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媵人持汤沃灌 汤:
(3)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4)右备容臭 臭: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分)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
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3分)
宋濂在求学时。作为现代中学生,你对此有什么看法?(3分)
①关木匠,名廷福,少与诸匠伍,无所知名。
②予族有佣,病死。佣亦豪族也,啖佣儿为证,以诉于官。廷福方持斧凿为人架屋回,闻之,夜入城。至旦,私呼佣儿饮,携出城可四五里,复与饮。佣儿醉,夜乃卧之破庙中。是日晡,县官讯两家狱,佣家仓促失其儿。县官曰:“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佣家无以应。县官以为欺己,反得罪。明日佣儿还,事已定,无所用之。知为关廷福所为,予族大德之。里中乃始知有关廷福也。
③里中柞林潭边,有麦田数百亩,初为予家有,有周姓者云是己产,连年构讼。予家厌讼,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于是两家大争,麦熟时,周乃觅勇士数十人往刈,周人刀梃备至,颠踣满野。正困苦时,廷福为人伐木回,过见之不平。大怒,持手中斧向之。周人皆走,立杀其魁一人。霍氏惧,知周越诉于官,度廷福且走,己当独罪,乃急呼与饮。既至,霍楔其门,廷福笑曰:“我为公抱不平,杀人至死,罪自我当之,若走,非男子也。”
④周果诉霍于官,不及廷福。县官讯两家狱,廷福从旁出曰:“杀人者关廷福也,周强霍弱,廷福一时见不平,提斧杀之。大丈夫自杀自当,岂以祸及平人,霍氏无罪。”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廷福不易辞。县官不得已,定如律。每年讯,上官皆疑之,几经历十余讯,竟不易辞,卒死狱中。
下列句中的“之”与“提斧杀之”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悍吏之来吾乡 | B.孰视之 | C.辍耕之垄上 | D.无案牍之劳形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记叙一个普通木匠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以及自作自当、至死不挠的大丈大行为。 |
B.关廷福持斧相救以解霍氏之困,而霍氏为求自保,欲借饮酒之名不让关氏离开霍家。 |
C.关廷福锄强扶弱的义举感动了县官,他本想借关廷福报复私愤,但关廷祸不改供词。 |
D.每年审查案件,郡府都怀疑此案(有冤情),一共经历了十多次审理,(关廷福)始终不改变供词,最后死在监狱中。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予族大德之 ________ ②乃贱其直以与一霍姓者________
③度廷福且走 ________ ④岂以祸及平人 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 若状言有子可证者,今安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县官壮而怜之,授以意,令以主谋归霍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安世仪状魁硕,音吐如钟。初除①谏官,未拜命,入白母曰:“朝廷不以安世不肖,使在言路。倘居谏官,须明目张胆,以身任责。脱②有触忤③,祸谴④立至。主上方以孝治天下,若以老母辞,当可免。”母曰:“不然,吾闻谏官为天下诤臣,汝父平生欲为之而弗得,汝幸居此地,当捐身以报国恩,正得罪流放,无问远近,吾当从汝所之。”于是受命。在职累岁,正色立朝,扶公道。其面折庭争,或帝盛怒,则执简却立,伺怒稍解,复前抗辞。旁侍者远观,蓄缩悚汗,目之曰:“殿上虎”,一时无不敬慑。
(选自《宋史》)
【注释】①除:任命,受职。②脱:倘若,如果。③忤(wǔ):违反,抵触。④谴:贬谪。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若以老母辞( ),当可免 (2)吾当从( )汝所之
(3)或( )帝盛怒 (4)目( )之曰:“殿上虎”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
伺怒稍解,复前抗辞。
译:
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刘世安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录毕,走送之( )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3)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4)腰白玉之环( )
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 ”与“ ”之间的矛盾决定的。(摘录原文回答)
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
B.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理解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
C.寒冬大雪,身背书箱,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
D.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按要求后面问题。
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据有江东,刘豫州亦收众汉南,与曹操并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所用武,故豫州遁逃至此。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弊,闻追豫州,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此所谓‘强驽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曹公败于赤壁,引军归邺。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刘豫州:刘备;芟shān夷大难:削平大乱;鲁缟:缟,是一种白色的薄绢,以古时鲁国所产为最薄最细,故称鲁缟。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胄,后代。) | B.十万之众(众,众多。) |
C.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诚,如果。) | D.随亮诣先主(诣,拜访。)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了以上选段,请概括诸葛亮劝说孙权的几层意思,并说说你看到一个怎样的诸葛亮?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后面题目。(共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填空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中“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以”是 “认为”的意思,文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以”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行收兵”一句中“兵”是“兵员”的意思,《出师表》“兵甲已足”一句中“兵”是“兵器”的意思,文中“兵革非不坚利”中“兵”的意思是: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条件是(用两个字回答)
廉范以少击众
赵将廉颇之后嗣廉范①,任云中郡守。一日,会匈奴大入塞,故事②虏③人过五千,移文④旁郡。吏欲传檄⑤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虏众盛而范兵不敌。会日暮,令军士各交缚⑥两炬三头爇(rè)火⑦,营中星列⑧。虏遥望火多,谓汉兵救至,大惊。待旦⑨将退,范乃令军中褥食⑩,晨往赴之。俄而,斩首数百级,虏自相践踏,死者千余人,由此不敢复向云中。
注译:①廉范:廉颇的后代。 ②故事:按旧例。 ③虏:敌人。④移文:发文书。⑤传檄: 发出紧急公文。 ⑥交缚:交叉缚扎。⑦爇火:点火。⑧星列:像星星一样布满。 ⑨待旦:等到天亮。 ⑩褥(rù)食:在睡垫上吃饭。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 B.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
C.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 D.虏众盛而范兵/不敌 |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吏欲传檄求救,范不听,自率士卒拒之。
廉范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表现出高超的指挥才能。廉范在作战中采用妙招是: (可用原文作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况)
魏公叔痤①病,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即不可讳②,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子公孙鞅③,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④弗能听,勿使出竞⑤。”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⑥乎!”
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⑦以不悖者为悖。
——《战国·策魏策》
【注】①公叔痤(cuó):魏相。②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③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④为:如果。⑤竞:同“境”。⑥悖:糊涂、昏聩。⑦固:原来。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愿王以国事听之也 愿:
(2)秦果日以强 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
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段中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一段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不相同? ( )( )(2分)
A.以中有足乐者 | B.益慕圣贤之道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曾益其所不能(《孟子二章》) |
C.足肤皲裂而不知 | D.礼愈至 |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遂至承天寺(《记承天寺夜游》)
E.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以下四句话中的加点词,哪一项与“腰白玉之环”中的“腰”的用法不同?( )(2分)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 B.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 |
C.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 D.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潭记》) |
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2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的“此”具体指的是哪些事情?(3分)
吴汉传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成败之机,在此一举。”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下列句中的“之”与“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B.益慕圣贤之道 |
C.公将驰之 | D.何陋之有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吴汉从马上摔落伤了膝盖,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军中产生恐惧心理,吴汉立刻接受了他们的意见。 |
B.吴汉面对五万多敌人趁夜进攻、军中惊恐混乱的情况,处变不惊,镇定自若,坚卧不动。他的这一做法,一会儿便稳定了队伍。 |
C.吴汉没有听从皇帝告诫,以致落败。他吸取教训,在与刘尚的队伍会合后,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蒙骗敌人,终于转败为胜。 |
D.吴汉具有朴实淳厚的品质,对家人的要求也很严格。他外出打仗时,妻儿曾经在家购买田产,吴汉回来后,责备了他们。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今日封侯之秋 秋:
②公转营迫之 迫:
③汉悉兵迎战 悉:
④或多惶惧 或:
翻译下列句子。
⑴及得召见,遂见亲信。⑵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楚人学舟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①鼓径进,亟犯②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③。然则已今日之危者,岂非前日之幸乎?
【注】①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②犯:碰到。③柁:同“舵”。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其始折旋疾徐 ②惟舟师之是听
③所向莫不如意 ④遽谢舟师
下列句中的“其”与“其始折旋疾徐”中的“其”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B.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
C.坐其中,颓然碧窈 | D.普明日复奏其人 |
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的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朝服衣冠 服:___________ ⑵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_____
⑶吾之妻美我者 美:__________ ⑷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妻和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但二者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其区别。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小题。
活 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若止印三二本 (2)瞬息可就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唐人尚未盛为之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
B.持就火炀之木格贮之 |
C.以草火烧以手拂之 |
D.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
翻译下面的语句。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活板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介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横线处的的文字填写出来。(用原文回答)
作者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了一个“活”字,如“ ① ”,字是活的;“ ② ”,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 ”,印刷是活的;“ ④ ”,字印的数目是活的…… “活板”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完成后面的题目。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填空
⑴《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的意思,《祖逖》“睿素无北伐之志”一句中“素”是“向来”的意思,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是 ① 。
⑵《陈涉世家》“以激怒其众”一句中“以”是“用来”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文中“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以”的意思是 ②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⑴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⑵用讫再火令药熔
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填空
(1)《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一句中“善”是“好”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可谓善学者矣”一句中“善”是“善于”的意思,本文“伯牙善鼓琴” 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
(2)《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一句中“于”是“在”的意思,《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于”是“比”的意思,本文“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一句中“于”是
的意思。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1)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