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名著阅读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使人喘不过气来……
走一会儿,坐一会儿,他始终懒得张罗买卖。
⑴选文中的“他”指的是谁?
⑵简要分析选文景物描写的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⑴假设下面作品中的人物路遇困窘者,最可能施以援手给予救助的是(    )
A.《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  B.《简·爱》中的海伦
C.《朝花夕拾》中的衍太太  D.《童年》中的米哈尔舅舅
⑵天机星宿显灵神,翩翩羽扇若王孙。黄泥岗上成义士,蓼儿洼下表忠魂。经天纬地八卦阵,博古通今五行门。一生主意凭谁断,空留孤名满昆仑。
《水浒传》中的这首人物赞诗写的是(    )
A.吴用    B.安道全    C.宋江    D.卢俊义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进名著。
依据下面提供的有关名著信息,完成后面的问题。
信息一:“你以为,因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说道。
信息二: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面对舅妈的嫌弃、表哥的欺侮,她奋起反抗。
信息三:在与罗切斯特结婚时,简•爱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还活在人间,为了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她强忍悲痛,毅然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信息四:在桑菲尔德庄园被大火烧毁,罗切斯特身体残疾的情况下,简•爱毅然回到罗切斯特身边。
(1)简•爱这一艺术形象出自世界名著《简•爱》,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               
(2)根据提供的四则信息概括出简•爱身上令人赞美的精神品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字品名著
阅读中抓住一个字,往往能品读一部经典名著,下面这四个故事你认为应分别抓住哪一个字来解读呢?请将“勇、苦、智、痴”四个字分别正确地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①火烧赤壁(    )   ②武松打虎(    )
③香菱学诗(    )   ④祥子拉车(    )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尼摩船长为救印度采珠人,与鲨鱼激烈搏斗,被鲨鱼掀翻在地,情况非常危急。      (人名)手持钢叉救出了压在鲨鱼底下的船长。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写出《水浒》中一个“酒壮英雄胆”的故事情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面文学名著的材料,完成填空。
【A】    (人名)在【B】    (地方)立了两件大功。一件是参加海战,把邻国的兵舰全拖过来了,那是很容易的.那海,还不到他胸口深。一件是救火,王宫失火了,他撒了一泡尿、把火浇灭了。但皇后认为他报不恭,王宫也有尿味,从此再也不住进王宫。以后国王听信谗言,怀疑他要夺王位,要把他处死,他逃离了这个国家。
这则材料出自英国作家    的作品,文中的【A】是    ,【B】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名著导读文字,完成⑴~⑵题。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讲述的是老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是这部小说的主人公。他来自农村,到旧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最普通的职业——拉洋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他有过三次买车的经历: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从饭里抠茶里省,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大兵抢走了。第二次,车还没买上,他的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第三次……他的命运经历了这样的三起三落,最终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⑴ 请简述祥子第三次买车卖车的经历。
⑵ 祥子的性格随着命运的多(chuǎn,不幸,不顺)而变化:由一个自尊好强、吃苦耐劳、与命运抗争的人力车夫变成了一个      的人。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进名著。
(1)“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这首诗的作者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                ”著称。   
(2)请从下面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项分别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童话色彩只是这部小说的表面特征,尖锐而深刻的讽刺才是其灵魂所在。
        中有篇文章批判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孝道。   

A.《鲁滨孙漂流记》 B.《童年》 C.《格列佛游记》 D.《海底两万里》 E.《朝花步拾》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走近名著。
(1)《水浒传》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该小说鲜明地表现了“                ”的主题。
(2)《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共同的。请列举两个体现“义”的故事情节。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A 相了相,走到树前,把直裰脱了,用右手向下,把身倒缴着;却把左手扳住上截,把腰只一趁,将那株绿杨树带根拔起.众泼皮见了,一齐拜倒在地,只叫:"师父非是凡人,正是真罗汉!身体无千万斤气力,如何拔得起!"这段文字出自古典名著《_______》,文段中的A的姓名是______;在名著中这个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是_______;请你用简洁的语句写出关于A的另一个故事:_______。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嘿,你在说什么,格里高里·伊凡诺维奇?让我跳舞?不是开玩笑吧?”外婆笑了起来,往众人身后躲着,大家都附和着。突然,她站了起来,收拾一下衣裙,挺直身子,高高地仰起脑袋,像年轻的姑娘一样迈着轻盈的步子走了过去,笑着说:
“让大家开开心,来吧!雅科夫,换支曲子!”
上段的文字选自《              》(作品名称)。从文段可以看出外婆的性格特点是: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A在左面的石墙上反复探索,终于找到了一处条石接缝较宽的地方,那是在靠近墙角的角落,从左面数过去的第三块条石。他用手指在接缝间用力挖了一下,湿润的石灰粉屑掉下了一点。新的发现,给他很大的启示,他拿定了主意
许多日子过去了,A的手指早已磨破,滴着鲜血,但他没有停止过挖掘。石灰的接缝,愈挖得深,他的进度愈慢。脚镣手铐妨碍着他的动作,那狭窄的接缝也使他难于伸手进去。困难,但是困难不能使他停止这场特殊的战斗。
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小说 (1) ,A的名字是 (2) ,此时A是在 (3) ,这里是国民党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选文中“他拿定了主意”是指A的 (4) 这一想法。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名著阅读。
①武松乘着酒兴,走上冈子来,见一个破落的山神庙。行到庙前,见这庙门上贴着一张印信榜文。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转身再回酒店……
②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力气,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打急了,正打在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
(1)上文节选自古典长篇小说《              》。
(2)作者要塑造武松“打虎英雄”的形象,却为何写武松胆怯,想转身回去?
(3)武松从柴进庄上出来,就一直将哨棒带在身边,作者也时时提起它,读者满以为定当靠它打虎,结果却没有用上。这样写有何作用?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附加题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谁都如道自己难免一死。但是这一天的到来,似乎遥遥无期。当然人们要是健康无恙,谁又会想到它,谁又会整日惦记着它。于是便饱食终日,无所事事。
有时我想,要是人们把活着的每一天都看作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该有多好啊!这就更能显出生命的价值。如果认为岁月还相当漫长,我们的每一天就不会过得那样有意义,有朝气,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总是充满热情。
我们对待生命如此怠倦,在对待自己的各种天赋及使用自己的器官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只有那些失明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那些成年后失明、失聪的人就更是如此。然而,那些耳聪目明的正常人却从来不好好地去利用他们的这些天赋。他们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无任何鉴赏之心。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只有失去了的东西,人们才会留恋它,人得了病才会想到健康的幸福。
我有过这样的想法,如果让每一个人在他成年后的某个阶段瞎上几天,聋上几天该有多好。黑暗将使他们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教会他们真正领略喧哗的欢乐。
我多么渴望看看这世上的一切,如果说我凭我的触觉能得到如此大的乐趣,那么能让我亲眼目睹一下该有多好。奇怪的是明眼人对这一切却如此淡漠!那点缀世界的五彩缤纷和千姿百态在他们看来是那么的平庸。也许人就是这样,有了的东西不知道欣赏,没有的东西又一味追求。在明眼人的心中,视力这种天赋不过增添一点方便罢了,并没有赋予他们的生活更多的意义。
假如我是一位大学校长,我要设一门必修课程,“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教授应该让他的学生知道,看清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从而唤醒人们那麻木、呆滞的心灵。
请你思考一下这个问题: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将如何使用你的眼睛?想到三天以后,太阳再也不会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将如何度过那宝贵的三天?你又会让你的眼睛停留在何处?
上文选自                ,作者是              
作者是如何来安排仅有的三天光明的?第三天她要在从事的日常生活的人们中间度过平凡的一天,打算周游纽约城区。第一、第二天打算干什么呢?
第一天                                                               
第二天                                                               
作者对明眼人提出了一个怎样的必修课?有何目的?
                                                                     
                                                                     

  • 更新:2020-03-1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小说阅读综合名著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