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童年杂忆
冰心
一九八○年的后半年,几乎全在医院中度过,静独时居多。这时,身体休息,思想反而繁忙,回忆的潮水,一层一层地卷来,又一层一层地退去,在退去的时候,平坦而光滑的沙滩上,就留下了许多海藻和贝壳和海潮的痕迹!
这些痕迹里,最深刻而清晰的就是童年时代的往事。我觉得我的童年生活是快乐的,开朗的,健康的。该得的爱,我都得到了,该爱的人,我也都爱了。我的母亲、父亲都帮助我的思想、感情往正常、健康里成长。
读书
感谢我的母亲,在我四、五岁的时候,在我百无聊赖的时候,把文字这把钥匙,勉强地塞在我手里。到了我七岁的时候,独游无伴的环境,迫着我带着这把钥匙,打开了书库的大门。
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
我记得我首先得到手的,是《三国演义》和《聊斋志异》,这里我只谈《聊斋志异》.《聊斋志异》真是一本好书,每一段故事,多的几千字,少的只有几百字。其中的人物,是人、是鬼、是狐,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从字上站起来了!看得我有时欢笑,有时流泪,母亲说我看书看得疯了。有一次因为我在澡房里偷看,把洗澡水都凉透了,她气得把书抢过去,撕去了一角,从此后我就反复看着这残缺不完的故事,直到十几年后我自己买到一部新书时,才把故事的情节拼全了。
此后是无论是什么书,我得到就翻开看。即或不是一本书,而是一张纸,哪怕是一张极小的纸,只要上面有字,我就都要看看。记得八九岁的时候,我要求我的老师教给我做诗。他说做诗要先学对对子,我说我要试试看。他笑着给我写了"鸡唱晓",我几乎不假思索地就对上个"鸟鸣春",他大为喜悦诧异,以为我自己已经看过韩愈的《送孟东野序》.其实"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这四句话,我是在一张香烟画的后面看到的!
再大一点,我又看了英国名作家狄更斯的《大卫•考伯菲尔》,我很喜欢这本书!记得我反复地读这本书的时候,当可怜的大卫从虐待他的店主出走,投奔他的姨婆,旅途中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一边流泪,一边掰我手里母亲给的小点心,一块一块地往嘴里塞,以证明并体会我自己是幸福的!母亲看见了,说,"这孩子真奇怪,有书看,有东西吃,你还哭!"事情过去几十年了,这一段奇怪的心理,我从来没有对人说过!
父亲的"野"孩子
当我连蹦带跳地从屋外跑进来的时候,母亲总是笑骂着说,"看你的脸都晒'熟'了!一个女孩子这么'野',大了怎么办?"跟在我后面的父亲就会笑着回答,"你的孩子,大了还会野吗?"这时,母亲脸上的笑,是无可奈何的笑,而父亲脸上的笑,却是得意的笑。
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我从小男装,连穿耳都没有穿过。回福州的那一年,伯母,叔母都说:"四妹该扎耳朵眼,戴耳环了。"父亲还是不同意,借口说"你们看她左耳唇后面,有一颗聪明痣。把这颗痣扎穿了,孩子就笨了。"自此我始终没扎耳朵眼!
不但此也,连紧鞋父亲也不让穿,有时穿的鞋稍微紧了一点,我就故意在父亲面前一瘸瘸地走,父亲就埋怨母亲说,"你又给她小鞋穿了!"母亲也气了,把剪刀和鞋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会做就给她做,将来长出一对金刚脚,我也不管!"父亲真地拿起剪刀和纸就要铰鞋样,母亲反而笑了,把剪刀夺了过去。
父亲经常就带我出去骑马或是打枪。我们骑着马在海边山上玩。父亲总让我骑那匹老实的白马,自己骑那匹调皮的小黄马跟在后面。父亲还教我打枪,我背的是一杆鸟枪。枪弹只有绿豆那么大。
烟台是我们的!
夏天的黄昏,父亲下了班就带我到海边散步,在沙滩上,我们面海坐下,夕阳在身后慢慢落下,红霞满天。对面好像海上的一抹浓云,那是芝罘岛。岛上的灯塔一会儿一闪地发出强光。
一天,父亲沉默地坐着。我挨过去用头顶着他的手臂说:"爹,你说这小岛上的灯塔不是很好看么?烟台海边就是美,不是吗?"这些都是父亲平时常说的话,我想以此来引出他的谈锋。
父亲却摇头慨叹地:"中国北方海岸好看的港湾多的是,何止一个烟台?你没有去过就是了。"
他用手拂弄着身旁的沙子,接着说:"比如威海卫、大连湾、青岛,都是很美的……"我说:"爹,你哪时也带我去看一看。"父亲拣起一块卵石,狠狠地向海浪上扔去,一面说:"现在我不愿意去!你知道,那些港口现在都不是我们中国人的,威海卫是英国人的,大连是日本人的,青岛是德国人的,只有烟台是我们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一个不冻港!"
我从来没有看见父亲愤激到这个样子。他似乎把我当成一个大人,一个平等的对象,在这海天辽阔四顾无人的地方,倾吐出他心里郁积的话。
他说:"为什么我们把海军学校建设在这海边偏僻的山窝里?我们是被挤到这里来的呵。将来我们要夺回威海、大连、青岛,非有强大的海军不可。现在大家争的是海上霸权呵!"
他又谈到他参加过的中日甲午海战:开战的那一天,他身旁的战友就被敌人的炮弹打穿了腹部,肠子都被打溅在烟囱上!炮火停歇以后,父亲把在烟囱上烤焦的肠子撕下来,放进这位战友的遗体的腔子里。"这仇不报是不行的!"父亲看着我说,"我在巡洋舰上的时候,常常到外国去访问。我觉得到哪里我都抬不起头来!你不到外国,不知道中国的可爱,离中国越远,就对她越亲。……"
在这长长的谈话中,我记得最牢,印象最深的,就是"烟台是我们的"这一句。
许多年以后,除了威海卫之外,青岛、大连,我都去过。英国、日本、意大利……我也到过,那时我没有觉得抬不起头来。我觉得做新中国的人民是光荣的!
"烟台是我们的",这"我们"二字,除了十亿我们的人民之外,还特别包括我和我的父亲!
(节选自《冰心散文•往事》有删改)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①百无聊赖 ②诧异 ③虐待 ④埋怨
(2)文章开篇两段文字亲切自然,情意浓浓。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3)请分析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门内是多么使我眼花缭乱的画面呵!我一跨进这个门槛,我就出不来了!
(4)忆及童年读《大卫•考伯菲尔》的情景时,作者说"我自己是幸福的"。她体会到的
"幸福"有哪些?
(5)文中说"的确,我的'野',是父亲一手'惯'出来的。"父亲是如何"惯"我"野"
?
(6)文章再现了作者与父亲海边散步的情景。从父亲的"愤激"之态和"倾吐"之言中,
你感受到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7)深刻而清晰的童年杂忆,饱含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舍 得
①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一天,母亲对先生说,星期天喊你那些朋友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我替先生解释,母亲摇头,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他们带回家来聚一聚。
②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哥们,立刻被几盘小菜和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③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 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
④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密切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要舍得好人一生平安。我们听了母亲的。
⑤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了,在单位的推荐选票上,他的票数遥遥领先。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
⑥这几天天气出奇的煦暖,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一概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
⑦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一个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埋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警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便急着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他忽然抬起胳膊,向母亲庄重地敬了个礼。然后转身,举旗,以我从未见过的飒爽英姿打起标准的手势:杂乱的人群霎时腾出一个空间,两边前行车辆魔法般定住。年轻英俊的警察用还未脱去稚嫩的笑脸看着我,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行走在熙攘的人群中劈开的一条人行道上。车辆静止,行人驻足,世界突然安静,空气里流动着一种久违的温情﹣﹣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⑧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特殊,如此温情,如此厚重的礼遇。
⑨母亲是在跟我第三年查出肺癌的。 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⑩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以及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有些是我见过但不熟悉的,有些是我根本就不认识的,大家神情肃穆,流露出哀伤和不舍。一位老奶奶跟我说,闺女啊,你娘前世积的什么德哟,我这辈子可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啊!(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中的警察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既恪守职责,又人文执法的好警察。 |
B. |
先生意外升职是因为母亲请他的朋友吃饭、给邻居送点心和给同事的孩子捐钱。 |
C. |
我想带母亲出去走走,母亲因晕车拒绝出门。我提议用自行车带她,母亲欣然同意。 |
D. |
母亲得了重症,预感时日不多,但她坦然面对死亡,并教育我要懂得舍得。 |
(2)下面句中加点词表现力强,请品析。
①现在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
②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3)文章结尾处铺陈了母亲葬礼的"大场面",其用意何在?
(4)根据文意,谈谈母亲的"舍"与"得"给人的启示。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的语文老师
曹文轩
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次寻找过,但是再也没有找到过一位这样的女性。
我还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时,她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
然后她又说:"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接着又说:"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前,我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
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请进来坐一会儿。"我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你的那些作文的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
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地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也许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
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
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
(选自2017年第11期《初中生世界》,有删改)
(1)本文叙述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①
②
(2)赏析下面两个句子。
①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
②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清激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
(3)根据语境,谈谈你对"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这句话的理解。
(4)为什么作者认为"我的语文老师"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封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_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 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別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莉君的心被 揪扯了一把。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母亲 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1985年的一场电影
李义文
①明天家里放电影!
②父亲是在晚饭后宣布这一决定的。那时太阳已经落山,屋里光线暗淡下去。
③父亲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混沌在冥冥的暮色中,难以辨寻,但他说的每一个字犹如昨天大舅来家里道喜时炸响的鞭炮,令人震撼和惊喜。
④姐说,放啥电影?没有这个必要。父亲说,咋没必要?你考上大学这是我们刘家的荣耀,是大喜事。姐说,这纯粹是浪费钱。父亲说,浪费个啥?现在都时兴这样。你别理论了,我已联系好了。姐见父亲已安排了,便不再说什么。她知道父亲的脾性,认定了的事他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⑤三年前的暑假,姐收到县一中入学通知书。在我们斋公桥村,一个女孩能念完初中就算了不得了,上高中那只能是一种奢望。
⑥那天夜里,父亲问姐,闺女,想上吗?
⑦姐低着头,没有作声。家里条件差,母亲身体又不好,家里是无法供她上高中的。
⑧父亲对姐说,闺女,只要你想上,爸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
⑨ 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⑩父亲用实际行动告诉姐,他是有能力供她读书的。父亲累完田里活,就去村砖瓦厂拉砖。他认为力气就是钱,力气是使不完的,那钱也就不会断。他把身上的力气变成一张张大大小小的钞票供姐读完了高中。
⑪现在父亲还在村砖瓦厂使力气。在村砖瓦厂,父亲可算是待的时间最长干活最卖力的人了。
⑫每天天微亮父亲就起床,到晚上天擦黑才回来。他身上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完全看不出他有多疲惫。
⑬姐不同意放电影自然也有她的理由。
⑭那天,母亲叫姐去给父亲送午饭。临近正午,骄阳似火,烘烤大地。走了一会儿,姐的短衫就汗湿了。到了砖瓦厂,姐瞧见父亲正拉着一车熟砖从窑洞里出来。他身上落满灰土,脖子上搭着一条看不出颜色的毛巾,身子努力地向前倾,黝黑的脊背在烈日下很是刺眼。
⑮姐的眼睛不禁模糊了。她放下饭盒,上前帮父亲推了一把。
⑯父亲回头看见了姐,笑着说,闺女给爸送饭来了。
⑰等父亲卸完砖,姐说,爸,吃饭了。
⑱父亲用毛巾揩了一把汗,对姐说,饭就放在那儿,你回去歇息吧。我承包的活儿还没完,再干一会儿。
⑲说完父亲又推着小车进了窑洞。望着父亲瘦小伛偻的背影, 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
⑳第二天下午5点多钟,放电影的人就来了,他们早早地扯起了银幕。银幕就像一面布告牌,家里放电影的消息立刻传遍了村里村外。
㉑天快黑了,来看电影的人从四面八方不断地赶来。门前平时沉寂宽敞的禾场变得热闹拥挤。
㉒父亲看着眼前晃动的人群,不知咋的,心里竟有些慌了,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一些熟人向他打招呼或道喜的时候,他只是嘿嘿地笑着,机械地说着"多谢"两个字。
㉓放电影了,全场安静了下来。有的坐着,有的站着,还有的站在凳子上。人们都被电影里的打斗情节深深吸引了。人群中间留给父亲的椅子却是空着的。
㉔父亲在围子外转悠着。他一会儿在银幕底下站一站,一会儿又到后面转一转。他在看他的电影。他的电影就是眼前的人以及这放电影的场景。他甚至觉得这比银幕里的情节更生动更有趣,有时他还在嘿嘿地笑。
㉕姐从人群里挤出来,拉着父亲的手说,爸,去坐着看电影吧。父亲轻轻推了推姐说,我在看咧,你快去吧,别耽误了看电影。姐无奈只好回到原位上。直到电影结束,父亲的椅子还是空着的。
㉖散场了,姐却发现父亲不见了。母亲在屋里找了,没有。妹妹在后院里找,也没有。
㉗父亲上哪儿去了呢?正当家里人着急的时候,姐发现了父亲。
㉘他歪在草垛堆里正打着呼噜。
(有改动)
(1)阅读⑳~㉘自然段,概括在电影放映那天晚上父亲的表现。
电影放映前:①
电影放映中:②
电影散场后:③
(2)请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线处姐姐两次流泪的心理有何不同。
①姐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②姐的眼睛又湿润了。
(3)文章以父亲的一句话作为首段,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下面的链接材料选自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台阶》,请与本文⑩~⑫自然段比较,简要回答这两位父亲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他们的动力分别是什么?
【链接材料】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5)小说中,我们家并不富裕,父亲却坚持为庆祝姐姐考上大学请大家看电影,他为什么这样做?对"父亲"的这个举动,你赞同吗?说说你的理由。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封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_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 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莉君还帮母亲侍弄小菜园。往年,母亲四处张罗菜种、粪肥的时候,莉君都要取笑她说:"没事干!快递一公斤十块钱,比青菜贵两倍多,还要往武汉儿女家快递蔬菜,会不会算账啊!"母亲说:"劳动不休,筋骨不锈。你爸走了,去菜园还能听听鸟唱,晒晒太阳,解个寂寞,你们年轻人不懂的。"这一回,菜园终于派上大用场。莉君跟着母亲收菜锄地,看见菜园里的一株野茶树生出新芽,她憋闷多日的心里,仿佛沁入了一股清气。她终于理解母亲不愿闲在屋里,非要出门劳作的原因。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別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晚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1)选文中哪些事体现了莉君母亲的"能干"?
(2)选文多处运用插叙的写法,请举出一例并简析其作用。
(3)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体会下面语句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母亲说话时的神态或语气,并说明理由。
母亲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
(4)某文学刊物《腾飞》设有"人间亲情""山水游踪""人生感悟""古今论坛"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分别从选材和主题的角度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