二寸深痕,齐齐折了,喝一声道:“你两个撮鸟,但有歹心,教你头也似这树一般!”自回去了。两个公人道:“好个莽和尚,一下打折了一株树!”林冲道:“这个直得甚么,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起来。”(第八、九回)
节选自《水浒传》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
(1)文中大汉见林冲不理会自己手里拿的宝刀,故意说“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的军器的”,他使用的是 法。
(2)大汉卖刀给林冲,其实不为赚钱,为什么还要反复讨价还价?
(3)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表现鲁智深细心谨慎的例子: ,而林冲与鲁智深不同,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林冲有何不同。
阅读《巨商蓄鹦鹉》,完成小题。
一巨商姓段者,蓄一鹦鹉甚慧,能诵《陇客》诗及李白《宫词》、《心经》。每客至,则呼茶,问客人安否,寒暄。主人惜之,加意笼豢。一日段生以事系狱,半年方得释,到家,就笼语鹦鹉曰:“鹦哥,我自狱中半年不能出,日夕惟忆汝,汝还安否?家人喂饮无失否?”鹦哥谓之曰:“汝在禁数月不堪,不异鹦哥笼闭岁久?”其商大感泣,遂许之曰:“吾当亲送汝归。”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祝之曰:“汝却还旧巢,好自随意。”其鹦哥整羽徘徊,似不忍去。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半年方得释 ( ) ②就笼语鹦鹉曰( )
③鹦哥谓之曰 ( ) ④似不忍去 ( )
(2)下列各句与“一日段生以事系狱”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可以为师矣 |
B.岁以大穰 |
C.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
D.而以天下事为己任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一 日 段 生 以 事 系 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乃特具车马携至秦陇,揭笼泣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说“鹦鹉甚慧”,它的“慧”表现在:①能诵诗文;②向客人问安;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梁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①。梁之边亭人劬力②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夜往窃搔④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⑤,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⑥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⑦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赧⑧然愧,以意自闵⑨也。告吏曰:“征⑩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
【注】①数:方法。②劬(qú)力:辛勤劳作。劬,勤劳。③窳(yǔ):懒惰。④搔:翻动。⑤尉:主管军事的官员。⑥褊(biǎn):气量狭小。⑦行:巡视。⑧赧(nǎn):因羞惭而脸红。⑨闵:忧虑。⑩征:调查,追究。
用“/”为下面句子划分朗读停顿。(每句停一处)
①因 夜 往 窃 搔 梁 亭 之 瓜
②楚 亭 旦 而 行 瓜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因 请其尉 ( ) ②楚亭怪而察之 ( )
③因具以闻楚王( ) ④此梁之阴让也( )
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思一样的选项是:( )
A 构怨,祸之道也 孔子曰:何陋之有(《陋室铭》)
B 乃谢以重币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两小儿辩日》)
C 楚亭旦而行瓜 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捕蛇者说》)
D 则乃梁亭之为也 至则无可用 《黔之驴》)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
②征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①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八’两字也。”②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注】①浆:古代一种酿制的微带酸味的饮料。②此“直”“八”两字也:古书为竖排,故有此说。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识此字,馈汝浆 ( )②执子反以告 ( )
③父如前示之 ( ) ④艾子饮而甘之 ( )
⑤使执子乞浆于田舍( )⑥写出原文中的任意一句倒装句:
与“执子揖而请”中的“而”用法一致的是( )
A.艾子饮而甘之 | B.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拔山倒树而来 | D.学而不思则罔 |
翻译句子
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
这则寓言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裴琰之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 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物固系,司户尤甚,公何不别求京官,无为滞此司也。”琰之唯诺。复数日,曹事委积,诸窃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 遨游耳。他日,崇义召之,厉色形言,将奏免之。
琰之出,谓其佐曰:“文案几何?”对曰:“遽者二百余。”琰之曰:“有何多,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 供研墨点笔。左右勉唯而已。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倚柱而断之,词理纵横,文华灿烂,手不停辍,落纸如飞。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案达于崇义,崇义初曰:“司户解判邪?”户佐曰:“司户太高手笔。”仍未之奇也,比四五十案,词彩弥精。崇义悚怍,召琰之,降阶谢曰:“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是日名动一州。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司户:官名,主管户籍。②闲:熟习。③系:继,连接,这里引申为繁多。④遽者:这里指需紧急办理的案件。⑤勉唯:勉强答应。⑥翰:毛笔,引申为文辞。
用“/”给文中画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公之词翰若此何忍藏锋成鄙夫之过。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崇义谓琰之曰 (2)同州事物固系 (3)厉色形言
(4)比四五十案 (5)词彩弥精 (6)降阶谢曰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1)琰之不之听,语主案者略言事意。
(2)倾州官僚,观者如堵墙,惊叹之声不已也。
根据文意,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 问户佐。
②诸窍议以为琰之不知书, 遨游耳。
③命每案后连纸十张,仍命五六人 供研墨点笔。
A.①但 ②且 ③以 | B.①且 ②为 ③而 |
C.①以 ②但 ③为 | D.①而 ②但 ③以 |
裴琰之出身名门才华横溢,但据史料记载其官位并不显赫,请根据选文,推断原因。
徐九思,贵溪人。嘉靖中,授句容知县。始视事,恂恂若不能。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九思摘其奸,论如法。郡吏为叩头请,不许,于是人人惴恐 。为治,于单赤①务加恩,而御豪猾特严。讼者,抶(鞭打)不过十。诸所催科②,预为之期,逾期令里老逮之而已,隶莫敢至乡落。县东西通衢七十里,尘土积三尺,雨雪,泥没股。九思节公费,甃(砌)以石,行旅便之。朝廷数遣中贵③醮(祭祀)神三茅山,县民苦供应。九思搜故牒,有盐引④金久贮于府者,请以给尝,民无所扰。岁侵,谷涌贵。巡抚发仓谷数百石,使平价粜而偿直于官。九思曰:“彼籴者,皆豪也。贫民虽平价不能籴。”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
粥食饿者。谷多,则使称力分负以去,其山谷远者,则就旁富人谷,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积九载,迁工部主事,历郎中,治张秋河道。漕河与盐河近而不相接,漕水溢则泛滥为田患。九思议筑减水桥于沙湾,俾二水相通,漕水溢,则有所泄以入海,而不侵田,少则有所限而不至于涸。工成,遂为永利。
[注]①单赤:孤苦无依的平民。②催科:催收租税。③中贵:有权势的太监。④盐引:商人运销官盐的凭证。
下列句中的“以”与“甃以石”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可以一战 | B.皆以美于徐公 | C.祭以尉首 | D.悉以咨之 |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徐九思吏治严明,坚决处罚违纪官吏,尽管郡中上司求情也不赦免。治理百姓,则尽力施恩于孤苦无依的平民,严加管束邪恶奸猾的势力。 |
B.徐九思关心百姓疾苦,他翻修道路以方便交通,又在朝廷祭神扰民的情况下,请求动用府库中的盐税收入来补偿百姓,以减轻百姓的负担。 |
C.徐九思处理政事灵活变通,灾荒年份巡抚平价卖粮,他认为只有富豪才有能力买粮,因而动用部分粮食无偿周济濒于死亡的饥饿贫民。 |
D.徐九思注意水利建设,为避免河水泛滥淹没良田,他兴建工程沟通漕河、盐河,使水溢时能泄水入海,水少时又不致干涸,使百姓永久得利。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俄有吏袖空牒窃印者 袖 ②论如法 如
③县民苦供应 苦 ④而官为偿之,全活甚众 活
翻译下面的句子。
(1)始视事,恂恂若不能。
(2)乃以时价粜其半,还直于官,而以余谷煮粥食饿者。
文言文阅读 (14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与友期行 (2)去后乃至
(3)相委而去 (4)下车引之
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
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