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
奉诚园①闻笛
[唐]窦牟
曾绝朱缨吐锦茵,欲披芳草访遗尘。
秋风忽洒西园②泪,满目山阳笛③里人。
次韵刚父即事绝句[元]赵孟頫④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
【注释】①奉诚园:原是唐代名将马燧的园苑、马氏因功高盖主,遭德宗猜忌。②西园:系汉末建安诗人宴游之所。③山阳笛:“山阳”为魏晋之际竹林七贤旧游之地。七贤中的嵇康被司马氏杀害后,向秀重过其旧居,听到邻人吹笛,因而想到昔日游宴之乐,作《思旧赋》。④赵孟頫:湖州人,宋王室后裔。
(1)笛声中有故事,笛声中有情感,请结合典故分别赏析两首诗歌的情感。
知识卡片
典故指诗文等所引用的古书中的故事或词句。运用典故可以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言简意丰。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各题。
)①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②飞。
春暮西园
[明]高启
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江上
【明】孙蕡
江上青枫初着花,客帆和月宿蒹葭。
云过疏雨数千点,临水小村三四家。
风起渔船依钓石,潮回归雁认平沙。
秋怀已向南云尽,又是沧洲阅岁华。
【注释】①孙蕡(fén):字仲衍,号西庵先生,广东南海人。②沧州:滨水的地方。
(1)枫树是不会开花的,诗人却说“青枫初着花”,你如何理解?
(2)本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小诗一、二句中的“都”“惊”二字分别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2)这首小诗的三、四句运用了 修辞手法,把初春的冷落幻化成仲春 的场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武威①送刘判官赴碛西②行军
岑参
大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③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注]①武威,今甘肃武威。②碛(qì)西,沙漠以西,这里指安西都护府。③太白,指金星。古人认为太白星主管西方,在某种情况下能预示敌人的败亡。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A.“行人少”写出了火山的炎热,而那正是赴军必经之地。征程的艰难显而易见。
B.第二句意在表现马之神勇和一往无前的气概。以鸟喻马,表现马之迅疾及地之辽阔。
C.第三句运用夸张,给人更加庄严、威风的感觉,“太白西”写出了都护行营的遥远。
D.这首诗没有直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而是对征程进行了想象和描写,不落窠臼。
(2)请简要赏析诗歌最后一句的意蕴。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两诗都写夜间“闻笛”,都抒发思乡之情,但写法上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责子 陶渊明 白发被两鬓,肌肤不复实。 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 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 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 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 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 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 |
[注]陶渊明有五个儿子。小名分别叫舒、宣、雍、端、通。
(1)下列诗歌与本诗体裁最接近的是
A.《次北固山下》
B.《十五从军征》
C.《登飞来峰》
D.《卜算子•咏梅》
(2)“纸笔”代指 ,“志学”用《论语》的典故代指 ,“杯中物”代指 。
(3)对于本首诗,杜甫认为是批评儿子,黄庭坚认为是舐犊情深,你怎么看?
阅读温庭筠的《清平乐》一词,完成问题。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终日行人恣①攀折,桥下水流呜咽。上马争劝离觞②,南浦③莺声断肠。愁杀平原年少④,回首挥泪千行。
【注】①恣:一作“争”。②觞(shāng):酒杯。③浦:水边。④平原年少:这里指远行的人。
(1)划线句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 。
(2)结合下阕,从描写的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写“愁”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翁形象?
(2)下面有关诗歌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从近景入手,细致而具体地描绘了一幅茫茫雪景图。
B.前两句的“绝”“灭”之无,与后两句的“舟”“翁”之有,对比强烈。
C.诗歌用“千山”“万径”的寂静,来衬托渔翁的垂钓,可谓静中见动。
D.“绝”“灭”“雪”三字都是仄声韵,短促斩截,烘托了诗的凄冷、肃杀气氛。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下列各题。
柳桥晚跳
陆游
小浦闻鱼跃,横林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故傍碧山飞。
【注】此诗是诗人晚年在山阴家居时作。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写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①
韦应物
楚江②微雨里,建业③暮钟时④。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⑤深不见,浦⑥树远含滋⑦。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⑧。
【注释】①赋得:分题赋诗。这里分得的题目是“暮雨”,故称“赋得暮雨”。这是唐代诗人韦应物送别好友李胄时写的一首送别诗。②楚江:指长江。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暮钟时:敲暮钟的时候。⑤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市。⑥浦:近岸的水面。⑦含滋:湿润,带着水汽。滋,润泽。⑧散丝:雨丝。
(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古诗常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本诗通过写“雨”“江”“帆”“鸟”“树”等景物,抒发了离别伤感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B.从景物状态看,动与静相结合。例如颔联中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
C.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背景空阔;海门深,浦树远,背景深远。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
D.从全诗意境看,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并与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营造了一望无际、豁然开朗的意境。
E.从情感表达看,尾联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把别泪和江面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委婉地表达出了内心的忧伤。
(2)请赏析颔联“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中加点叠词的表达效果。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乙】山行
【唐】项斯
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②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枥;同“栎”,一种乔木;②茗:茶的雅称。
(1)下列对【甲】【乙】两首诗有关内容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联中“足鸡豚”与颈联中“箫鼓追随”均表现出村民热情好客的特点。
B.【甲】诗尾联写诗人如有“闲”时,哪怕拄着拐杖,也愿意“乘月”而来,再访此地。
C.【乙】诗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具体描写了村民焙茶和抽丝的劳动场景。
D.【乙】诗尾联写诗人相约当地采药人,与之一道进入深山密林采药。
(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写之景有何共同特点?请概括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2)《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
②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睛。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
B.这首词的上片写词人在往昔岁月中沉湎于午桥宴饮,流连于洛城繁华,昼夜游乐,豪情不再。
C.下片中“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一句表现了词人对世事沧桑的感喟:经历国破家亡的流离之苦,看破尔虞我诈的宦海沉浮……
D.“古今多少事,渔唱起更”一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怀。
(2)这首词的上下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分别是 和 ,全词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