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低调显境界

向贤彪

①何谓低调,我理解就是走了大运、干了大事,或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后,不忘乎所以、盛气凌人,不卖弄显摆、大肆张扬,而是以平静淡然的心情对待成功。

②低调的人,是生活的智者,他们知道自身的渺小,他们收敛、含蓄,就像大海永远把自己放在低处,但没有人能否认它的深邃;低调的人,是生活的强者,他们相信付出终有回报,所以他们蓄势待发,当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又把目光投向下一个,总是比别人抢占先机,获得更大的成功。

③现实生活中,许多知名人士表现出低调做人的品格。三国时诸葛亮对蜀国居功至伟,刘备本想以皇位相让,但诸葛亮谨宝官运亨通属臣本分,低调做人,而正是他的功成不居,让后人敬佩不已。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是家喻户晓的科技大家。然而,他低调做人,当中央领导去看望他,高度评价他的突出贡献并号召全国所有科技工作者向他学习时,他却连连摆手说:"向我学习,不敢当!"钱老居功不自傲的品格,让我们读懂了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对人生观的诠释。

④先哲们用隽永的语言来颂扬低调的品格。如:"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温温恭人,维德之基"。低调谦恭,是个人成长的"加速器"﹣﹣"若升高必自下,若除趋必自迩";是人不断前进的"稳定阀"﹣﹣"人能虚己以游世,其谁能害之";是获得知识、赢得信任的"指示灯"﹣﹣"君看桃与李,成蹊亦无言";是"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的"必由之路"﹣﹣"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外国一位哲人也曾说:"当我们事事如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情、恒定的态度。"

⑤看来,古今中外都崇尚低调做人、谦虚处世。这样,赢得的不仅是信任、信赖,而且可以使自己减少偏差,克服自满,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取、赢得未来。

⑥低调,不是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懂得低调的人,才会"胜不骄,败不馁";懂得收敛的人,也将赢得社会和别人的尊重。

(摘自《读者文摘》2016年3月,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观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低调是在某个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后,以平静淡然的心情对待成功。

B.做低调的人,一定可以成为生活中的智者和生活中的强者。

C.低调做人赢得的不仅是信任、信赖,而且可使自己不断进取,赢得未来。

D.低调是﹣种境界,一种对自己的约束,也是一种对社会、对别人的尊重。

(2)下列句子能充当本文论据的一项是   

A."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乃能孕众成王一。"

B."老来疾病,都是壮时招的;衰后罪孽,都是盛时造的。故持盈履满,君子尤兢兢焉。"

C."有旷达之性,方可逍遥于世,轻松做人,从容处事,自己主宰自己。"

D."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它取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肩鸿任钜的力量。"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论证方式看,议论文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本文属于立论。

B.第⑥段中加点的词,"不是……而是……是……也是……"是一组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C.选文首先解释什么叫"低调",然后以古今中外人士的言行为论据,论证"低调做人,谦虚处世"的观点,最后进一步理解"低调"的含义。

D.第③④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低调的为人处世态度。

来源:2016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①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④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②③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⑤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3)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来源:2016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Ⅱ

有所畏,有所不畏

孔子说:“勇者不惧。”不惧的,是跌跌撞撞后的遍体鳞伤。孔子说:“君子有畏。”畏惧的,是发人深省的圣人之言。由此观之,真正的勇士,         只知横冲直撞的莽夫,           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却不畏惧披荆折棘的拓荒者。

勇者有所不畏,不畏迷蒙未来的不可预见性。第一只下树的猿猴是勇敢的,因为它克服了对地面未知的恐惧;第一只飞翔的始祖鸟是勇敢的,因为它消除了对蓝天遥远的恐惧。生物学意义上的进化,实则是一部书写勇敢者不惧的精神史书。人类社会的产生、延续,也应以勇敢不惧的精神为先决条件。

但勇敢并不意味着对一切无所畏惧。勇敢者更应拥有对正义的坚守,对至善的执念,对人类根本信仰的畏惧。历史上暴君亡国的例子数不胜数。他们自持君主专制的封建传统,目空一切,兴土木,厚赋敛,但却忘记了“君舟民水”的金玉良言,一朝荣华在,转眼亡国君。西方伟大的哲人尼采也曾说出“我是太阳”的豪言壮语,然而,这太阳却太过耀眼,以至于刺瞎了他的双眼。尼采的无所畏惧亦是造成个人悲剧的重要原因,可见,无畏主义终将使人走上自戕之路。真正的勇士,绝不是永没有畏惧的时刻,他们始终怀着对人间真善美的敬畏之心。

鲁迅曾言:“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之所以将真正的勇士如此定义,是因为勇敢不仅意味着对死亡与黑暗的无所畏惧,更意味着对个人价值的艰难创造和对理想社会的不懈追求,这基于对天下苍生,对人间正义的畏惧。神农氏就是这样一位真正的勇士。为了探寻医药的奥秘,他走过大江南北,尝遍百草,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心系万千黎民百姓的福祉,不畏行走的劳顿和死亡的恐惧,最终在我国医学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曼德拉,这座屹立于彩虹之上的不朽丰碑,一生坚持反对种族隔离制度,早年被南非政府逮捕入狱,身陷囹圄27载。但他没有畏惧牢房的阴冷黑暗,心中始终怀着对自由与光明的敬畏,最终终结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正如香港音乐人在写给他的歌曲中唱道:“黑色皮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

当今社会,有关中学生的负面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打架斗殴、顶撞老师、违法犯罪……更有甚者,因不堪沉重的学习压力而选择自杀。中学时代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更应该始终将敬畏生命、敬畏自然、敬畏法律的人生法则牢记于心,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难困苦,不轻言放弃。

圣人孔子的良训犹在耳边回响,光阴不过百代之过客,人生在世,要做就应当做真正的勇者,怀着一颗敬畏之心,毫不畏惧地踏上未知的荆棘路。

(1)给第1自然段划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下列选项中与第3自然段加点词语“君舟民水”表达的思想倾向不一致的是  

A.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下为主,君为客

(3)第3自然段划线句子的作用是:  

(4)请为第4自然段论述的观点,再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5)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来源: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活出自己的诗意人生

①外卖小哥与诗词达人,看似不搭界的两个身份集于一身,让雷海为成了“网红”。几天前,这个为生活默默奋斗的年轻人,一路披荆斩棘,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

②十几年前,看了金庸的《侠客行》后,“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的诗句,把他领进古代文学的江湖。感受着古人的情感、中文的意境,雷海为在工作之余不断读诗、背诗。打工持续了多少年,诗词就陪伴了他多少年。决赛播出的当天他依然穿梭于杭州的巷陌之中,

③诗词似由诗词,与千古圣贤神交。与友人告别,李太白“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的深情浮现眼前;曲终人散,更能理解杜工部观剑舞毕“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的况味。在类似的场景想起相关的诗句,与作者的心律产生共鸣,在时移世易中理解历史、理解生命。

④由诗词,让生活节奏沉静。答题沉着,泰然自若,雷海为给很多观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十几年里,他做过电话销售、马路推销、服务员、洗车工,也辗转了几座城市,在变动不居的生活中,诗词是唯一不变的行李。仍能保持一份淡定和宁静。

⑤由诗词,坚定前行的脚步。华翰辞章,并不应该变成“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避世寄托。当雷海为在书店里默默背诗,当他利用送餐间隔的碎片时间读书,当他承受着生活的奔波与辛苦,他没有自怨自艾,也没有迁怒贰过,赛场上那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成了他自信人生的定场诗。

⑥纵使困顿,也不改内心的纯洁、不弃生命的高贵,正是真正的诗意所在。其实,当我们问诗词之“用”时,就已经陷入了功利的计较。一些“无用”的种子,或许有一天会开成有“大用”的花。

⑦吟诗作对不分职业,对美的欣赏更没有畛域。往次诗词大会,学霸型选手各领风骚,而这一次,基层文艺工作者陈珏如、带犬民警夏鸿鹏等非科班出身的选手大放异彩,让这档节目的意义更加深刻。如果说罗江诗歌节的农民诗社、《我的诗篇》中来自流水线上的诗歌,展示了普通人写诗抒怀的冲动,那么雷海为、夏鸿鹏则代表了普通人诵诗修心的努力。诗词不应是少数学界精英的专利,更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只有每个普通人都拥有一颗诗心、活出一份诗意,才能让地气激活文气,让文气凝聚人气。

⑧谈起未来,雷海为打算回乡搞养殖。这让不少人觉得惋惜,毕竟这与诗词相去甚远。其实,无论是博士说相声还是保安当律师,这类新闻频频引起热议的重要原因,就在于职业选择与社会期待的差异。然而更要看到,当下,成功的标准不再唯一,多元择业不仅是一种自由,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

⑨对于雷海为而言,无论继续送外卖,还是转型创业,只要心中有诗,自能保持精神的高贵。(文/石羚,有删改)

(1)第②段中加点词“依然”能否删去,为什么?

(2)第②段结尾处作者发出“诗词之于雷海为有什么用”一问,请结合原文谈谈你对“有什么用”的理解。

(3)请你简要分析第③段划线句的作用,并为本段分论点补充一个论据。

(4)第⑦段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思路,请简要分析。

(5)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成功的标准不再唯一,多元择业不仅是一种自由,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句话的看法。

来源:2018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0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陈鲁民的《人生总得爆发一回》,完成1~5题。

①人这一辈子,如果一直平平淡淡,按部就班,风平浪静,无惊无险,那真的遗憾、乏味。无论如何,总得“爆发”上一回两回,即所谓“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以一展平生所学,建奇功,立绝学,创精品,一举成名天下闻。

②“爆发”,就是一个人在特殊时期,在极短的时间里,迸发出极大的能量,达到自己人生的高峰,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创作出一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像油田里的井喷一样。

③老子一辈子默默无闻,50岁那年连个小芝麻官也丢了,就骑着青牛离开家乡西行,到秦国去讲学。过函谷关时,被关令尹喜给截住了,要他留点东西再走,于是就有了函谷关前那一次大“爆发”,留下了伟大著作《道德经》.老子的“爆发”,用了两天时间。

④法国天才数字加伽罗瓦,21岁就死于非命,在临死前一夜,他有了一次总“爆发”。他知道第二天必死无疑,就一夜无眠,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地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特别是他在天亮之前那最后几个小时写出的东西,为一个折磨了数家们几个世纪的问题找到了真正的答案,并且开创了数学的一片新天地。伽罗瓦的“爆发”,用了一夜光阴。

⑤《黄河大合唱》是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共同“爆发”的结果。1936年暮春,光未然躺在延安的医院里,五天写出了全部歌词,接着,冼星海在小窑洞里谱曲,花了六天的时间,中华民族音乐史上的不朽杰作就这样问世了。这既是中国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他们自己一生创作的高峰。这短短几天的工作价值,超过了他们一生的贡献。

⑥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平时看着大家似乎都一样,关键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⑦当然,“爆发”看似只有几天甚至更短时间,其实,可能是一个人数十年努力积累的结果,甚至可能是一生不懈奋斗的一个总结,所谓得之在瞬间,积之在平时。也就是说,“爆发”固然需要灵感,需要激情,需要过人的智慧,需要能把握机遇的机敏,但更需要数十年如一日扎扎实实地工作,认认真真地积累,苦心孤诣地研究。这样,一旦遇到天时、地利、人和的机会,便能“该出手时就出手”,实现自己人生的重要“爆发”,攀登上自己人生的最高境界,拿出自己最光辉的作品,昂然跻身于成功者的行列。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①(他)把自己生平的数学研究心得扼要地写出,并附以论文手稿。

扼要:  

②突然地一鸣惊人,突然地鹤立鸡群,突然地与众不同,“突然一峰插南斗”。

鹤立鸡群:  

(2)本文表达的观点是什么?(2分)

(3)本文在论证观点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语方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其作用。(3分)

(4)作者说“芸芸众生,名人和常人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名人一生总有那么一两次成功的‘爆发’”。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出名人成功地“爆发”与哪些因素有关。(3分)

(5)根据你所了解的名人事迹,另外举一则“爆发”的例子。(2分)

来源:2017年青海省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①阅读力是一个充满张力的概念。在国际上,包括中小学生的指标性评价中,阅读能力一直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说,阅读力与“智商”“情商”“财商”等概念一样,也是现代人特别需要提升的能力。从更大层次上看,阅读力不仅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也是社会

整体的阅读水平,因而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竞争力。

②阅读力就是精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就很难从精神上得到更多智慧的滋养。可以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阅读是一种精神生活,可以提高人的精神力,这影响到对生活意义的理解、人生价值的实现。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阅读都是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

③阅读力就是凝聚力。共读共写,一起交流,才能拥有共同的语言和思想,拥有共同的愿景和价值,这样的文化共同体,让一片土地上的人们不会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下的陌生人。所以,阅读力也是一个国家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一个阅读率低下、阅读力不足的民

族,难以在当下世界立足,也难以引领人类的明天。

④阅读力就是竞争力。我很喜欢《朗读手册》一书里的一句话:“阅读是消灭无知、贫穷与绝望的终极武器,我们要在它们消灭我们之前歼灭它们。”对于个体来说,阅读是学习的工具,而学习是成功的途径。对于国家民族来说,在知识快速累积、科技突飞猛进的当下,阅读力意味着对人类智慧经验的搜集、整合和应用,意味着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发现,国家越重视阅读教育,国民的阅读力就越好,整体素质就越高,国家的竞争力也就越强。

⑤阅读力就是幸福力。真正的幸福是心灵的(A)与(B)。阅读需要专注,在知识的积累之外,也是一种精神的修行。通过阅读感受书香,能满足人类的内在需求,使人获得精神上的陶冶与升华,拥有更充实、更丰盈的生活,从而增加幸福感。书香的涵养,也能形成一个社会的氛围、一个时代的气质,让喧嚣的沉静下来,让浮躁的厚重起来。

⑥阅读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是“改变”。我坚定地相信:阅读,让中国更有力量!

(文/朱永新,有删改)

(1)请指出第②段所论述的分论点,并为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

(2)第④段引用《朗读手册》中的一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3)将“充实”“宁静”两个词语分别填写在第⑤段中A、B两处,并说说理由。

(4)文章②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5)根据全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⑥段的作用。

来源:2017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敢做先锋 不当看客

①先锋是社会的先导、国家的栋梁。争做先锋,是青年的朝气所在,也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歌德曾说:“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青春年华焕发出绚丽光彩,是每一位青年人的责任所系。青年人有梦想、不苟且、做先锋,才能铸就“更好的自己”,也才能成就“青春之中国”。

②我们的社会向来不缺少披坚执锐、勇于担当的青年才俊。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年面对物质潮流的冲击、浮躁风气的裹挟、功利心态的侵蚀,选择做无所事事的过客或麻木不仁的看客,甘愿当空心人。当别人乐善好施时,他嘲笑人家;当别人坚守原则时,他轻视人家;当别人奋力打拼时,他鄙夷人家。当青春被负能量充塞,又何来那么一股子冲劲与闯劲?

③人的生命何其短暂,韶华何其难留,谁也没有资格去挥霍自己的青春。鲁迅先生说过,对青年不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有很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不同的精神状态决定不同的生命质量。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尽管道路充满泥泞,但“前进的”青年多了起来,就会带领和团结更多的人在坚守和平凡中创造非凡。

④陈毅同志曾经说:“青年是时代的先锋,先锋责任的完成,只有从斗争锻炼中可以得到。”心中有梦,何惧远方。你曾经摔跤的地方,也许就是通往成功之途的出发地;你曾经努力的方向,也许就是你赢得人生精彩的前奏曲。青春的世界,在诗人看来,“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作黄金”“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这是青年改天换地的精神,这是“青春的美,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

⑤在这个筑梦圆梦的时代,青年一代更当敢做先锋,勤于追梦。如果青年一代在最该奋斗的年龄失去远航的动力、搏击的能量,历史就不会进步,事业就不会发展。对于青年人来说,经历了酣畅淋漓的奋斗,哪怕没有成为某一领域的“先锋”,依然可以领略到走出小天地后的大格局,依然可以自豪地说“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

(文/辛士红 有删改)

(1)本文的题目有何特点?

(2)请指出第②段的分论点,并补充一个正面论据。

(3)第③段中引用鲁迅先生的话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说说你的理解。

(4)把第④段划线句中的两个“也许”删去行不行,为什么?

(5)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我不曾辜负自己的青春”。

来源:2016年宁夏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2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补充论据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