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划线词的含义。
①与友期行 ②去后乃至 ③相委而去 ④下车引之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刻画了怎样的元方形象?
.文章结尾处,面对父亲友人的无信无礼,“元方入门不顾”。你认为元方的做法对吗?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一)阅读诸葛亮的《出师表》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遂许先帝以驱驰( ) 恐托付不效( )
庶竭驽钝 ( ) 夙夜忧叹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文中所说的“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具体指是什么事?用原话回答。
、下面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功绩,从列出的五项中任选一项,参考示例,写出其具体的内容。(1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振,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排八阵
[示例] 三顾:三顾茅庐
:
、《出师表》选段中哪一句话也表明了诸葛亮“澹泊明志”的志趣?请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选文第一段采用了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来论述两汉的历史教训。在原文中用横线标出相应的句子。
、从选文看,诸葛亮回顾先帝“三顾茅庐”和“临崩寄大事”的目的是什么?
、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下面是诸葛亮祠中的一副对联,请你从列出的四项中任选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两表一对,鞠躬尽瘁酬三顾; 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两表:______ __ 一对:_______ _ 鼎足:____ ____ 六出:__ _____
、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此皆良实用心良苦 | B.晓畅军事家喻户晓 |
C.死节之臣节衣缩食 | D.计日而待千方百计 |
、选段中写道“愿陛下亲之信之”。诸葛亮认为“陛下亲之信之”的具体做法应当是(用原文回答):
(1)
(2)
、结合《出师表》全文,说说诸葛亮为什么要在出师之前竭力规劝刘禅任用贤能。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6分)
虹
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予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①。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縠⑦。自西望东则见,盖夕虹也。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
孙彦先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①卓帐:竖立帐篷。②绡縠(xiāo hú):一种丝织品。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1)使 人 过 涧
(2)盖 夕 虹 也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4分)
(1)予使契丹:_______________ (2)相去数丈:_______________
(3)立涧之东西望:___________ (4)逾山而去: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4分)
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从文中找出任意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的两个重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18-21题。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B.流辈甚称其贤。 |
C.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
D.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②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
③非天质之卑( ) ④生以乡人子谒余(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句子。
①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②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宋濂学有所成给你的启示。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8-11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溥①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②,钞已③朗读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④曰“七录”。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⑤,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
【注释】①溥:张溥,明末文学家。②钞:后来写作“抄”。③已:完毕。④斋:书房。⑤毫:笔。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假借: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3)如是者六七始已 始:
(2)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就: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乙】两文段的内容。
.从以上两人的学习经历中,你受到哪些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二)阅读下面的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上①令封德彝②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③,岂借才于异④代乎?正⑤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指唐太宗。②封德彝:人名。③致治者:使国家达到大治的人。④异:其他的。⑤正: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策之不以其道 策: (2)正患己不能知 患: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汉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 |
B.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安可诬一世之人 |
C.骈死于槽枥之间岂借才于异代乎 |
D.鸣之不能通其意其真不知马也 |
.用现形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2)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译文:
.甲乙两文在使用和选拔人才方面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
(一)
宁越,中牟①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②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步之迟也,而百舍③,不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10分)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中牟:地名。②矢:射出的箭。③舍:古代度量单位,三十里为一舍。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苦耕稼之劳 苦:
(2)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 达:_________
.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
(2)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
.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分)
.从选文看,宁越身上有哪些优点?(2分)
.小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发?(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解释下面中加点的词。
(1)天子且至 且:
(2)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约:
(3)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 谢:
(4)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 曩: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 B.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
C.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
.文中把文帝在细柳营和霸上、棘门军遇到的不同情况加以对比,刻划了周亚夫的形象,请指出三处对比,并作分析。
答: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译文:
.最后一段说“群臣皆惊”,一个“惊”字,含义丰富,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
【古文阅读】
(甲)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普少习吏事 习:
(2)每归私第 第:
(3)家人发箧视之 发:
(4)少时常与鲍叔牙游 游: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太祖常劝以读书以:用,拿 | B.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而:表假设,如果 |
C.及小白立为桓公及:等到 | D.鲍叔遂进管仲 遂:于是,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译文: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
译文:
.从赵普举荐人才的事件中,可以看出赵普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宋太祖最初并不接受赵普对人才的举荐,齐桓公也曾囚禁管仲,不想任用他,但两位君王最终都接受建议,重用人才,在这一点上,均称得上明主。 |
B.甲文中的人才最终被太祖任用,乙文中的管仲得以辅佐桓公一匡天下,说明赵普和鲍叔牙都是善于发现并举荐人才的贤臣。 |
C.赵普举荐人才,不惧太祖盛怒,反复进谏;鲍叔牙举荐管仲,“以身下之”:均体现了两人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胸怀。 |
D.甲、乙两文在写举荐人才时,均使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使人物在举手投足间本质尽显 |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选文,回答10-13题。
【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的《出师表》)
【乙】小人所好者,禄利也;所贪者,财货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①者,伪也,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此君子之朋也。故为人君者,当退②小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欧阳修的《朋党论》)
【注释】①暂相党引以为朋:暂时互相勾结而成为朋党。朋:朋党,指因志趣相同或利益相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②退:排斥,排除。
.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
(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尝:
(2)君子则不然 然: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
.【甲】【乙】两文中作者针对用人问题分别向君主提出了什么建议?请用原文回答。
.从画横线的句子可以看出诸葛亮与欧阳修认定人才的标准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9~13小题。
(甲)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选自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哪里 |
B.⑤或置酒而招之或:或许 |
C.造饮辄尽,期在必醉辄:就 |
D.曾不吝情去留曾:曾经 |
.请简要回答作者“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请概括选文第②段所体现的作者的性格特点。
(乙)
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不识“之”、“乎”。一岁,聘楚士训其子。楚士始训之搦管①临朱②。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③也,请谢去。”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④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久之不成。父趣之。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⑤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
(选自《贤弈篇·应谐录》)
【注】①搦管:握笔。 ②临朱:描红,教师写好红色楷字再叫初学儿童用墨笔填写。③
馆谷:教学报酬,古代多用谷物作薪水。 ④姻友:亲戚、朋友。 ⑤夥:多。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夥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 其父喜从之,具币谢遣楚士。
②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陈谏议教子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①:“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②矣。尧咨者,陈之子也。谏议遽招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注释】①诘仆:质问仆人。②贾人:商人。
.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可驭:驾驭 | B.蹄啮伤人多矣 :踢 |
C.汝为贵臣:你 | D.而偿其直:直接 |
.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是马:没有看到这匹马。 |
B.谏议遽招子:谏议马上召来儿子。 |
C.贾人安能蓄之:商人又怎么能养它呢? |
D.戒仆养之终老:让仆人养它到老。 |
.对上面短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谏议“急命人追贾人取马”是怕劣马“移祸于人也!” |
B.陈谏议的儿子陈尧咨处事为人淳朴、忠信、宽容。 |
C.“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是对陈谏议的赞扬评价。 |
D.“陈谏议教子”这则短文印证了《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名言。 |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1~3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答: |
3. |
.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用原文回答)的景色特点;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 |
文言文阅读(共13分)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被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惠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敏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删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带受;蹴尔而与
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拉史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官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
者得我与?乡为身见而不受.夸为官宣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幂受,夸为妻要之奉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夸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主::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
其本心。 (选自《孟子·告子上》)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辟:同“避”,躲避) |
B.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丧:丧失) |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蹴:践踏) |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得到) |
.下列甸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于中庭 | B.苛政猛于虎也 |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D.管夷吾举于士 |
.把《鱼我所欲也》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文:
(2)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
.根据《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填空。
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__________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__________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
(一)四知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 杨震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举茂才举:推举 |
B.四迁荆州刺史迁:迁移 |
C.暮夜无知者知:知道 |
D.后转涿郡太守转达:调动官职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太守即遗人随其往 |
B.当之郡无丝竹之乱耳 |
C.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
D.密愧而出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子孙常蔬食步行。
译文:
(2)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译文:
.请概括杨震的为官之道。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