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阅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组网发射
杨欣
①2019年4月20日22时4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②这颗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第二十颗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经过一系列在轨测试后,该卫星将与此前发射的18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进行组网,采用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
③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 年,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月球探测卫星等中高轨和深空探测航天器发射任务。自1984年1月29日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发射我国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东方红二号”以来,累计放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129枚,将150余颗(个)卫星和航天器送入太空。目前北斗三号卫星已经发射了19颗,未来我国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将达到35颗卫星。
④那么,为什么需要这么多的卫星来为我们提供导航服务呢?人造北斗星座在太空中是怎样运行的呢?
⑤北斗三号导航系统计划将发射35颗卫星展开全球组网,而这35颗卫星又分为三个不同种类,工作在三种不同的轨道当中。其中包括GEO轨道,即地球静止轨道,第二个IGSO轨道是倾斜的地球同步轨道,还有MEO轨道,即中国轨道。运行在不同轨道,卫星分工也就各有不同。中国轨道卫星距离地面20000 公里左右,此处运行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地球静止轨道和倾斜地球同步轨道高度在36000公里左右,这种高轨道一般是通信卫星使用的轨道。
⑥北斗系统可以扩大无线电测定功能,还可以实现星基增强功能。通过不同轨道上的卫星相互配合,北斗导航就像在太空中编制出一张大网,既能覆盖全球,又保证能提供更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服务。目前,北斗已经应用于交通运输、气象测报、电力调度、森林防火、应急搜救、通信系统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和经济价值。专家指出,从2012﹣2018 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左右,而北斗对产业的核心贡献率达80%.预计到2020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总体产值将达到4000亿元。
⑦未来,万物互联,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市场巨大。其发展前景将一片光明。
(选自“央视网”,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四十四颗北斗导航卫星。
B.我国计划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系统的35颗卫星分为三个不同种类,工作在三种不同轨道中。GEO轨道和IGSO轨道运行高度距地面较高,一般是通信卫星使用的轨道,在MEO轨道运行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
C.由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三种轨道卫星组成的混合星座设计的北斗三号系统是北斗系统独有、国际首创。
D.北斗系统可以扩大无线电测定功能,还可以实现星基增强功能。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A.此次发射是2019年度北斗导航卫星首次发射,拉开今年北斗高密度组网序幕。
B.此次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
C.中圆轨道卫星距离地面20000公里左右,此处运行的卫星可以游走全球。
D.目前,北斗已经应用于交通运输、气象测报、电力调度,森林防火。应急搜救、通信系统等多个领域,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方便和经济价值。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时间顺序,依次说明了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时间、北斗导航系统的组网情况、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市场前景。
B.第③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的研制单位,发射中心及始建年、承担的任务、发射成绩和未来发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卫星要达到的数量。
C.第④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紧承上文的提供导航服务需要很多卫星,又引起下文对人造北斗卫星在太空中运行情况的说明,使文章连贯,衔接自然。
D.第⑥段画线句子通过列举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斗系统对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贡献大,增强了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柳畔鸳鸯作伴,花边蝴蝶为家。”蝴蝶离不开花儿,花儿也离不开蝴蝶,蝴蝶与开花植物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典范。那么,地球上是先有蝶还是先有花呢?以前科学界认为:虹吸式口器的出现是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然而,荷兰进化生物学家蒂莫•范尔代克等人最近的研究显示,虽然在当今的地球生态系统中蝴蝶扮演着关键的授粉角色,但早在开花植物出现之前蝴蝶就已存在。只不过在进化的早期﹣﹣大约2亿年前蝴蝶刚出现时,它们可能靠吮吸水滴和破损叶片的渗出物来补充水分。至今,仍然有少数蝴蝶保留了这种原始特性,例如,枯叶蛱蝶和琉璃蛱蝶主要以腐烂的水果或树液为食。另一些蝴蝶则将这种原始特性发扬光大,例如,炎热的夏天,燕凤蝶常在溪滩上一边吸水,一边从尾部有节奏地射水,利用水分带走热量,降低体温。随着进化历程的推进,裸子植物出现了,蝴蝶很快就尝到了裸子植物营养丰富的传粉滴的甜头。不过,原始蝴蝶对裸子植物仅仅是单方面利用,直到大约1.5亿年前开花植物诞生后,蝴蝶在吸食花蜜时也起到了传粉作用,双方形成了互利关系,于是蝴蝶和开花植物就开始协同进化。
关于蝶恋花,苏轼有一句诗特别有名:“明日黄花蝶也愁。”秋天,菊花独放,是蝴蝶唯一的依傍,重阳节后菊花色香大减、即将凋零,迷恋菊花的蝴蝶,也不禁愁眉紧锁。花和蝴蝶相互依存,断掉任何一环,都可能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正如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所言:亚马孙丛林里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两周后可能会引发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在生物界中确实存在着类似的“蝴蝶效应”: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如因为喜欢花朵的芬芳而随手采摘,或者因为欣赏蝴蝶的美丽而随意捕捉,都可能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如社会生物学的奠基人爱德华•威尔逊所言:“地球表面的土壤、水、大气层,经由生物圈的活动,进化了几亿年才达到现在这种状态。而这个由生物构成、极端复杂的生物圈,其中的活动都是以极精确但又脆弱的地球能量流动及有机物质循环,紧密地环环相扣。”
“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虽然这是唐朝诗人戎昱写槿花的精彩诗句,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蝴蝶对于鲜花的热爱。“时逢舞蝶寻香至”,春暖花开之时,蝴蝶与花共舞。蝴蝶是花卉的爱情使者,花卉是蝴蝶的食品供应商,二者合作共赢。然而,蝴蝶既有天使般可爱的模样,也有魔鬼般恶毒的心肠。它们在与花卉合作时也经常夹带一点私货:悄悄把虫卵产在这些植物的枝叶上,以便其幼虫孵化出来时不愁吃喝。例如,菜粉蝶就是这样对待十字花科植物的。用咀嚼式口器啃食植物的蝴蝶幼虫可能是害虫,但是,蝴蝶的成虫却是益虫,它们帮植物传粉授精,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功不可没。
(节选自秦自民《鲜红未许佳人见,蝴蝶争知早到来﹣﹣蝴蝶漫谈之口器与传粉》,《百科知识》2019年04A期)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最近,科学界一致认为:蝴蝶的虹吸式口器并不是为适应吮吸花蜜而发生的进化。
B.蝴蝶与开花植物之间的协同进化,是经历了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C.花和蝴蝶相互依存,失去任何一方,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预料的破坏性后果。
D.蝴蝶幼虫以啃食植物为生,是害虫;它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与成虫不同。
(2)下列对原文说明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举枯叶蛱蝶和燕风蝶的例子说明,早在开花植物之前蝴蝶就已存在。
B.第二段为了说明花与蝴蝶的依存关系,引用专家观点,层次清晰,逻辑性强。
C.“爱情使者”“食品供应商”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说明形象、生动。
D.文章在说明过程中,多处引用古典诗词,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人早就发现了蝴蝶与花之间的紧密关系,这在古典诗词中多有反映。
B.蝴蝶是情绪敏感的生物,“明日黄花蝶也愁”,菊花凋零也会引发它的愁绪。
C.地球生物图极易受到人为因素影响,保护地球,人类需要控制好自己的行为。
D.通过传授花粉,蝴蝶对维持当今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发挥了重要作用。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①今天,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人口有70亿之多。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②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③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④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它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⑤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⑥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⑦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电子技术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⑧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你是否认识到自己就是那个唯一的人呢?
(原文有删改)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① ;从说明文分类来看,本文属于② 说明文;从总体看,全文主要是按③ 顺序来写的。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说,“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这里的“这一切”包括DNA、长相、指纹、步态、耳朵、心脏电脉冲等。
B.基因决定了你不同于其他人,这些不同和差异性是无法改变的,比如身材、指纹和步态等。
C.虽然基因从根本上决定了每个人都与众不同,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主要依靠人的长相而不是基因来确定他人是谁。
D.文章语言客观平实,文章采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
(3)②段中“这0.5%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这句话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请简答。
阅读《古蜀栈道》,完成下列各题。
古蜀栈道
刘小方
①打开古旧地图,我们就会发现,关中通往汉中的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以及由汉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如同一张精致斜织在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中的大网,连接着八百里秦川与四川盆地这两个古代的天府之国。
②秦中自古帝王之都。长期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关中地区,面临着人口剧增与生产生活资料短缺的矛盾,而四川盆地物产丰富,两地的沟通势在必然。《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长安诸陵,四方辐凑并至而会,地小人众,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沙、石、铜、铁、竹、木之器。……然四塞。”对于古蜀先民而言,闭塞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障碍,关中地区是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来自北边的吸引力巨大。而北面呈东西向的米仓山和大巴山脉成为南北相通的第一道天然屏障,汉中以北的秦岭成为第二道屏障。因此,必须穿越米仓山、大巴山,再穿越秦岭,巴蜀先民才有可能与关中地区沟通联系。所以,打通北边的交通线是蜀道的关键。
③战国时,秦国为打通陕西到四川的道路,于公元前267年开始修筑褒斜栈道。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当时火药还没有发明,在上为绝壁、下为激流的自然条件下,先民们先是采用“火焚水激”的方法开山破石,然后再岩壁上凿成30厘米见方、50厘米深的孔洞,分上、中、下三排,均插上木桩,接着在上排木桩上搭遮雨棚,中排木桩上铺板成路,下排木桩上支木为架,最终于公元前259年完成,历时八年之久。修筑者因地制宜,创造了标准式、石积式、千梁无柱式、依坡搭架式、凹槽式和多层立柱平梁式等多种栈道形制。这些都反映了古人在修建古蜀栈道过程中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④蜀道的通行,使得大批钱粮赋税源源不断由四川运往长安,使先后在长安建都的周秦汉唐获得殷实富足的统治管理基础。“国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陇右及河西诸州,军国所资,邮驿所给,商旅莫不取给于蜀。”同时,关中地区先进的生产方式、社会文明、管理体制也不断进入四川,并进而由四川延伸到更西部的贵州、云南、青海、西藏等地,为古中国西部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智力支持。古往今来,在蜀道上来来往往的人,留下了数不清的故事,沉淀为难以统计的文化遗产,凝结成灿若星河的文化景观。这些故事、遗产和景观,无时不在温暖着我们的精神家园,无时不在滋养着我们的文化。
(选文有删改)
(1)本文运用 顺序,依次从古蜀栈道的概况、 、修建方式和 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第③段最后一句中的“这些”具体指代哪些内容?
(4)第③段“这条起自秦岭北麓眉县西南15千米的斜水谷,到达秦岭南麓褒城县北5千米的褒水河谷,全长大约200千米的栈道,是在峭崖陡壁上开山破石,钻孔架木并在其上铺板而成”中“大约”能否删掉?为什么?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九旬美国物理学家阿瑟•阿什金因为发明“光镊技术”,获得 201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很多科研界人士甚至压根没听说过“光镊”这种技术。“光镊”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能让普通人建立概念。今天,我们就先试着让大家了解一下这个能够以光的力量来操纵细胞的诺贝尔奖成就。
“光镊”诞生的发想﹣﹣光之力
伴随着上世纪60年代以来激光束流相关的产生、控制技术的进展,利用光来操作微小物体的“光镊”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阿瑟•阿什金教授曾在贝尔实验室和朗讯科技公司任职,他很早就开始进行光操控微粒的研究工作,并最终于1986年公开了他的第一代“光镊”。
大家都知道光可以协助动物产生视觉,可以为植物提供能量来源,可以加热物体,但是对“光的力学领域”可能并不熟悉。实际上,光镊正是利用了“光的力”(也译为光压、辐射压等等),并诞生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什么是“光的力”?
中学物理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所谓波粒二象性。与人体被飞来的棒球击中后产生冲击一样,光的粒子即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样会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你可能会感到奇怪,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没有被强烈的日光或者探照灯击倒在地呢?
这是因为,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所以说能用肉身感受到光压的人显然是不存在的。
然而,越是微小的物体,就越容易被微小的力所撼动。例如,红血球、细菌一类人体细胞或者微生物等等都对光压非常敏感。来自光的微小压力可以让微小的物体在不受到积压破坏的前提下进行移动。
光镊是如何让光操控微粒成为可能的
具体来说,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
照明光路负责采集成像所需的信号,而控制光路用来控制和限制微小物体的运动。控制光路的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激光的特性之一就是可以被汇聚到一个十分微小的光斑上,这是普通光源所无法实现的。
对于所要操控的微小物体来说,这种激光束汇聚形成的强聚焦光斑会形成一个类似“陷阱”的机构(称为三维光学势阱),微粒将会被束缚在其中。
一旦微粒偏离这个“陷阱”中的能量最低点(即位置的稳定点),就会受到指向稳定点的恢复力作用,好像掉进了一个无法摆脱的“陷阱”一般。如果移动聚焦光斑,微粒也会随之移动,因此便能实现对微粒的捕获和操控。
光镊技术早已大显神通
光镊技术在生物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的应用,例如将不同细胞挤压在一起,或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大显身手的时机。
又比如,在环境科学领域,经常会有区分水中数种微小物体的需求,利用光镊可以将各种物质在无损条件下容易地分离,给之后的精密分析创造良好的条件。
此外,在操控的同时,鉴于激光波长良好的稳定性和高精度,光镊还可以同时获得大量空间测量数据。
一个有趣的应用实例就是,有研究人员利用光镊测量了驱动蛋白在微管上行走的距离数据,从而推算出驱动蛋白每走一步的能量正好相当于一个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堪称光镊操控性和测量性结合的绝好案例。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光镊都是一个相当陌生的概念。光镊技术所代表的一系列微操控技术,的确确为人类在诸多领域带来了极为便利的工具。此番斩获诺奖,虽然出乎大多预测所料,却也名副其实。相信随着诺贝尔奖的颁发,光镊技术必然会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科普风潮。
(根据“知乎”相关资料编写)
(1)“光的压力大概仅仅在10亿分之一到100亿分之一N这个数量级”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2)“光镊系统一般由照明光路和控制光路构成”中“一般”能删除吗,为什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获得 2018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光镊”技术,虽然内涵深奥,但其实稍加简介就能让普通人完全明白。
B.波粒二象性是指光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所以光子在接触物体后,同样会对该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C.负责采集成像所需信号的是照明光路,控制和限制微小物体运动的是控制光路,后者的核心是汇聚性能特别好的激光束发射系统。
D.将不同细胞挤压在一起,或者向细胞中注入微量物质或者微小物体一类场合,都是光镊技术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已经有了相当广泛应用的印证。
E.光镊技术虽然是相当陌生的概念,但是它所代表的一系列微操控技术,的确确为人类在诸多领域带来了极为便利的工具。
说不尽的萤火虫
①中国有着悠久的萤火虫文化。早在先秦时期,萤火虫就成为先民的关注对象,《诗经》中“町疃鹿场,熠耀宵行”就是描述萤火虫的。古代诗人常借萤火虫抒情达意,唐代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便是千古绝唱。
②20世纪40年代,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发明出荧光灯。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一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因此也叫“冷光源”。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③最近,研究人员在研究萤火虫发光器时,还意外发现了一种锯齿状排列的鳞片,它可以提高发光器的亮度。科学家将其应用在二极管(LED)的设计中,制作出模仿萤火虫发光器天然结构的LED覆盖层,可使其效率提高50%以上。这种新颖设计可能会在几年内应用在LED生产中。
④萤火虫特有的虫荧光素酶基因,在基因工程中也越来越多地作为遗传标记的首选来检测基因表达。人们不但利用萤火虫的基因来检测癌细胞,还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⑤萤火虫喜欢植被茂盛、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⑥遗憾的是,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除了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在日本,上世纪60年代的工业污染和城市扩张,致使萤火虫幼虫的生存率直线下降。
⑦萤火虫求偶时,雌雄之间会发出特异的闪光信号以吸引异性并交尾。然而城市的亮光干扰了它们的闪光交流,当萤火虫感知到外界灯光时,就会停止发光、飞行、求偶,最终导致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⑧那些曾在林间泽畔“熠耀宵行”的萤火虫,如今已与我们渐行渐远,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总之,我们应多想想如何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选自《新华文摘》2014年13期,有删改)
(1)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萤火虫在文化建设、科学研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B.第⑥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除自然天敌外,人类成了萤火虫最大的“天敌”。
C.作者笔下的萤火虫既是文化的,又是科学的,但归根结底是自然的。
D.本文通过对“如今,萤火虫在部分地区已越来越少见”的原因分析,呼吁人们要对自然更友好,与万物共存共荣。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对句意影响较小的一项是
A.萤火虫发出的荧光是一种生物光,它不同于其他的光会伴生热量的损耗,是目前已知唯几乎没有热损耗的光源。
B.美国一些医药公司为了获取萤火虫体内特有的虫荧光素和虫荧光素酶,出价购买萤火虫,导致人们大肆捕捉萤火虫。
C.荧光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能源使用率,但与萤火虫的发光率相比还差得太远。
D.保护萤火虫不能光着眼于一个物种,而是要通过保护整片栖息地来保护许多物种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受萤火虫发光器的启发而发明的荧光灯,在减少热损耗方面成效显著,但发光率不如萤火虫。
B.科学家模仿萤火虫发光器的天然结构,制作出的LED覆盖层,会在几年内运用到LED生产中。
C.萤火虫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凡是萤火虫种群分布的地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得比较好的地方。
D.人们利用基因转移技术把萤火虫的基因转移到玉米中,能够较快地培育出具有抗病虫害的玉米新品系。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细菌是地球上分布最广泛的生物之一,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它们的真实面目,但它们却蕴藏着许多化腐朽为神奇的超能力。
存活在地球上一些最荒凉环境中的蓝藻细菌能吸收二氧化碳并排放氧气,研究人员将这些微小的生物与人类未来可能出现的火星生活联系在一起。蓝藻细菌借助光合作用产生能量,但是它们进行光合作用所需要的阳光远低于载培其他植物所需要的阳光。研究人员发现,蓝藻细菌的光合作用借助了一种特殊的叶绿素一一叶绿素f,将远红外线和近红外线转变成能量。这是它们能够在低光照环境下存活的原因。
将蓝藻送往火星为人类制造氧气成为可能。现在,最新的研究已经给人类在地球外生活所需的氧气来源提供了一个探索方向,你或许无法在未来二十年里真正生活在火星上,但当你前往火星时,至少能够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呼吸。
目前,世界各地都在广泛利用太阳能,利用太阳能的一大前提条件是睛天。那些阴雨连绵的地方怎么办?于是科学家们在细菌上动起了脑筋。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便宜且可持续的方法,利用细菌将光转化为能量来制造太阳能电池,这种新电池产生的电流密度比以前此类设备更强,且在昏暗光线下的工作效率与在明亮光线下一样。
以前制造源于生物的电池时,采取的方法是提取细菌光合作用所用的天然色素,但这种方法成本高、过程复杂,需要用到有毒溶剂,且可能导致色素降解。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人员将色素留在细菌中,他们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成了大量番茄红素,番茄红素对吸收光线并转化为能量来说特别有效。研究人员为细菌涂上了一种可以充当半导体的矿物质,然后将这种混合物涂在玻璃表面。他们把涂膜玻璃作为电池阳极,生成的电流密度达0.689mA/cm2,而该领域其他研究生成的电流密度仅为0.362mA/cm2。
研究人员称,这一工艺会将色素的生产成本降低10%.他们的终极梦想是找到一种不会杀死细菌的方法,从而无限地制造色素。这种源于生物的材料还可广泛应用于采矿、深海勘探以及其他低光环境领域。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细菌的功能被进一步挖掘,罗马大学物理学教授列奥纳多开发出一系列由细菌供能的微型电机,在这种特殊电机中,研究者使用了基因工程修正过的大肠杆菌。在微型电机阵列中,每个电机外表上都被蚀刻15个微室,当研究者滴入一滴包含数千游动细菌的试剂后,细菌会一个个游入微室中,头部在内,鞭毛在外。在合力作用下,细菌变成了微小的螺旋桨,像流水转动水车一样转动微型电机。
由于改造后的大肠杆菌有自己的游泳方式和行为特点,研究者特意在电机上建立了45°角的坡道,使扭矩最大化,将这些大肠杆菌赶进微室,让鞭毛在腔室外面自如鞭打,推动单个电机转子运动。为了聚集和控制细菌,研究者每隔10秒就用激光点亮一次电机系统,从而使系统内每个组件都能步调一致。这种电机系统操作简单且成本低,能让细菌对环境中的不同信号做出目标反应。
在美国,每年有超过34万千米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用于运输160亿桶左右的原油、精炼石油及液化天然气。此外,还有长达数百万米的管道蜿蜒于海底。这些管道一旦破裂,无论从商业还是环境的角度来看,代价都是惨重的。因此,开发一种可靠、有效的监控方式迫在眉睫。
科学家们注意到,一些生长在土壤和海洋中的细菌可以吞噬某些碳氢化合物,并在此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电压。密西西比州立大学的环境工程师古德正在研究将细菌包装成传感器。这种细菌传感器长约几厘米,附着在管道外部,可与现有的设备协同工作,优化仪器检测,并减少从管道中泄漏并污染环境的石油和天然气的数量。
细菌传感器工作时就像一块以生活在海水和海洋沉积物里的细菌为基础的电池。它一侧的阳极由含有一定浓度、嗜食碳氢化合物的细菌多孔膜制成。当碳氢化合物分子通过该膜,细菌便会吃掉它们,接着电子穿过调节和测量电子流的电阻器,不断移向阴极,阴极内嗜食电子的细菌菌落便可以美美地饱餐一顿了。
这种能吃掉碳氢化合物的细菌传感器既可用于管道,也可用于油轮、卡车和储油罐。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开发一个更大的系统来吞噬泄漏物,以减轻污染后的清理工作,保护环境。
(1)细菌的超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意概括作答。
(2)文中划线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句子加点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你或许无法在未来二十年里真正生活在火星上,但当你前往火星时,至少能够像在地球上一样正常呼吸。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植物也有语言
夏爱兰
①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也是相互之间交流情感的桥梁。动物也有属子它们自己的“语言”,比如通过叫声或者肢体去表达意图。那么,植物有“语言”吗?很多人觉得植物既不会动也不会说话,无论周边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都无动于衷,怎么可能有自己的语言呢?
②20世纪70年代,一位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了植物对气候环境的反应,发现在严重干早时期,植物会发出一些奇特的声音。通过进一步的测量和收集数据,他发现声音的源头在植物体内的输水管上,植物在缺水的情况下会发生微小的震动。另一位加拿大科学家发现,植物缺水时发出的响声大小和缺水程度是有相关性的,缺水越严重,发出的响声越大。但是,当时还无法对这种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倘若是因为植物缺水而有意发出这种声音的话,这种具有意识性的表现实在令人惊叹。
③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发现植物的语言非常奇特且魅力十足,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为了揭开植物发声的奥秘,英国科学家罗德和日本科学家岩尾宪三发明了一种“植物活性翻译机”,通过连接放大器和合成器,就能够清晰地听到植物的声音。利用这台翻译机,他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比如有些植物若长时间处于黑暗之中,一旦受到强光的照射,会发出较高音调的声音,如同人受到惊吓一般;有些植物在遭遇强风或者缺水时,发出的声音是低音调的,如同人承受到很大的痛苦一般;有些植物在经历生长环境变化后声音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比如突然有舒适的阳光照射在身上或者在缺水的状态下突然被浇灌,声音会从刺耳变得很悦耳,这便是它们表达愉悦的一种方式。
④科学家对不同种类的植物声音进行研究后发现,物种间的声音也会有所差别。为了探索植物之间的声音差异,美国科学家通过仪器对植物的声音进行测量。在植物叶片的不同位置放置两个微型电板,电极的作用是接收植物发出的信号,再通过一种特殊的仪器将这种信号转换成声音,并通过增幅机进行放大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测试系统。通过对比测试,不同种类的植物会有其独特的声音。比如,豆科植物中有的声音类似口哨,有的声音犹如哭泣;而茄科植物西红柿却能发出响亮动听的声音。
⑤植物的“语言”本质上来说是对外界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就像人类感情中的喜怒哀乐。通过植物的这一特性,人们便可知晓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交化和需求,从而进行针对性照顾,有效地提升它们的生命力。
(选自《科普中国》,有测改)
(1)文章中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第③段中加点词语“往往”能否删掉?为什么?
它们所发出的声音往往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植物语言”的特点。
(4)“植物活性翻译机”的发明,让我们发现了生活中许多有趣的现象。也还有许多的发明创造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变化,请你联系现实举一例说明,注意说明语言的科学、严密和准确。
说明文阅读
从幻想走向现实的全息技术
①从经典的《星球大战》到《钢铁侠》,立体全息影像在很多科幻电影中以特效的形式呈现给观众,影片中的人物可以跟在空气中形成的三维影像进行交流互动,不仅带来了震撼的视觉效果,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技术的撞憬。那么电影当中的这种技术距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远呢?
②全息,是指事物发射或散射的光的全部信息(包括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全息摄影不仅能够记录光的强度,还能记录光从哪里发出,朝哪个方向发射的信息(即相位信息)。
③普通摄影术在自然环境下即能拍摄成像。而全息摄影术需要利用特殊的光源(一般采用激光),记录物体发出的散射光。记录的时候将激光来分为两来,一来直接投射到记录介质上,成为参考光来;另一束投射到目标物体上,经过物体表面的散射作用形成物光来。让物光来投射在记录介质的同一区域上,它与参考光来在记录介质上产生干涉叠加,形成干涉条纹,再经过处理之后,就得到一张全息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去观看全息照片,看到的图象内容是不一样的,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④1948年,全息技术发明成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它的实现技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成熟。全息立体显示技术走出了实验室,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全息照片的艺术性和可观赏性,产生了全息商标、全息邮票、全息博物馆等。利用全息图的高科技特点产生了全息防伪,用于商品、钱币、证件等防伪。近年来又在发展全息电视、全息电影等三维立体显示技术。
⑤1987年,我国发行了一枚全息邮折,这一年是丁卯年(兔年)在四方连邮折上有三只小兔子的全息立体照片,从不同的角度型看,可以看到小兔子的正面、侧面等不同的影像,确失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了。
⑥2010年4月21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局共同发布了发行新版100美元的设计方案,他们采用全息防伪技术,在美钞上设置了安全线。
⑦全息摄影术目前在产品展览、发布会、舞台节目等场合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利用这种技术可以产生立体的空中幻象,还可以使幻象与表演者产生互动,形成一种共同表演的错觉,产生令人震撼的演出效果。
⑧由于全息摄影术的条件严格,立体全息视频在实用方面目前仍难大规模应用。于是“伪全息”等裸眼立体显示技术应运而生。与全息显示在空间中再现物体的实像不同,“伪全息”主要模仿人眼立体视觉原理使观众感知到物体的立体感。立体视觉原理是指人的双眼在观看同一场景时,由于左右眼之间存在一定间距,左右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来自于不同视角左右视点图象之间存在着细胞的差异。大脑皮层通过对两幅图象进行融合,从而感受到立体效果。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⑨近年来,全息技术又取得了一些突破。2014年底,一款智能全息投影仪研发成功科幻电影中天马行空的想象似乎真的变为了现实。这台智能全息投影仪的外形像是一颗蛋,重5.5千克。它能直接在其上方的空中投射出3D影像,影像最高可达2.5米,十分生动逼真。它还配备有动态传感器和光传感器等,可以探测环境或动作的变化,并根据这些变化实时地改变投射、变幻的内容,这种全息投影不需要带上任何3D眼镜,就能观赏。人们甚至还能与投射的人物角色产生互动。在家里配这样一款全息投影仪,是不是很酷呢?
(1)文章开篇从电影《星球大战》与《钢铁侠》谈起,有什么好处?
(2)第⑦段中加点的“目前”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面的说法或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全息摄影只能记录光在某个方向的强度信息。
B.在电影院戴3D眼镜观看的3D影片,是用智能全息技术投影仪放映的。
C.目前裸眼立体显示已经能达到较高的分辨率,正在逐步走向大众。
D.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全息照片,可以看到相同的图象内容,跟观看真实物体的感受一样。
当人工智能客服读懂了人的情绪
张天勘
①近日,京东集团展示了“具有丰富的情绪感知能力”的智能客服等多项最新AI技术成果。据悉,该人工智能客服是业界首个大规模商用的情感智能AI客服,她不但能够识别人的情绪,更能够以人的情感来回答问题,她会安慰焦急的消费者说:“我理解您的心情,请放心,我们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
②尽管谷歌的Alpha Go战胜李世石、柯洁,成为全球人工智能网红,但它只会下围棋,不会与人交流,更没有情感。现在,如果一位客服、订票员在实时交流中与你交谈甚欢,并洞察你的内心,当你事后得知它不是人而是机器,你是很高兴呢,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这意味着,AI相似于人或等同于人,不仅具有人的思维,而且拥有人的情感。
③对此问题可能见仁见智,霍金的看法可能具有代表性,他认为“人工智能崛起要么是人类最好的事情,要么就是最糟糕的事情”。如果以人类最好的事情来衡量,就没有理由对AI能充分理解你的内心和情绪并与你进行流畅的交流而感到后怕或焦虑,管它人工客服还是智能客服,只要能迅速解决问题,让你(客户)满意和高兴,就是好的客服。
④据报道,京东智能客服主要是通过解析语义、理解意图、情绪识别来让AI理解人类,同时通过内容生成、文本摘要、情感对话等技术让AI被人类理解。而通过计算机视觉(视频),还可以拓宽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的疆域,因为通过人脸识别,AI可以判断消费者的性别、年龄、情绪、时尚风格,不仅可以对个体进行有针对性的“人设”,让服装设计师量身定做每个人的服装,还可以设计或帮助设计师设计出符合人物特征和性格的家具、室内装修等。甚至通过人们吃饭喝酒后的脸部颜色、行为举止、言语和嗓音等,AI可以为每个人设计饮食方案。
⑤人工智能读懂人的情绪,了解人的内心还有更高级的形式和方式,不是靠语音和察言观色来与人互动,而是直接连接人的大脑,并采用AI来分析理解人的思维,读懂人的内心。比如,可以在大脑的特定皮质区植入微小的芯片(电极),或在头部佩戴一个包含多个电极的脑电图扫描仪(EGG)帽子,以收集大脑的生物电流(电信号),并通过AI破译这种信息,转换成计算机指令,以此可以服务于残疾人,指挥他们身上的机械手或机械腿行动。
⑥当然,AI也有可能像霍金所说的那样,成为最糟糕的事情,甚至导致人类灭亡。说“导致人类灭亡”是过于担心了,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否会导致人类现存社会秩序和伦理的混乱,是值得担忧的。例如,AI情感机器人介入人类的婚恋,是否会改变人类演化的方向?会不会冲击人类社会现存的伦理和法律?乐观的意见认为,人类社会有能力把各种AI的发展控制在社会认可的法律、伦理框架之内。
⑦不过,跨越奇点的超人工智能(在几乎所有领域都比人类大脑更聪明,包括科学创新、通识和社交技能等)也有可能出现,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即便这样,在出现之前,人类的智慧也足以超前管控。所以,AI能读懂人心,并不值得恐惧,它们有情感有温度,反而能为人类高效、便捷和快速地服务。
(摘自新华网客户端,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具有丰富的情绪感知能力”的智能客服已能在实时交流与客户交谈甚欢,并洞察客户的内心。
B.具有了人的思维、情感的AI的出现可能是人类最好的事情,也可能是人类最糟的事情。
C.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会导致人类现存社会秩序和伦理的混乱,但人类社会应该有能力吧各种AI的发展控制在社会认可的法律、伦理框架之内。
D.因为跨越奇点的超人工智能有情感、有温度,能为人类高效、便捷和快递地服务,所以他们并不值得恐惧。
(2)对“人工智能读懂人的情绪方式”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A.通过语义解析、意图理解、情绪识别来让AI被人类理解。
B.通过内容生成、文本摘要、情感对话等技术让AI被人类理解。
C.通过计算机视觉(视频)拓展人工智能服务于人的疆域。
D.通过直接连接人的大脑、并采用AI来分析理解人的思维、读懂人的内心。
(3)根据本文内容推测,下列情况最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心理医生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找到了打开自闭症孩子心灵之窗的钥匙。
B.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公安机关询问时,其谎言被人工智能当场揭穿。
C.网上购物时,通过视频、人工智能可以迅速挑选出令客户满意的商品。
D.人工智能保姆趁主人不在家,偷偷暴走了家中的婴儿。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古人爱“海淘”
①大米、宝塔、中医……不少我们熟悉的“中国造”,估计许多人都不知道,其实都藏着外来基因,来自“海淘”。
②我们熟悉的小麦、牛、羊、马都源自西亚和中亚,被引进至少5000年。石榴原名叫“安石国的榴”,标明其伊朗基因。汉代,中国陆续引入首蓿、葡萄、芝麻、胡瓜等物种。菠菜和榨菜则是唐太宗时候从尼泊尔引入的。
③如果没有外国美食,我们的饭桌会单调许多;如果不曾引种外国植物,中国也养活不了数量庞大的人口。1593年,福建人陈振龙从菲律宾将番薯藤带回中国。几十年后,番薯成了
中国又一种主粮。同为晩明时期,中国从菲律宾引进了多种源自美洲的作物,比如玉米、花生、
南瓜等,使得中国人口翻番。
④金庸在以宋朝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荚雄传》神雕侠侣》中多次写到人物食用花生、玉米的细节,出现知识性错误。可见,许多人对这些物种何时传入中国,知之不详。
⑤除了这些让我们先辈受益的外来物种,还有许多物种或物品属于“出口”转“内销”。
⑥水稻原产中国,但北宋从越南引进了耐旱的占城稻。1011年,宋真宗在宫里种植,并推广到全国。这种穗子长、不挑地的越南水稻很快成为中国的主粮,使宋朝出现了人口高峰和商业繁荣。
⑦造纸术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创造,但唐朝中期进贡来的日本纸有蚕茧的光泽,国人未见
唐宋时高丽纸为贡品,时称“发墨可爱,此中国所无,亦奇品也”。另外,日本的泥金画漆,还有贝壳嵌漆器,也令漆器祖源的中国人爱不释手。
⑧__________。
⑨元初,忽必烈征召了许多尼泊尔建筑工匠。其中,阿尼哥技艺精湛,1273年被任命为匠人总管,首都的寺观(如北京的白塔寺)多出其手。同受忽必烈重用的,还有阿拉伯人也黑迭儿父子,他们建造了元大都的城墙。忽必烈还命阿拉伯人管星象和医疗,皇家医院全用阿拉伯医生。明初,朱棣从交趾网络人才16000名,建筑师阮安是最有名的一位。紫禁城的前三殿后三殿,就是阮安主持监造的,北京的明代内城墙也是他的手笔。
⑩茫茫人海里,没有人是孤岛。世界上,也没有哪一种文明可以孤立地存在。与亚洲邻国的各种交流,是中国古代文明强大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交流将会更加多元和深入。
(1)中国古人“海淘”的对象有哪些?请联系全文,概括作答。
(2)参照第五段,在第八段画线处填上一句恰当的话。(不超过20字)
(3)就全文内容安排来看,文章哪段可以删除?请作出判断并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再生水,让城市循环起来
①再生水就是通过处理城市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再经过人工过滤处理,最后合理利用。
②目前,作为水资源利用节约增效的一种方法,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更大程度发挥再生水的功能,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除了缓解工业用水压力,再生水在城市人工水循环系统中,也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③再生水可以清洗道路,补充人工水循环系统。2018年5月,湖南长沙浏阳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投产运行了一个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加装了智能加水机,在园区内推行再生水利用,大大方便了环卫工人。
④据了解,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准Ⅳ的再生水,既可以作为城市环卫、园林绿化、工地施工降尘、景观补充用水,也可以作为工业生产的冷却用水、生活场所的冲厕用水等,现在园区内市政杂用水基本都是这里的再生水。如今的湖南洋湖湿地公园内,成片的铜钱草长满水面,像一片绿毯。水面下,鱼群游动,自由自在。原本洋湖水的流动性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现在能平均每天处理6万吨城市污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再经过人工过滤处理,补充到洋湖湿地公园内,有效增加了水体流动性。
⑤再生水可以推广利用,还需配套铺设管网。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率不高,在10%左右,和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早的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虽然污水处理厂每天能够生产约一万吨再生水,但是目前还没有被充分利用起来。
⑥制约因素在哪里呢?
⑦一方面,再生水的使用领域本身有一定局限。从企业而言,再生水通常只能用作冷却用水,或者特定生产工艺流程。
⑧另一方面,还涉及成本问题。由于水质标准不一致,因此再生水管道和自来水管道不能通用。要想把再生水利用起来,必须解决管线问题,既包括主干管网的铺设,也涉及用户内部管线的改造,一个企业,要增铺一套管道,就需要好几百万。
⑨此外,再生水做生活用水的观念也需要普及。
⑩提标增效,再生水利用前景看好。自来水每吨3元到4元,再生水每吨1元左右,如果用水量达到一定程度,从长远来看,即便算上管道铺设及维护成本,再生水也肯定比自来水划算,多用1万吨再生水就能减少1万吨的取水需求。技术角度来讲,不管什么程度的污水,都可以制备成纯净水,虽然成本还比较高,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这些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文章③~⑩自然段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再生水?
(2)文中第⑩自然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文中第⑤自然段加点的词语“左右”能否删去?为什么?
目前我国再生水利用率不高,在10%左右,和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早的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4)水是生命之源,关于再生水利用的前景,谈谈你的想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小蜜蜂影响大生态(节选)
①蜜蜂属于传粉动物。美国农业部的研究显示,传粉动物参与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生产。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的传粉效果最优,增产贡献最大;同时,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南宋诗人杨万里《蜂儿诗》将蜜蜂对人类的巨大贡献体现得淋漓尽致:“蜜蜂不食人间仓玉露为酒花为粮。作蜜不忙采蜜忙,蜜成犹带百花香。”
②蜜蜂被称为“自然之子”“人类益友”。研究显示,蜜蜂的体重虽然只有约100毫克,尚不及一滴水重量的一半,但其短暂的一生能够酿造出达自身重量30倍的蜂蜜。蜂蜜一直是甜美的代名词,被誉为“天赐的礼物”。自古以来,国人对蜂蜜的营养和美味极为推崇,视其为养生祛病、健体强身的天然保健品。此外,蜜蜂还能提供诸多健康长寿因子﹣﹣花粉、蜂胶、蜂蜡和蜂王浆等蜂产品。
③其实,蜜蜂酿蜜只是它为人类贡献的很小一部分,传粉才是它的丰功伟绩;因此,蜜蜂又被誉为“月下老人”“农业之翼”。蜜蜂是自然界中植物生存、繁衍的媒介,是作物增产的重要保障。
④目前,地球上已知植物共有22万多种,除蒲公英等不多的植物靠自然风传送花粉外,有16万种靠昆虫传粉,其中依靠蜜蜂传粉的占85%.粗略统计,在人类所利用的1330多种作物中,有1000多种需要蜜蜂来传授花粉。
⑤实践证明,利用蜜蜂传粉,可使作物增产普遍到达10%以上,其中,油菜增产15%﹣20%,果树增产20%﹣30%,部分果蔬产量甚至可以成倍增长。同时,蜜蜂传粉能够显著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有利于控制病虫害,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农药残留,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有数据显示,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是其直接产值的100倍以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突出。
⑥蜜蜂还被称为“生命使者”“环境哨兵”。它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因子、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充当着环境质量监测员的角色,是生态环境好坏的重要体现。蜜蜂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形成了异常敏锐的嗅觉,对周围环境极为敏感,可以识别出许多种细微的气味。蜂群的数量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多的地方,一定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地方。
⑦同时,蜜蜂的传粉促成了作物的联姻和受孕。这不仅可以我人类和其他生物提供食物,而且有利于提高植物杂交概率,为其杂交进化提供可能,进而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如果说大自然的生物链组成具有神奇的密码,那么蜜蜂就是破解密码的大咖工匠。蜜蜂一旦消失,粮食、棉油、蔬果、木材等植物将无法结出果实种子,也就不再有下一代的繁衍,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崩溃。爱因斯坦说过:“如果蜜蜂从地球上消失,人类只能活4年!”
(摘编自刘国信《小蜜蜂影响大生态》)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传粉动物对于人类生存十分重要,它们生产了养活全球1/3人口的粮食。
B.自然界植物的传粉方式分为两种:一是自然风传粉,一是昆虫传粉。
C.实践证明,通过蜜蜂传粉,能够使农作物生产全部增产10%以上。
D.蜜蜂数量能够直接反应环境状况,蜂群少的地方,生态环境一定不好。
(2)下列对原文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说明思路,说明蜜蜂对人类生产生活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等的重要影响。
B.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说明蜜蜂虽然微小,但它的贡献却很大。
C.第④段中的“粗略统计”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分析不是准确计算。
D.最后一段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意在说明蜜蜂从地球上消失后,地球上的粮食只够人类生活4年。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众多传粉动物中,蜜蜂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的生态系统最为重要。
B.在蜜蜂为人类所作的贡献之中,传粉远远比酿蜜对人类要重要得多。
C.与养蜂给农业带来的效益相比,其直接产值对人类而言已经毫不重要。
D.没有蜜蜂的传粉,自然界的生物链将会中断,这对生态系统将是一场灾难。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成都西南交通大学搭建的,全球首个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是国内第一个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线路总长45米,设计载重300公斤,最大载重可达1吨,悬浮净高大于20毫米,是目前国际上同等载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材料用量最少的超导悬浮系统,可进行0﹣50km/h的实际动态运行实验,别小看这些复杂的机器设备,在真空管道理想状态下,这项技术上的创新,可将列车理论时速提高到一千公里以上的更高速度,换句话说,眼前的这堆实验设备,搭建的将是人类目前能触摸到的未来超级高铁的雏形。
②高温超导磁悬浮中的超导指的是一种超导材料,具有本电阻效应,也就是,电流流经导体时不发生热损耗,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形成强大电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超导磁悬浮,就是利用超导体的抗磁性,实现磁悬浮。A而所谓高温超导,是指零下196摄氏度的液氮环境中,超导所具有的特性。低温超导是指在零下269摄氏度的液氩环境中,超导所具有的特性。B与低温超异和常温超导相比,高温超导有一个最大特点:它有自稳定性。换句话说,把高温超导体放在永磁轨道上后,既能悬浮、又能悬挂,不管送动还是静止,都能悬浮;而且在永磁轨道上,高温超导体还提供稳定的导向力和悬浮力,也就是不会上下左右摇晃,像钉子一样牢牢地扎在永磁轨道上面。
③可以悬浮又可以悬挂,看起来有点像变魔术。这其中的秘密首先是铺设在轨道上的水磁材料。研制高性能的永磁材料,尤其用于高温超导磁恶浮轨道上的永磁体,首先需要将十几种原料、包括多种稀土材料熔合、均向分布。在对十几种原料进行精密排布后,就需要用电流给钢充磁,这也是危险性比较高的环节。如果充磁充不好,容易造成它性能不稳定,有些时候控制不住,融铜容易飞到天花板上去。接下来就是怎样把永磁体拼接在一起形成磁悬浮导轨。由于永磁体之间相排斥的磁力很大,一小块可产生300多公斤的推カ,一不小心就可能地偏。靠一系列设计的エ装,通过机械的方式,一点一点把它国定好,一个磁钢固定好,再装下一个磁钢。
④第二道难题,就是制造磁悬浮列年最为核心的高温超导材料。第一个难关,就是怎样将不同的涂层和超导带材紧密连在一起。超导带村是由好几层不同原料加工涂抹在一起的,超子层位于中间核心层,外面主要分为机带、隔离层、缓冲层等七八层,之所以加这么多层,主要起保护、缓冲作用,相当于给中间层的超导带材穿了一套防护甲,让超导带材的性能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但这几层原料都不同、涂林的厚度,需要非常薄、非常均匀。エ艺难度大。它是在一个50微米厚的不锈钢带材上,所着的超导薄膜。50微米厚的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我们大概头发丝一样的厚度,但是它们中间所起到的,最重要的超导层厚度,仅为头发丝厚度的1%左右。
⑤材料和轨道这两道难关通过了,最后的难题就是磁悬浮的实验车。怎么让车悬浮起来,还能保持磁悬浮车无论转弯,还是上下坡,都能安全、平稳运行、没有噪音呢?每个转向架,相当于蜈蚣的一排腿,我们转弯的时候,就过弯道的时候,每个模块,都可以灵活进行转动,这样的话,我们悬浮车过整个的小弯道,是非常灵活的。
⑥2014年,真空高温超导驻悬浮实验线,在西南交大的成都实验室里顺利搭建完成。西南交大几代学者,通过不懈努力,在磁悬浮领域创下一个又一个研制奇迹。我们在国际上,无论高温超导磁浮,还是真空管道,都是走在前面的。2017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宣布,人类第五种交通工具“高速飞行列车”项目已开展研究论证,时速最高可达4000公里,相比现在京沪高铁运行的最高时速350公里,要快出10倍!
(据3月2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研发“超级高铁”,理论时速可达1000公里》改写)
(1)“是目前国际上同等载重能力,截面最小、永磁材料用量最少的导悬浮系统”中的“目前”二字能否删除?为什么?
(2)第②自然段两个划线句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采用逻辑顺序。先概括说明高温超导磁悬浮环形实验线的情况,然后具体介绍高温超导及搭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后介绍我国在磁悬浮领域所取得的成就。
B.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形实验线平台,是人类目前能触摸到的未来超级高铁的雏形,可将列车时速提高到一千公里以上。
C.零电阻效应就是电流流经导体时不发生热损耗,可以毫无阻力地在导线中形成强大电流,从而产生超强磁场。
D.搭建全球首个真空管道超高速磁悬浮列车环行实验平台,只需要解决两个难题:铺设在轨道上的永磁材料和制造高温超导材料。
E.在制造磁悬浮列车最为核心的高温超导材料时,需要给位于中间层的超导层涂抹上起保护和缓冲作用的涂层,让超导带材的性能保持稳定性和一致性。
①有些看似平淡无奇的花朵,但实则是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
②中世纪数学家比萨的莱奥纳多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它是这样一组数列:l,1,2,3,5……即后一数字为前面两个数字之和。那么,数列和花朵有什么关联呢?请耐心点,答案马上为你揭晓!
③自然界中,一些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在一定条件下,细致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这些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2个数,很有趣吧!这样排列的目的,是为了让植物最充分地利用阳光和空气,繁育更多的后代。
④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里还有许多体现。例如,树木的生长。由于新生的枝条,往往需要一段“休息”时间,供自身生长,而后才能萌发新枝。所以,一株树苗在一段间隔,例如一年,以后长出一条新枝;第二年新枝“休息”,老枝依旧萌发;此后,老枝与“休息”过一年的枝同时萌发,当年生的新枝则次年“休息”。这样,一株树木各个年份的枝桠数,便构成斐波那契数列。这个规律,就是生物学上著名的“鲁德维格定律”。
⑤为什么自然界中有如此之多的斐波那契数列巧合呢?这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就像盐的晶体必然是立方体的形状一样。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
(1)选文的说明对象恰当的一项是
A.数学中的斐波那契数列
B.大自然里的斐波那契数列
C.生物学上的“鲁德维格定律”
D.斐波那契数列的应用规律
(2)下列对选文的有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第④段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树木的生长情况来说明斐波那契数列在自然界中的体现。
B.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了逻辑说明顺序。
C.“向日葵的花盘中有2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向日葵花盘中螺旋线的特点。
D.“当然,受气候或病虫害的影响,真实的植物往往没有完美的斐波那契螺旋”一句中“往往”一词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排列的方式,都是非常符合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的。
B.虽然向日葵的顺逆螺旋的数目并不固定,但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
C.盐的晶体形状是立方体,也是斐波那契数列在大自然界中的体现。
D.一株树木在生长过程中各个年份的枝桠数,构成斐波那契数列,体现了“鲁德维格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