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美丽的藩篱

    1954年春天,我12岁,在北京隆福寺小学上学,有一天,学校停课,老师带领我们到猪市口大街南边参加义务劳动。那一片地方现在广为人所知,就是中国美术馆所在。记得那一年还没有修建中国美术馆,只是拓宽马路,好把从朝阳门、东四到沙滩一直通往西四的道路疏贯。工人师傅们已经把那一片地方的房屋拆卸得差不多了,参加义务劳动的人们只需把一些未及清理的砖瓦碎木集中到指定的地方去。

    到了工地,只见早已有很多大人在其中忙碌。那时我系着红领巾,在老师带领下干得满头大汗,一身是灰,却满心高兴,生怕落后。

    我正忙着把一摞砖头抱到指定的集中点去,忽然看到了我的妈妈,吃了一惊。因为清晨妈妈给我热早点时,并没有说起来这地方参加义务劳动的事呀!但是我很快也就想明白,一定是我上学以后,街道上才通知居民们来义务劳动,好各方齐心协力,把那片拆迁地的清理工程抢完。妈妈年轻时当过小学教师,那时却成了家庭妇女,可是她热心街道工作。妈妈当时年过半百,相当胖,干起搬运杂物的粗活自然十分吃力,脸涨得通红,可是她满面春风,仿佛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我家自1950年从重庆迁到北京以后,眼见着北京市政府疏浚什刹海、翻修下水道、增敷自来水设施、开辟一条又一条的公共汽电车线路……爸爸妈妈提起来总是赞不绝口,现在能亲自参加提高首都生活品质的工作,妈妈那种心甘情愿的劲头,自然体现在每一个动作里。

    我望见了妈妈,而且,妈妈一定也望见了我,我伸长脖子,身体前倾,使劲朝她挥动手臂,张大嘴做着口型,拼命地向她显示:嘿!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劳动呢!”可是,令我非常失望并且惊诧的是,妈妈眼光从我身上掠过时,却仿佛是看到一个她并不认识的孩子,倒也不是冷淡,她脸上分明有着微笑,然而那只是看到任何一个参加义务劳动的少先队员时都有的微笑,而不是我所期盼的那种看到她最心疼的幺娃儿的特殊笑容!我几次试图接近她,并且频频以夸张的肢体语言以期引起她的关注,然而她却依然不给我哪怕只是表情上的一个小小的特殊回报!惶急中,我一个趔趄,跌倒在地,磕破了腿,我恨恨地望着那边的妈妈,心想难道你还不来管我吗?可是,她却直起腰来,耐心地跟一位去问她什么事的老大爷解释起来……班主任老师赶过来,扶起我,并且忙带我去找卫生站清洗伤口、涂红药水。

    当时的我,怎么也弄不明白,妈妈为什么在义务劳动的工地上不格外地关照我。那天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正在厨房里烧我最爱吃的豆瓣鲫鱼……晚饭前,她仔细查看了我腿上磕破的地方,说不要紧的,又嘱咐我先洗个脸再吃饭,晚上要洗个澡……晚上洗了澡,我忙着赶作业,也就没有问妈妈,为什么在那工地上,她对我视而不见?

    这事我始终没有追问她。其实越到后来,越用不着问。这类的事后来经常出现,都很细小,形态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飘落积累,使我的认知越来越澄澈清明:妈妈一再地在我生命的活动空间中,设置出无形的藩篱,使我懂得,藩篱的一边,是我们温馨的家,在这个区域中,我尽可享用亲情,悠游自在,甚或偶尔撒娇使性;而藩篱的另一边,是公众社会以及他人所在,我要从小懂得,在公众社会中不可仗恃或依赖亲情温恤,并且一般来说他人不可能,也无义务给我以“幺娃儿“式的宠溺优待,我一天天地长大成人,应尽早习惯于在公众社会中奉献,学会与他人耐心磨合,艰辛劳作,独立生活!

    在我17岁离家独立生活之前,妈妈给我以深刻的影响,她为我设置的籓篱,是无形而美丽的,这是她给予我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我的人生已过中途,回顾往事,我有许多的错失,有时甚至是重大的失误,然而,托庇于妈妈给我的教养,我从来没有犯过公私不分,或人我不分的错误,并且,我总是能像她那样,在把自己家藩篱内的东西贡献给藩篱外的社会和他人时,只觉得欢愉,而视任何将藩 篱外的公家或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为奇耻大辱。1988年,电脑在中国还是相当稀奇的东西,一位大款朋友送了我一台电脑以助我写作,我毫不犹豫地将那台电脑捐给了当时我任职的单位.恰在那一年,妈妈不幸在成都仙逝,我在流泪祭奠妈妈时,心中告慰她说:“您为我设置的人生藩篱,我要再传给您的孙子,那将是常青的,美丽的藩篱。

(选自2015年第18期《读者》,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文章标题“美丽的藩篱”的含义。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的两处划横线的句子。

A.我伸长脖子,身体前倾,使劲朝她挥动手臂,张大嘴做着口型,拼命地向她显示:“嘿!我在这儿呢!我在这儿劳动呢!”

B.这类事后来经常出现,都很细小,形态不一,含蓄微妙,然而如雪花飘落积累,使我的认知越来越澄澈清明。

(4)文中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5)理解文章结尾划浪线句子的作用。

(6)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妈妈为儿子设置人生藩篱的做法?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看法。

来源:2016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做一个寥若晨星的少年

①我当过很久的差生,尤其是在进入初三之后。初三那年新开了化学课,第一次考试我只考了19分。可我并没有在拿到成绩单的时候感到羞耻或难过。未来那么远,成绩有什么用呢?考重点高中?考重点大学?那好像本来就不属于我吧。我不是个叛逆的学生,我只是对成绩“无能为力”﹣﹣就抱着这样消极的想法,我把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荒废掉了。

②生活的转机是从那年的12月开始的。原来的班主任生病住院,我们班换了新的数学老师兼班主任。自他带着“冷血”与“铁血”来到后,整个班就此陷入低气压。新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早晨六点到校,先到操场上跑步再早读。如果迟到了,不仅要加跑两圈,还要罚站一节课。全班同学都敢怒不敢言,患有“早起困难症”的我更是叫苦不迭。

③我本来数学就不好,他上课又喜欢叫人到讲台上做题,我就坐在讲台前面,时刻面临被点名的危险,所以比一般同学还害怕他。如果远远地看见他,宁肯绕整整一个大圈再进教室,也不愿和他打照面。

④他上任之后的第一次数学考试,我忘了自己到底考了多少分,只记得满纸都是红色的斜杠。后来才知道他批试卷从不打错号,都是斜斜地画一杠,简单粗暴。

那次考试之后,他挨个儿找同学们谈话,叫到我名字时,我惴惴不安地捏着衣角百般磨蹭,提心吊胆地走进办公室,他却没有训我,只是看着我满是红色的试卷时轻轻叹了口气。我没想到平时凶神恶煞的他这么和蔼,也没想到他在帮我分析完各科成绩之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了那么一段话。时至今日,那段话仿佛仍然在耳边。老师说:“有些人凭着家庭和出身,不需要努力就能过上好的生活,但我们不行,对吧?我们得非常努力,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对吧?”如此简单的两个问句,让我的耳朵烧红了一圈。

⑤他没再多说什么,就让我回去了。那一路,面对平时最熟悉的走廊,吵吵闹闹的同学们,我紧紧地攥着手里的试卷和成绩单,第一次觉得内心溢满羞愧和内疚。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作为一个家境一般资质平常的女孩,你没有放肆的资本,你得用自己的双手去争取另一种生活。

⑥没人知道,是从那天之后,我才变成了另一个人。

⑦我不再在课间偷懒,开始缠着同桌帮我检查作业。每天都抽出一节自习课赖在化学老师的办公室里恳求他给我讲解习题。尽管他不耐烦,但我仍然锲而不舍地问了下去,求他给我讲第三遍第四遍直到我再也不会做错。我也不再躲着班主任,甚至主动要求去讲台上做数学题,就算全班同学都做完了我还在讲台上苦苦地演算,但我总算克服了自己的恐惧。

⑧几个月悄然而逝,很快就迎来了中考,我只记得自己化学考了满分,总分也挤上了重点中学的分数线。

⑨许多年后,我在毛姆《生活的道路》一文中看到他写道:“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由环境决定的。他们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不仅逆来顺受,甚至还能随遇而安。我尊重这些人,可我并不觉得他们令人振奋。还有一些人,他们把生活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这样的人虽然寥若晨星,却深深吸引着我。”

⑩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怎样逆袭了自己的中学时代。我们的命运从来不是上天注定的,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堆叠出自己的未来。希望你也有相同的勇敢,像毛姆说的,做一个寥若晨星的少年。

(1)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选文中的老师教育学生有自己的方法,请概括写出能表现这一特点的情节。

(3)根据选文④⑤段内容,概括出“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内容

走进办公室

没被老师训斥

聆听老师教导

回味老师的话

心里

  

  

  

  

(4)选文第⑧段中的加点词语“挤”有什么表达效果?

(5)选出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  

A.选文第③段中的“所以比一般同学还害怕他”写出了“我”对这位新老师的畏惧,并且直接表现了老师的严厉。

B.选文第④段刻画老师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两种描写方法的综合运用,使人物形象更鲜明突出。

C.选文第⑥段在内容上突出了“我”要改变的决心,同时在结构上既与前文相照应,又与标题相照应。

D.“寥若晨星”的意思是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里,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的人像早晨的星星那样稀少。

(6)选文给我们带来多方面的启示,请试着写出三条。

来源:2016年辽宁省铁岭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火车上的相遇

①大二的时候,他的生活就像一幅乱七八糟的调色板﹣﹣逃课、喝酒、玩网游、谈恋爱。很忙,但都与学业无关。

②颓废、不求上进,他自己并不是没有警醒,只是计划容易,执行好难。他还是会隔三岔五地玩个通宵。

③暑假,他原打算在学校补补功课,再打份工,可是朋友又邀他参加同学们的假期游。无奈,他只好再次搁置计划,登上了开往西安的列车。

④正值暑运,车上人满为患,他们只买到两张卧铺票。大家只好轮换去休息,余下的就在硬座车厢里打扑克,玩得不亦乐乎。

⑤列车在他家乡停靠的时候,看着窗外熟悉的风景,听着浓重的乡音,有那么一刹那,他想起了在家务农的父母。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一切都好,让他放心。他于是也就真的放下心来,不再惦记……想到这里,他有些走神,直到有人催促他发牌,他才又沉浸到游戏中。

⑥凌晨三点,他带着浓重的困意去卧铺车厢休息,人太多,走道里挤满了困倦不堪的人们,有好多农民工模样的人头枕在编织袋上。昏昏沉沉地进入梦乡。

⑦在一节车厢的连接处,小小的空间里,人们横七竖八地或坐或躺。他忽然像针扎一样,大声叫起来,只见他的父亲蜷在角落里,背倚着包裹,微仰着脸睡着。

⑧世界很大,有时却又很小,他竟会在这里和父亲相遇。

⑨父亲看见他也大吃一惊。父亲说,他是去郑州的建筑队干活,农活忙完了,正好出去转转。望着父亲皱巴巴的汗衫,乱蓬蓬的头发,黝黑苍老的脸,他知道父亲故作轻松的话语,是不想让他担心。

⑩父亲问他去哪里,他嗫嚅着说出行程。父亲却鼓励他,年轻人就该这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想到亮红灯的功课,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

⑪他劝说父亲不要再出去做工,父亲说,劳动惯了,闲不下来。父亲从不在他面前诉说生活的苦,他也很少想过父亲的付出。现在,在这个拥挤不堪的列车上,看着年老的他背着行李外出做工,他心里涌起一种难言的酸涩。

⑫那晚,父亲在他的卧铺位上睡得很香。送父亲下车后,他发现自己的口袋里多了200元钱,两张皱皱巴巴、浸着汗渍的钞票,让他觉着沉重、烫手。

⑬他忽然就没有了出游的兴致,那场旅行,他的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满是皱纹的面容。

⑭从风景区回来时,他在父亲打工的城市下了车。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⑮在郊外的建筑工地,他见到了正在忙碌的父亲。工地刚施工不久,楼房才建起一层多高。在机器的轰鸣声里,父亲正踩着用木板搭起的脚手架,叮叮当当地捆扎钢筋。看见他,父亲急忙从脚手架上下来,心疼地责备他大热天里来工地做什么。看着父亲湿透的汗衫,被暑热熏得黑红的脸膛,他直觉着嗓子发堵,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从他脸上滑下,流进嘴里,咸涩的苦。

⑯正说着话,有工友从身边走过。父亲自豪地介绍:“这是俺上大学的儿子。”那工友又问在学校学的啥。“念的是计算机,开学就大三了。”父亲大声回答,又侧头看看他,一脸欣慰的幸福的笑。

⑰他心里五味杂陈,想想那两门挂科的功课,无地自容。

⑱他在工地呆了两天,才知道,那天父亲在火车上把仅有的钱都留给了他,现在的生活费是拿工钱代扣的。天气那么热,每天强体力的劳动,简单、粗糙的饭菜就是父亲全部的生活内容,他苦劝父亲回家,他留下来做工。父亲有些生气:“俺是干庄稼活的,这点累算啥,这哪是你读书人呆的地方,你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比啥都强。”

⑲这些年,他变得浮躁无比,忘记了自己的来处。如今,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

⑳那个暑假是他最难忘的一个假期,他感觉突然长大、成熟了许多。从此。他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和从前顽劣的他判若两人。

㉑多年后,当他和父亲聊天,还常常会提到那年夏天。只是,他没有告诉父亲,如果没有那次火车上的相遇,他不知还要挥霍多久的时光。

(1)请简要概括在“火车上的相遇”前后各写了什么内容。(4分)

  

  

(2)根据要求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作用。(6分)

①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⑩段中划直线的句子。

他嗫嚅着说出行程。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⑭段划波浪线的句子。

天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暑气滚滚,空气里冒着干渴的味道。

(3)通读全文,理解“父亲烈日下的汗水,一滴一滴溅在他心里,唤醒了他沉睡的心”一句的含义。(3分)

(4)结合选文中的具体内容,分析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100字左右)(4分)

来源:2016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3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人鸟相亲

黄阔登

①几年前,我搬至营区一隅的小楼。楼前是一片钭山坡,上面生着枝干劲的老槐。这片槐林是乌儿的天堂,麻雀、野鸽、喜鹊、簧鹂、斑鸠等,还有些叫不上名的鸟儿。

②晨哦初露时,鸟鸣声便从槐林传出,如含着露珠的轻音乐,柔润地漾进我的卧室。

③鸟儿天生就是音乐家。瞧那活泼俏丽的黄鹂,宛若树冠中跃动的鲜亮花朵,其声轻快悦耳,仿佛小溪的叮咚声;体羽顺泽的斑鸠,伶俐的模样招人爱,一连串重复的咕咕声虽不高亢,却好在干净,节奏感十足;气字轩昂、容貌高雅的喜鹊,常伫立在最高的枝头,喳喳的鸣叫略带金属质感,又不失婉转,闻之让人心悦。

④白天写作,思路“打结”时,我就停下手,倾听一会儿鸟鸣,脑中的灵感随即就能在键盘上嗒嗒成行。

⑤为了感激这些精灵每天都带着美好的啼唱如约而至,一天,我在阳台上的竹篾盘里搬上米粒和干虾米,再放上两个盛满水的浅口杯,希望以此款待它们。

⑥第一日,没有鸟儿来,第二日依然没有,直到第三日下午,才有一只麻雀前来“侦察”。

⑦只见它从树上飞到阳台上,跳跳转转,明亮的小黑眼珠频率极快地扫描着四周的一切,十分警觉。刚啄了一粒米,它便“嗖”地飞走了。原来窗台上的一本书被风翻开,动静惊了它。

⑧几天后的一个上午,一下子来了好几只麻雀。水足饭饱后,它们倒不急着走,而是在阳台上跳跃相嬉,好似在评论这顿荤素搭配的“大餐”。

⑨日子悠走,光临阳台的不再只是麻雀,其他鸟儿也多了起来。它们慢慢熟悉了我的存在,明晓我并无恶意,因此即使看到我,也不再惊恐。

⑩人亲鸟,鸟亦亲人;人有情,乌亦有情。也许是它们渐渐明白了我的心意,只要我在

阳台上放好食物,它们就会呼朋引伴落到阳台上“聚会”,有时还会到玻璃窗前扑棱一下翅膀或轻啼一嗓,仿佛在与我打招呼。

⑪望着窗外那些跳来跳去、欢畅啄食的鸟儿,自己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欣慰:我有好多鸟朋友了。我发觉,自从与鸟儿交上朋友,槐树上面朝小楼啼鸣的鸟儿越来越多。有时,它们瞧见我,啼呜中甚至会有点儿欢欣的变调﹣﹣不知是我的心理作用,还是果真如此?

⑫心存一份坦诚和善意,人鸟之间何尝不可以传情达爱呢?

(选自《光明日报》2016年5月13日。有删改)

(1)选文第⑤﹣⑪段写出了人鸟相亲的过程,请结合选文补写方框中的内容。

我给鸟放食物﹣﹣①  ﹣﹣几只麻雀来“大餐”﹣﹣②  ﹣﹣我有好多鸟朋友

(2)选文第①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中划线句子。

瞧那活泼俏丽的黄鸸,宛若树冠中跃动的鲜亮花朵,其声轻快悦耳,仿佛小溪的叮咚声。

(4)选文结尾段落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结合选文内容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来源:2016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沙漠之花

①美国加州之南的棕榈泉是一座在沙漠上凭空建造的小城。城边有个沙漠动物园,也是凭空而造的。说是动物园,其实也包括了许多植物,它们都是从世界几大沙漠中请来的客人。这片本来人烟稀少的沙漠,因有了它们而有了旺盛的人气。高大的棕榈树,或是各式各样的仙人掌,在别处也可以看见,并不新鲜,最让我惊叹的是那些沙漠之花。

②在沙漠灿烂无比的阳光,一年四季都灼热烤人。城市的花园里,假使夏日晌午有这样的阳光,芙蓉花们定会变得无精打采,牡丹、芍药们也会垂着头,把脸颊尽力藏进绿色的裙裾里……而这里,沙漠之花不但不躲避阳光,反而像牵牛花和向日葵一样,把每一片花瓣都冲向阳光,让每一簇花心里都装满加州的阳光。

③沙漠里的仙人掌,在这里开着红色、黄色、白色和橙红色的花。另一种硕大的仙人球上密密麻麻地开放着菠萝形状的花,它们拒绝分散着开,而是手挽手肩并肩簇拥在一起。每一朵花尖上都矗立着一枚长长的刺,像是卫兵握着一柄柄剑戟。

④我第一次见到了茛苕。这种花叶用在欧洲建筑中最常见的科林斯柱头的雕刻花纹里,其对称的古典之美,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流行。如今,在那些仿古的西式建筑甚至家具中依然经常可以见到。茛苕名字古怪,远不如其花叶美丽,但它却属于沙漠之花中的贵族。它锯齿形的叶子,在风中摇摆,像跳着细碎的小步舞曲的精灵。它金红色细长的小花,随叶子一起摇头晃脑,像抱着古老乐器为舞者伴奏而自我陶醉的乐队。

⑤在这里所见到的花,大多是草本,也有灌木,最多的是墨西哥刺木。这种刺木才真的像马鞭,细长而柔软,温柔而多情,带着无伤大雅又有些撩人的刺。它的花朵都是顶在刺木的顶端上,像是丹顶鹤头上的那一点红。只是,那一点红花,是茸茸的,弯弯的,带一点点的尖儿,如果再大一些,就更像圣诞老人头顶上的那顶红帽子了。

⑥在树上开花的,有一种叫烟树。远看,真的像是一片蒙蒙的烟雾。近看,它的枝条上没有叶子似的,大小每一枝都像海葵向四周伸出的触角,细细的,软软的,晶莹剔透的灰白色,如同蒙上一层清晨的霜。或许它的枝条就是它的叶子,它的叶子就是它的花。

⑦另一种在树上开口的,名字音译为帕洛弗迪。它的花开在树的顶端,一片灰黄色,并不鲜艳,但面积很大,铺展出一片。由于枝干比烟树要高,在一片低矮的花丛中,它的花迎风摇曳,像是挥舞着一面单薄得几乎透明的旗子,力不从心却并不甘心地与浑黄的浩瀚沙漠进行着对话。

⑧还有好多我不知道名字的沙漠之花,我真想一一查出它们的名字,描绘出它们的样形状。它们有的开着细小球状的花,有的开着细长穗状的花,有的开着扁扁耳朵样的花,有的开着软软长须样的花,有的开着雪绒花一样茸茸的花……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多,这样小,又这样神奇的沙漠之花。

⑨面对它们的色彩纷呈,我竟然一时理屈词穷一般,找不出更合适的语言去形容。忽然想起一位陌生的作者写过的话:“只有小孩子们的心里才能想象得出来,只有他们的小手才画得出。”

⑩这些花富于远离尘嚣的童真,拥有未曾经历都市化改造过的纯朴。、沙漠恶劣的环境,磨炼了它们,也成就了它们。它们就像旷世的隐者,远离着我们。它们又像静心的修炼者,在沙漠中曲折跋涉了很长时间,怀揣着相当美好的想法。它们无意争春和走秀,也不管云起云落,只管自由自在地花开花谢。

(1)作者从哪方面描写沙漠之花的外在特征?

(2)第②段写城市花园里的花有何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欣赏第④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理解第⑩中画直线句子的含义。

(5)请采用第⑥段的描写顺序,写一种你喜爱的植物。(文中出现的植物除外;字数不超出所给字格)

来源: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灿烂的红柳花

①戈壁沙漠中的红柳开的最灿烂的夏日里,我们去新疆最边远的且末县。

②走到半路,轮胎被锐物扎破,我们只好换上唯一的备用胎。这时,距离我们抵达的目的地还有几百公里,如果路上再有点问题,就没有办法了。

③我们把车开到人居集中的路边,正要找个人打听修轮胎的地方,一位大约五十岁的汉子骑着摩托车驶过来。我们刚一张口,那个汉子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可以用摩托车驮着坏轮胎去修理,修好了就给你们送回来。”他的干脆利落,反而让我们起了疑心,万一是个骗局,轮胎可就有去无回了。我们迟疑地打量着他,只见这个汉子民工打扮,两道浓眉下一双眼睛清澈透亮。我虽然心里有些不踏实,但和司机交换了一下眼神,还是同意了那人的做法。

④我们在路边等了两个多小时,不见那人回来,心里有些发毛。忽然,摩托车的轰鸣声,打断了我们的猜测,那个汉子真的回来了。轮胎拴在摩托车后座上,那个汉子满头大汗,路上飞扬的尘土把他的脸弄得灰蒙蒙的,但那双眼睛依然清澈透亮。

⑤他下车后,有些气喘地说:“让你们久等了,修理铺的人吃饭去了,找了一阵子,这才修好。”说着他把修好的轮胎递给我们,又递给我们一只半新的充气筒。我们要给他修理费和充气筒的钱,他执意不要,若无其事地说:“修理铺是我亲戚开的,只是花了点工夫,材料不值钱。那只充气筒放在家里也没什么用,送给你们应急吧!”反复推让之后,他还是没有收下我们的钱。

⑥我们在向他表达谢意时,问了他的尊姓大名,他只说姓王,说完骑上摩托车调头就走了,消失在飞扬的尘土里。我忽然想到,在整个过程中,他并不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一副见多识广的样子,好像我们曾经相识……

⑦真是“祸不单行”,返程的那天,在茫茫胡杨林里,汽车在一个急转弯处失去了控制,四轮朝天。我和另一位轻伤的同事拖出了另外两位伤势较重的,拦住一辆车,车上的人二话没说,就把重伤员送往油田医务所急救。但由于我们所处之地偏僻,手机没有信号,剩下我们两个人只得托过路人捎信求援。晌午的胡杨林异常闷热,地上的小虫子爬来爬去,蚊子似乎铆足了劲,成群结队地“问候”我们,风好像睡着了,一点动静都没有。偶尔路过的车辆,临近出事地点,放慢一点儿速度,又疾驰而去。

⑧太阳移到了西方。我们坐在地上,背靠着树干,呆呆地任凭塔里木的热浪蒸煮和蚊子亲吻。就在我们又累又饿昏昏欲睡的时候,一辆半旧的北京吉普鸣着喇叭,停在我们附近。一位扎着花头巾,上穿粉红色花格短袖上衣,下着花裙子的中年维吾尔族大嫂从车上下来,一名汉族司机帮她从车上拎下两包东西,向我们走来。

⑨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维吾尔族大嫂用不太流利的汉语一边招呼我们吃饭,一边回答我们的问题。原来,她是路边开饭馆的,听过路的人说这里出了车祸,就做了饭菜,拦了养路段的车,和司机一起给我们送来了吃的。吃完饭,那位大嫂嘱咐我们不要担心,她已经托人送信到县政府,会有人来救援我们的。

⑩说罢,她和司机上车,我们诚恳地躬身谢别。吉普车拐了个弯儿,消失在一大片开得正艳的红柳花丛后面。我们张望着那簇红柳,目光久久不愿移开。

⑪红柳在戈壁大漠无人栽培,独自生长的灿烂的红柳花自由绽放,丝毫没有取悦于人的意思,它的美是自然流淌的,让我总是想起那些在沙漠中帮助过我们的人……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第二至六段所写的事件。(3分)

(2)选文第三、四两段两次写汉子的眼睛“清澈透亮”,请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这样写的用意。(3分)

(3)选文第七段画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下面A、B两句的表达效果哪句更好?说明理由。(4分)

A.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一盆拉条子面,一盆香味扑鼻的炒菜,一壶茯茶,几个盘子和茶碗,几双筷子。

B.那两包东西摊在一块树荫下的平地上,有吃的,有喝的,还有碗筷。

(5)结尾段有什么含义?(4分)

(6)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3分)

A.选文以“灿烂的红柳花”为线索,讲述了我们去且末县途中的见闻。

B.选文第二段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起因,为下文写我们出车祸做了铺垫。

C.选文的第五段中对那个汉子进行了语言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他的细心周到。

D.选完第七至十段写了维吾尔族大嫂和路人帮助我们,有详有略,突出了中心。

来源:2016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声“喵喵”

黄咏梅

①小黑弟弟目测不到一岁。遇到他的时候,肚皮瘦得像刀片,通体黑毛都遮盖不住一身骨架,如果不是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他看起来有点凶。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在我们单元楼下徘徊,而且不怕人,懂得朝人喵喵,释放出与人社交的信号。

②小黑占据了我们楼下的地盘,朝每个进出的人“喵喵”,以此获得善良的人的喂食。每天吃过晚饭,我用一次性纸碟装上猫粮,下楼如果没看到他,只要稍站片刻,朝着远处喊几声“小黑”,必能看到一条黑影,屁颠颠一路小跑过来,边跑边“喵喵”,发出因为跑动而发颤的欢叫。我不确定他是否知道“小黑”就是他,他应声而来,跑到跟前,先是用脑袋蹭我的腿,接着在地上打滚,朝我亮出他隐秘的肚皮。如果我故意逗他,不把食物放下,他就会双腿直立尽量站得高高的,用两只圆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我,萌态可掬,叫人不忍再捉弄他,乖乖将食物送上。放下小黑的食物,我会在小区散步消食,留他独自享受美食,走出好几步远,还能听到他咀嚼时发出嗷嗷的满足的声音,我的心情也随着生起岁月静好的满足。

③如此喂养有一个多月,眼见小黑的肚子慢慢圆润起来。有一天,把食盆放下,照常去散步,不到一百米,想起忘戴耳机,又折返回家。走到楼下,竟然目睹到一场战争。在小黑的食盆边,一只花脸猫,一只大黑猫,距离小黑不到一米的地方,发出此起彼伏的呜呜叫,叫声震天响。三猫对峙,小黑从小小的胸腔发出压抑的鸣叫,只坚持了一会儿,寡不敌众,仓皇逃窜。我赶过去,那两只猫见人即闪。食盆里还没吃到一半,我呆呆地站了一会儿。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在我转身看不见的地方,原来是一次次争食之战。我朝远处喊“小黑”,这次,等得久了一点,那条小黑影还是欢呼着回来了。

④此后,我喂小黑,都站在他身边为他赶走同族的现觊觎,以家长的身份撑腰,直到他咽光最后一口粮。但我万万没想到,这种做法给小黑带来的却是灾难。

⑤我们这个单元楼因为小黑的食盆成了猫族的战场,他们抢地盘,先是低声商量,互不妥协,然后高亢地威胁,继而大打出手。有人投诉我喂流浪猫,弄得猫犬不宁。我自知理亏,于是想了个新办法,将小黑引到远离单元楼的一个河涌边,那里没有住宅区,估计他的同族也不会在那里出没。

⑥没想到在河涌边吃过几次,又被那只每日盯梢的花脸猫跟过来了。出于一种护亲扶弱的人类本能,我竟然狠心地捍卫着小黑的食盆,从不容许花脸猫挨近半步。直到有一次,花脸猫看着大块朵颐的小黑,竟然朝我发出两声低低的“喵喵”,她叫得很陌生,似乎是在模拟小黑的叫声,眼中闪烁出一种软弱的光。我不止一次看到过她朝小黑叫嚣的样子,毛发耸起,目露凶光,眼前的她跟那只母夜叉判若两猫。这叫声使我对她产生了歉疚。人总是容易被那些向自己低头甚至谄媚的姿态俘虏。动物从来没有这个法则,它们按照自己的天性攻击、争夺、死守,直到头破血流也不明白。

⑦那次之后,我打定主意,带上两个食盆,一只给小黑,一只给花脸猫。但是,我这个想法最终没有得到实现。我再也没看到过这两只猫。几天之后,我在楼下一块隐秘的石头上,找到了小黑弟弟。他死于一盘掺入了毒药的甜蜜诱惑,死于对人的信任和依赖,而不是同族的威胁。

⑧我自责过很多次,如果不是我为小黑弟弟养成的这种“习”与“惯”,就让他接受自己的宿命,像成千上万的流浪猫一样,觅食、争地盘,苟延残喘两三年,最终死于饥寒交迫,他会不会更快乐?如果是的话,那他朝我毫无保留地打滚、翻肚皮的那些时刻,是不是就不能称之为快乐?对于他来说,我是多么危险的存在。

⑨事实上,现在我走在路上,遇到一只惊慌避闪的流浪猫,我只敢用余光去追随,假如它朝我“喵喵”叫,我就会狠着心转身,逃得比它们还快。我怕自己那些垂手给出的善与爱,施予的不是简单的一饭一水,而是更多的伤害。我暗自发誓,如果可以选择的话,下辈子当一块石头好了。然而,石头也有可能会遇见猫儿们的一次次弥留之际,那么,如果这真是一种宿命的话,我想,我转世的那块石头,一定会释放出自己最大的热量,温暖地拥抱它们。

(选自《文学报》2019﹣03﹣﹣07,有删改)

(1)阅读文章,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每处不超过10字)

小黑的境遇

作者的态度

瘦弱可怜,楼下徘徊

主动将食物送上

  

以家长身份撑腰

争抢地盘,大打出手

  

  

自责,躲避流浪猫

(2)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他应声而来,跑到跟前,先是用脑袋蹭我的腿,接着在地上打滚,朝我亮出他隐秘的肚皮。

②花脸猫看着大块朵颐的小黑,竟然朝我发出两声低低的“喵喵”,她叫得很陌生,似乎是在模拟小黑的叫声,眼中闪烁出一种软弱的光。

(3)文章没有交代花脸猫的下场和去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本文标题有什么妙处?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来源: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0-12-31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散文,完成下列各题。

红朵百合

罗瑞花

       当泡桐街的泡桐树下摆满了菜蔬苗和花木苗时,我心里就会激动起来,上班下班,总会停下脚来瞧瞧它们,问问它们的名字、性情。

       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这盆百合像打过“九二零”的芹菜一样高瘦,七片长长的绿叶,两根圆圆的长茎,几个人在围着赏看,都嫌它太高,走了。

       但我还是被它绿色长叶中的四个红色花苞吸引了。这四个花苞两大两小,长在一根长长的圆茎上,十字形相对,两个较长,显出即将开放的架势,另两个相对短小,刚打苞。更令人憧憬的是在绿叶中还长出了一根矮的圆茎,仿佛一支向上直立的毛笔,笔头长长的,透着点暗红色,我感觉这也将开出一茎美丽的百合。

       戴着斗笠的老妇人走过来,笑着对我说:“我只是种菜苗卖,没想到菜园边野生了这几棵花,它们荫了我的菜,抢了菜的肥料,我要把它们卖了。”

       我被老人逗乐了,买下了这盆百合,淋着雨把它抱回了家。

       这个暗红色的塑料盆实在太不配我的红朵百合了。我在阳台上找来一个黑底描金的陶盆换上,捧着它摆到阳台的花架上,摆到窗口的桌子上,都觉得高了,又挪到玻璃茶几上与小金鱼缸排在一起,终于觉得妥帖。于是,端着饭碗看它,捧着茶杯看它,甚至握着阅卷笔看它,越看越觉得它就该这样高挑,可以不必弯腰,彼此平视。

       改完学生考卷已是晚上零点,家人都睡了。我开了客厅的灯去倒茶,发现茶几上的百合竟然也没睡,那个大的花苞优雅地绽放了。我兴奋地跑去告诉爱人,爱人说他关灯的时候还没见它开啊。噢,我的百合,你是等客厅的灯关了后才开的吗?你是害羞吗?我欣喜不已,睡意全无,坐在百合身边看它。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朵,六瓣,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苞也鉚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是谁在吹呢?应该是百合自身的生命力吧。即使今天被老妇人卖了,被我移栽了,也阻挡不了它的蓬勃,花的开放是没有理由的,它只为开放。

       我想起“夜惜衰红把火看”的白居易,想起“故烧高烛照红妆”的苏轼,还有那个“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的川端康成,不禁笑了,只要花开就没有寂寞。在这静谧的夜里,花朵绽放得更肆意了,每个花蕊都带上了黄粉,那朵将开未开的花又吹大了点,花瓣没先前那样黏得紧了,有一处已松开,看来,今晚,它是一定要开的了。另外的两个花苞也像两根小蜡烛一样向上挺起,焕发着生命力。

       早晨醒来,我直奔百合。呀,第二个红朵真的开了,和第一朵仿佛双胞胎一样,开在花托的两边。我兴奋地回到卧房找来手机,先给整株百合拍照,再给那两个红朵来个特写,我担心我的文字保留不了它的鲜美。

       太阳从窗格射进来,我忙把百合搬到窗前的桌子上,我已经明确地感觉到它在积蓄力量准备开第三朵了。它是多么知道安排自己呀,它一朵一朵地开,不急不躁,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生命的春天。

       在百合的身旁,我也安静下来。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

(选自《人民周刊》2020年第7期)

(1)请简要概括全文的内容。

(2)围绕“红朵百合”,“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3)品析语言。

①在一片嫩绿里,竟然摆着几盆花,粉红的绣球、紫色的鸢尾,还有一盆红朵百合。(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②它开得那样热烈,完全绽放成了一个巨大的喇叭,花中的七根花蕊也舒展开来,跟它对称的花苞也铆着劲,越来越大,仿佛一个正在被吹进气的气球,慢慢地膨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4)请简要分析文中画线处引用诗文的作用。

(5)你对文末“现在,我只等第三朵,老四,你睡你的吧;至于另一枝,不着急,春天才刚刚开始呢”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来源:2020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惊叹,由“吁”到“芋”

冯杰

       在我们北中原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里,你就是把全部的龟片翻个底朝天,也找不到这个小小的“芋”字,文字比它本身走来得要更晚一些。

       我开始把它的来历想象成一出乡村传奇:

       最早,是在很远的一天,我们北中原的先民在田野或荒无人烟之地苦旅,忽然,看到了那种未曾见过的大叶子,于是,发出惊叹的语气词﹣﹣“吁!”

米豆的批注①:“吁”这个感叹词,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哇”,朗读时声音可以由低到高再到低,而且拖得较长,是一种惊叹的语气。

       再于是,这种植物就开始叫“芋”了。这就是它的来历。

       当然,还得给汉字戴上一笠遮雨的草帽。中国汉字有个规律,凡带草字头的,都是绿颜色的汉字,能发芽的汉字,能种下的汉字。

       这是我赋予这种植物诞生记的小引子,自然是禁不起推敲的。我只不过想用文字把它打扮一下,好让芋穿着一面面大绿叶子出场而已。

       芋因充满乡土情结而可入画。我是首先看到齐白石画的芋叶,其后,才看到真芋的。在一方小小的邮票上,那芋的肥大枝叶几乎延伸到方寸之外了。滴下的露水,正在深浅分明的墨叶上流淌。一边,还有两只歌唱秋风颂的蟋蟀。

       初春,母亲常常会在集市上买些小芋头。大的煮熟,让我们蘸着小碟子里的白糖吃。小的也不丢,留下来。我看到一小筐里放着一堆小芋头,一个个顶着绿芽。原来母亲要种。

米豆的批注②:母亲种小芋头,可能是想把喜欢的稀奇食物留在一家人的生活里吧。

       芋头开始在院子里发芽,抽枝时还要随着培土。等到长大时,芋的风姿有点像陆地上生长的荷叶,大叶子在晚风中缓缓摇曳。有串门的人也“a.吁﹣﹣”:

“你们怎么种了一院子藕啊?“

       中国的芋头可能要数广西荔浦芋头最大最好。据说过去都是“贡品”。母亲生前,我们全家坐在一起,看过那个关于刘墉的喜剧,荔浦芋头作为角色在里面出场过。那时,曾有黄昏里开心的笑声。

       有一年,我随一个旅行团到过荔浦,专门在一个小火炉前买过一个,双手捧着,边上车边吃,干,面,掉粒,惹得一车人看我的贪相。别人告诉我,桂林那边也有卖的。

       等到从桂林回中原,临上车时,想给母亲买个带回去,却怎么也见不到芋头那毛乎乎的影子了。

       后来冬天,在北中原的小镇菜市场上,见到了这种荔浦芋头,是从南方运来的,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两个,让母亲尝尝。

       母亲嫌太贵。

“不贵,芋头都是坐火车来的,那么远。”

       母亲还用刀片削下几块,说留下来种种试试吧。她以为还会像过去在集市上买的小芋头呢,一个个都听她的话。

       来年,荔浦芋头沉默,都没有发芽。

(选自《泥花散帖》,百花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版)

(1)你学着米豆的批注①,给a处的“吁”写了批注。

(2)受米豆的批注②的启发,你对母亲种荔浦芋头的心理也作了推测。

(3)看到文中汉字与植物的关系时,米豆和你都很兴奋,你们不禁聊了起来。

米豆:真有意思,用文字打扮的“芋”是什么样的呢?

你:①  

米豆:原来,“芋”的穿戴这么好看啊!还有,带草头的字会发芽生长这一说法很新鲜,让我联想到《小石潭记》中“青树翠蔓”的“蔓”字,我好像看到了碧绿的藤蔓不断牵延垂挂、在风中摇曳的样子。

你:你说得真好,我也想起《陋室铭》中的“苔”字,它让我仿佛看到 ②  

(4)普通的植物一旦入了诗画,就特别有神。米豆觉得文中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芋”很有活力;小轩读到一首古诗,说其中的“芋”也一样。画家和诗人是怎么做到的呢?你说给他俩听。

秋日漫兴

[清]沈瑾学

小小一村三十家,家家结个竹篱笆。

田角绿擎芋头叶,豆棚黄上丝瓜花。

老牛虽瘦不偷力,浊酒譬无聊免赊。

最是网船相识熟,寻常买得贱鱼虾。

(选自(新编清诗三百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3月版)

来源:2020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信念

谢松良

       我清楚地记得,城郊几间厂房失火,我和战友们出警去灭火,后来发生了爆炸,强大的气流冲击下,我什么都不知道了……

       灾难中我能幸存下来,是因为爆炸时我被气流推倒在墙脚下,楼房倒塌时,坚硬的墙体和崩塌的楼面形成一个狭小的“救命三角”,为我挡住了其他重物的冲击,让我有机会体验“活死人”是怎么回事

       我的内心复杂而沉重,不知道还能否从这里活着出去,不由地想到了女朋友佟佟,我们是在消防支队与地方联谊时相识的,她外表靚丽气质娴雅,以她的条件,找一个比我优秀的男人不在话下,可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最后选择了我。

       佟佟,对不住了,以前我出警回来,你总是说很担心我的安危,每次我都那么漫不经心,还笑你小孩子气。现在,危险真的来了。

       不久,我听到一阵隆隆的雷鸣声,废墟的粉尘在暴雨的冲刷下纷纷遁形。我的脸上、耳朵里的粉尘被雨水冲干净了,就连挤压我的碎石也冲走了不少。我躺在湿漉漉的废墟里,和暴雨前干渴难耐相比,情况要好些了。

       但一阵微风吹来,一股难闻的腐臭味儿让我恶心,甚至有吐的冲动,可惜我已经没有力气让胃抽搐了,只能干咳几声算是抗议。

       我陷入了昏迷。迷迷糊糊中,我被引领到童年的时光里。

       幼小的我喜欢跟着爷爷去山林里采摘蘑菇。深山老林里,每当看到锈迹斑斑的头盔或者腐烂的枪架子,爷爷就把采摘蘑菇的事忘记了,转而专心地收拾那些烂铜破铁。有时,我们还会遇到尸骨,爷爷就会停下来,对着它先立正后敬礼,然后把散落的骨骸收集起来挖坑深埋,并做好标记。当时我还小,但也知道爷爷是名抗日老战士。

       后来,我考上了消防指挥学院,在完成学业之后,服从组织安排成为一名消防战士。消防工作有危险,但爹妈不反对我的选择,当过兵杀过日本鬼子的爷爷更是支持和鼓励我,使我树立了克服困难和挫折的信心,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过来。

       随着光线渐渐变暗,又一个黑夜来临,也是在这时,一阵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从废墟外渐次传来,我有点儿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我激动起来……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待了几个月出来,一个消息让我无比感动,竟然是闻讯赶来的爷爷率先发现了我的藏身处,我能够获救,他功不可没;另一个却是个不愉快的消息,佟佟竟然和别人订婚了。我以为自己会有泪水和失落,可那段时间我非常坚强。

       表彰大会的前一天,有报社记者来采访,她问我在当时那种环境里,活下去的信念是什么,我说是两个人,因为我不能让爷爷和佟佟以后见不到自己。

       记者接着问:“佟佟是你女朋友吧?”

“曾经的。”我微笑着回了她。

“她最终还是离开了你,是吗?你不记恨她?”记者感到有些意外。

“不恨,因为她也是我的信念。”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小说交代了事故发生后当时境况的艰危,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我”的心理活动。

B.所谓“有机会体验‘活死人’是怎么回事”,这是“我”对身处危境的自我调侃。

C.小说中“重型机械的轰鸣声从废墟外渐次传来”,正面写出营救工作的张弛有度。

D.小说中的“爷爷”具有坚韧的意志力,坚信他的孙子即使在绝境中也会坚持到底。

(2)小说中插叙“我”的一段“童年的时光”,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信念”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善的回音壁

       善,穿越古今,绵延千年,在你我心田,矗立成一面亘古的回音……

       老大的双胞胎儿子都考上了大学,光学费就一万多元。老大东跑西颠,跑细了腿儿,也没把钱凑够。为这事,老大吃不香,睡不安,愁起满嘴的燎泡。

       媳妇说:“该借的都借了。实在不行,你跟老二张个口吧!”

       老大一听,咧了嘴:“去年,老二盖鸡场鸭场,跟咱借两千元,可咱连百十元都没借给他。这个时候找他,我咋张得开口?”

“那……咱儿子的大学就不上了?”媳妇担心问道。老大点支烟,狠狠地抽几口,烟雾缭绕,罩着老大那张愁苦的脸。

       这时,有人敲门。老大开门一看,竟是老二。老二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风尘仆仆地站在门口,说:“俩侄子考上了大学,担心哥凑不够学费,就给哥送来三千元……

       说着,老二从口袋里掏出厚厚一沓钱,放在面前的桌子上。老大羞愧难当,一张脸涨成了红高粱。

       老大说:“老二,哥对不起……去年你盖鸡场鸭场,跟哥借两千元钱,可我……”

       老二摆摆手说:“哥的家庭我知道,嫂子有病,俩侄儿要上学,你打工也挣不了几个钱。再说,你去年不是还借给我五百元吗?”

“五百元?”老大一头雾水。

“对呀,”老二说,“哥,你忘了吗?那五百元,是你托娘捎给我的啊!”

         老大终于明白,不禁跪倒在娘的遗像前,发出一声内心的呼喊:“娘啊——”

       节日期间,在由杭州开往成都的列车上,旅客严重超员。

       一个靠窗坐着的老大爷正跟邻座的人分享他的幸运经历,原来,他是到上饶的,买的是无座票,上车后抱着侥幸心理事先占了个好座,没想到直到开车也没人上来。

       紧靠老大爷座椅的通道中挤着好几个人,其中有一位瘦弱的姑娘,看上去不到20岁的样子,被来往穿行的旅客挤得东倒西歪。

       看着这情景,老大爷关切地问:“闺女,这么站着遭罪,你要像我一样早点儿上车来找个座。到哪儿下啊?”

“我没事的,爷爷,我到荆门。”

“那得明天下午才到呢,这么远一直站着可怎么办?”老大爷摇着头表示担忧。

       过了一会儿,老大爷又转过脸和蔼地说:“闺女,等我下了之后你就过来坐这里。”

“嗯,好的,谢谢您啦。”姑娘甜甜地应了一声。

       列车员开始检姑娘的票,奇怪地问:“你不是有座吗?怎么不坐?”

       姑娘微笑着悄悄向老大爷的方向努努嘴:“70多岁的老人家了,一直站着会吃不消的。让他知道了,他就该坐不踏实了。”

       列车员回头瞅了瞅睡着的老大爷,小声说:“跟我去餐车吧,我帮你找个座。”

       跟前的几个人听到了,赞叹着给姑娘让出了一条道。

       一辆轿车从度假村出来后,在乡村的泥道上抛锚了,一身名牌的车主焦急地对围观的人喊着:“谁愿意帮我爬进车底锁一下螺丝啊?”

       原来车子的油管出了问题,漏出来的油已经流到地面,而那里离最近的加油站有上百公里,难怪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他身旁的女子鼓惑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他赶紧掏出一张大钞:“谁帮我锁紧,这钱就是他的了。”

       围观的人群里有个小伙子动了一下,却被他的同伴拉住说:“别相信有钱人的话!”

       这时只见一个小孩子走了过去,说:“我来吧!”

       操作很简单,小孩在那人的指挥下不到一分钟就锁好了螺丝。爬出来后他就用期待的眼神看着那人,男人刚想把钞票递给小孩,却被女人呵斥:“你还真打算给他啊?给他一点零钱就好了!”

       于是男人从女人手里接过零钱后递给小孩,小孩摇了摇头。

       听见人群中的嘘声,男人只好拿出大钞,小孩子竟然还是摇头,男人有些生气了:“你嫌少?再嫌,钱都不给你了。”

“不,我没有嫌少,我们老师说,帮助人时不要报酬的!”

       男人很纳闷:“那你怎么还不走?

       小孩说:“我在等你跟我说谢谢。”

(摘自2020年《情感读本》,有改动)

(1)概括三则故事的情节内容,填写下表。

内容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主要矛盾冲突

老大想找老二借钱却担心借不到

车主悬赏修车却无人响应

化解人

列车员

小孩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故事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老大点支烟,狠狠地抽几口,烟雾缭绕,罩着老大那张愁苦的脸。

(3)故事三的结尾有何妙处?

(4)标题“善的回音壁”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文中的三个故事,参考下面的链接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与践行“善”的美德。

【链接材料】在《核心价值指标体系》中关于“品德修养”指标内涵的解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培养与践行,弘扬大爱大德大情怀。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崇尚家庭美德,培育个人品德。理性面对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环境等方面的伦理问题与伦理冲突,自尊自信,意志坚强。

来源:2020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4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代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新年出行

①年初一,鸡叫头遍,尽管天还未亮,财叔便从被窝里钻了出来,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急急忙忙穿好衣服,点燃香烛,诚惶诚恐地敬过先人,准备出行。

②本来财叔是不打算新年出行的,孤零零一个人,屋里穷得叮当响,哪有那么多讲究?

③年前,眼镜三毛来送年货,怂恿他说:“财叔,新年只要你第一个出行,包你捡到宝贝,若打空转身回来,我封个大红包赔你!”三毛说这话紧盯着财叔,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闪闪发亮。灶台上焙的那挂满地红的万字鞭,就是那天他带过来的。按照老祖宗留下的规矩,新年出行,鞭炮要一炸到底,万万不可中间熄火,炸哑。

④他们这儿至今仍保留着新年出行的习俗。沿着村边转个圈,惊喜中捡回件颇具象征意义的物件,也有预先藏好的,讨个好彩头,求得一年的好兆头。

⑤财叔打开门,炸响鞭炮,一股冷风扑面而来,让他打了个寒颤。这要下雪又不下雪的鬼天气,贼冷。财叔伸长的颈脖赶紧缩了回去,手连忙插进大衣里,身子一翅趄,心里打起退堂鼓:自己几斤几两算得清楚,能有甚好兆头?

⑥但一想到三毛那双闪闪发亮的眼睛,若是看到他并不领情,出个行都畏缩不前,不知会有多失望。

⑦财叔走出屋场坪,见前方影影绰綽中有两个黑影立在路中间,吓了一大跳这么早谁会站在寒风中等他?莫非是传说中的小鬼挡道?硬着头皮走近一端详:两捆半大小子高的棍子柴。估摸着是三毛弄的,“柴”“财”谐音,愿他今年发大财,过上好日子。

⑧去年财叔走背字,养猪猪瘟,养鸡鸡死,养鱼,一场山洪掀个底朝天,倒霉透顶!虽说这些都是三毛捣鼓来的,但他却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希望的火苗在心里也一点点熄灭。财叔叹气说:“命里只有八升米,无论如何不满斗。”索性打起懒主意,反正现在政策好,干脆等着吃低保。三毛多次来劝他:“穷不能穷志气,输不能输信心。”三毛就是说破天,财叔也不为之所动。

⑨三毛是大学生,读了一肚子的书,却把人读呆了。这些年村里人像中了邪似的往城里跑,财叔要不是小时得过小儿麻痹症,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也会跟着跑的。三毛却从城里踅回了村里,看到财叔没起色,总想帮一把。

⑩这两捆哑巴柴棍,未必就是三毛所说的宝贝吧?这也太平常了吧,鬼才稀罕!诓他来吹北风,就这宝贝?黑暗中财叔鼻子眼里重重地哼了声,一脚将其踹倒在路旁,心中十分恼火,恨不得就转身打道回府。

⑪新年出行,要的是一路顺风走到底,切忌打转走回头路,风架着财叔只有继续前行,浑身冷得筛糠。

⑫再往前走是眼山塘,更是个大风口,无论是顺时针出行还是逆时针出行,想绕都绕不过去。

⑬走在山塘的堤坝上,果然风更大,呜呜地叫。凛冽的寒风割肉的刀子,一刀一刀割在财叔脸上,辣痛。如今村里人少,山塘无人管理,堤坝上的灌木丛长成了小树林。风刮得路旁的树枝像拿着无数根鞭子,毫无情面地死劲抽打他,抽得他抱头鼠窜,样子十分狼狈。

⑭突然眼前掠过道白色的弧线,如同沉沉黑夜里的一道闪电,一条白练从水中一跃跳到了堤坝上,刺亮。猝然惊愕,定睛一看:树枝下一条大鱼摇头摆尾活乱跳。顿时财叔只觉得血往上涌,心咚咚咚地都快跳到了子眼儿,不顾一切地扑了上去,手忙脚乱中抱住这条大鱼就往家跑。兴奋得一路狂奔,大声喊道:“我抓到大鱼了!年年有余!年年有余!”

⑮财叔高一脚低一脚地刚跑到屋场坪里,还没进屋,朦胧中只见三毛匆匆赶来。老远就冲他道喜:“恭喜财叔!贺喜财叔!鲤鱼跳龙门,好兆头啊!好兆头!”

⑯阴云密布的天空终于绽开道缝,泻下一线亮光。就着熹微财叔看清楚这是条金丝鲤,翕动的腮帮上还系有一截被扯断的细线……抬头再看三毛,镜片后那双小眼睛里有两颗亮亮的泪珠滚动。财叔再也控制不住,破天荒头一次当着小辈的面痛哭起来。

⑰这时天已大亮,静谧的山村里,出行的鞭炮声渐次响起此起彼伏,如阵阵春雷……

(1)填写表格,归纳情节。

开端

准备出行

打退堂鼓

发展

看见柴棍

  

高潮

  

兴奋

结局

明晓真相

  

(2)有人认为将第⑧段删去小说情节更加紧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说说理由。

(3)文中有多处伏笔暗示了财叔新年出行的经历是三毛策划的,请找出来并简要概括。(答出两点即可)

示例:第③段写三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保证财叔能捡到宝贝。

(4)最后一段环境描写富有意味,一方面起到  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暗示着  

(5)阅读下面材料,了解本文创作背景,然后做题。

       材料一: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这一概念,国务院制定出台了《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由此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精准扶貧工作的序幕。截至2018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239万人。

       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两者是“精淮扶贫”必要素。“贫穷”本身并不可怕,精神上的贫劳比物质的贫困更可怕。贫因群众是个主体,只有帮助他们彻底扶起“志气”和“智气”,才能激发他们脱贫的动力。

①小说主要是围绕  这一矛盾冲突展开故事情节的。

②结合材料二可知,三毛极力怂恿财叔“新年出行”是为  

来源:2019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独腿人生

罗伟章

       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与闲市区有一段距离,下公交车之后,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40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曾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3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是问了价。“5元。”见我犹豫。车夫开导我说:“出租车起价就是6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5元再加1元,就是3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这不是讹人嘛。”我举目张望,看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3元。”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5元其实没多收你的。”“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3元呢。”“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3元。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穿着人力三轮车车夫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至少有55岁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而且,车轮不是滑行向前,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右腿上一截黄黄的裤管,挽一个疙瘩,悬在空中,随车轮向前“冲”的频率前后晃荡着。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臀部时时脱离坐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从他左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摆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

       我的喉呢有些发干,心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瞪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上坡路。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车夫黝黑的后颈上高高綳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耸。他是在跟自己较劲,与命运抗争!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重地喘着粗气。不知怎的,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踪影。在我面前的,无疑是一个强者,他把路扔在了后面,把坡扔在了后面,为自己“挣”来了坦荡而快乐的生活。

       待他喘息稍定,我说:“你真不容易啊!”他自豪地说:“这算啥呢!今年初,我一口气蹬过八十多里,而且带的是两个人!”

       他说:“有两个外国人来成都,想坐人力车沿二环路走一趟,看看成都的风景。别人的车他们不坐,偏要坐我的车。他们一定以为我会半路出丑的,没想到,嘿,我这条独腿为咱们成都人争了气,为中国人争了气!下了车,那两个外国人流了眼泪,说的什么话我不懂,但我想,他们一定不会说我是孬种。”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既心酸,又豪迈,是那种近乎悲壮的自豪的情感。

       我很想打听一下他的那条腿是怎么失去的,可终于没有问。事实上,这已经无关紧要了。他已经断了一条腿,而那条独腿支撑起了他的人生和尊严,这就足够了。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5元钱。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给的2元钱。

       我正要离去时,他不好意思地说:“往别墅里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车……我怕被你朋友看见……”我天生是不大流泪的人,但此时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谢谢”我轻声地说。“谢谢您!”车夫郑重地说。

       议完事,朋友留我吃饭,我坚决拒绝了。我徒步走过了那段没有公交车的路程,我从来没有与自己的两条腿这般亲近过,从来没有觉得自己的两条腿这般有力过。

(1)简要梳理“我”对车夫情感态度变化的过程,在下面横线处填写恰当的词语。

怀疑→①  →高兴→自豪→②  

(2)小说让车夫自述拉两个外国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3)作者按一定层次塑造“车夫”这一形象,请参照①的句式,用“挣”或争概括另外两个层次:

①作为残疾人,自食其力,为家庭挣生活;②  ;③  

(4)车夫与鲁迅小说中孔乙已的命运截然不同,请说明造成这种不同的社会原因。

来源:2019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薄荷

       有一年,小姨从城里回来,给我们带了一包糖。小姨说,是薄荷糖呢。小姨的眼里竟然还闪着光。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乡下孩子虽没见过世面,但对植物有一种天然的熟识感,且这薄荷在乡下实在太普遍,甚至到了令人漠视的程度。去学校的路上,有一段马路,马路两边有深深的沟,一丛丛的,都是浓青青的薄荷,落满了尘。每天来来回回好几趟,几乎不会多看薄荷一眼。

       薄荷的味道也不怎么样,家里西屋药房的柜子上放着一瓶薄荷做的药片,父亲曾给我吃过,凉凉的底色里竟藏着辣。我悄悄把那薄荷片吐了,之后再路过那满沟的薄荷,开始有几分厌烦。

对薄荷的感情,现在想来,和对故乡的感情竟有几分相似。那时候,人是小小的,心却大得很,轻狂得不行,热热切切地要去外面的世界。眼前的简单素朴,泥土和植物,太熟悉以至于腻烦。

       后来到底出去见识了,从小城到大城,又到了天子脚下,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喧嚣世界,很多时候却不由自主会想起曾经令人腻烦的宁静乡土,还有光阴里一丛丛宠辱不惊的薄荷。

       到超市买东西,看到标签上的薄荷二字会无端升腾起莫名的亲切感。生活日用品,不知道什么时候都换成了薄荷味的。出门时手包里会塞上一小包薄荷味的口香糖,并不为吃,只为能常常看包装上那片绿绿的薄荷叶。

       有一回,在居住附近的集市上碰到卖花人,这卖花人特别,竟只卖一种植物,是薄荷!天太热,他把一盆盆青郁郁的薄荷小心放在刚下过雨的浅水沟里。水沟虽不太干净,可那薄荷却越发的青茂。我站在一旁看得痴,那一盆盆薄荷,在记忆里绵延开来,延展为一条明亮的乡路,通往那无忧无虑简单清寂的乡村岁月。

卖花人笑着告诉我,薄荷一点不娇贵,好养得很。

       从乡村出来的我当然知道薄荷的脾性,薄荷是乡下人的植物,与泥土打交道的人多半是没有矫情的习惯的。

       我坚定地买了两盆薄荷抱回家,养在客厅亮亮的窗台上。而此时,这明亮的窗台俨然已是薄荷环绕的一个清新简素的世界,没有姹紫嫣红,只有一片令人心清心宁的青碧。

       之前,家里的窗台上已养着好几盆薄荷了,还有几瓶剪下枝养在清水里的。可是,当出门碰到薄荷,总有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温暖,会不由自主地驻足问候。不忍心擦肩而过,错过这缘分,便要带回去一些养着。

家里那人笑我,你呀,这是要在窗台上养出一片故乡嘛。

       我一愣,还真是如此,光阴流转,往时光深处,心却小了,不再渴慕外面广阔的热闹天地,只想清清静静、简简单单、素素朴朴地过日子,像从前的故乡。也像字句简单的一首诗,像木心的《从前慢》。

       和一位朋友聊天,他说最想念幼时家中的院落,母亲在院子里种菜种花,那才叫生活,真美。这位朋友是生意人,走南闯北,见过大风大浪大繁华。当他说起这世间的美味莫过于他母亲做的清炒苦瓜时,那眼里也闪烁着一种光,和小姨当年说薄荷时的神色一样。朋友说苦瓜是自家院落里种的,一点都不苦。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如今,我也早已爱上了那薄荷味,那清新,那凉,那寂,甚至那辣。周末,摘几片薄荷叶,清洗干净,泡一杯薄荷茶,坐在窗边,翻几页书,发一会儿呆,看几朵云。只想把生活变慢,把日子过得像故乡的薄荷一样。

(1)阅读全文,请筛选出薄荷的特点。

(2)用简洁朴素的语言解释下列句子。

我一听“薄荷”二字,本来像阳光般在花枝上跳来跳去的欢欣,呼啦啦落了一地。

(3)第一段中“薄荷有什么可稀罕的呢?”意思是作者  。原因是  

(4)依据文章内容,理解倒数第二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才明白,当年小姨眼中的光,是一种何等的意味。

(5)结合全文内容,作者对薄荷情感变化的词语依次是漠视、      

(6)请简要分析倒数第三段的作用。

(7)读完全文,你觉得作者向往的生活方式是什么?你是否认同,为什么?

来源:2019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7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家有香椿树

林清玄

①我在市场里看到有人卖香椿,一大把十元,简直有点欣喜若狂,立刻买了三把回家,当天晚上就做了香椿拌面、香椿炒蛋、炸香椿,吃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好笑,感觉自己就像得了相思病,不,是“香椿病”。

②说起香椿,它给人的味觉是很难形容的,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香椿与一般香菜更不同的是,一般香菜多为草本,香椿树却是乔木,可以长到三四丈高,如果家里种有一棵香椿树,一年四季就都有香椿可吃。

③我对香椿的感情是从小就培养出来的。我们以前在山上的家,屋后就有几棵极高大的香椿树,树干笔直,羽状复叶树形和树叶都非常优雅,是非常美的树木。

④我的父亲独沽一味,非常喜欢香椿的气味。他白天出去耕作,黄昏回来的时候,就会随手摘一些香香椿的嫩叶回家,但是偏偏母亲不喜欢香椿的味道,所以父亲时常要自己动手。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⑤最简单的做法,是把香椿剁碎了放在酱油里,不管蘸什么东西吃,那食物立刻布满了香椿的强烈的气息。次简单的做法,是用香椿叶来炒蛋,美味远非菜脯蛋、洋葱蛋可比。或者是用蛋和面粉裹香椿叶下锅油炸,炸得酥黄香脆,可以当饼干吃。或者,以香棒拌豆腐还有复杂一点的就是以香椿叶子包饺子、包子、粽子,香气宜人。

⑥我受了父亲的调教,自小就嗜食香椿,几乎有香椿叶子,什么东西都吃得下了。而香椿树那种独一无二的气味,也陪伴了我的童年。那高大的香椿树每到初夏,就会开出一簇簇的小白花,整个天空就会弥漫着一种清香,然后,结果了,果熟裂开了,香椿树带着小翅膀的种子就会随风飞到远方。

⑦自从到台北以后,就难得品尝到香椿的滋味了,所以每次回乡下,我总会设法去找些香椿来吃。有一年,我住在木栅的兴隆山庄特地向朋友要来两株香椿树的幼苗种在院子。香椿树长得有一人高,我偶尔会依照父亲的食谱,摘香椿叶来试做,滋味依然鲜美,从前那遥远的记忆浮现在眼前。

⑧后来我搬家了,也不知道院子里那两株香椿树变成什么样子了,会像故乡的香椿树那样长到三四丈高吗?会开花吗?种于也会飞翔吗?

⑨有一次读庄子的《逍遥游》,说道:“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千岁为秋。”所以香椿树应该是很长寿的。由这个典故,以香椿有寿考之征,所以古人称父亲为“椿”,称母亲为“萱”,唐朝牟融有诗说“堂上椿萱雪满头”,是说高堂的父母已经白发苍苍了。

⑩父亲过世之后,我也吃过几次香椿,但每次,那强烈的气息都会给我带来悲情,使我想起父亲,以及他手植的香椿树。他常说:“香椿是很上等的木材,等长好了,我们自己砍下来做家具。”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也没有砍过一棵香椿树。我以前一直以为是香椿还没有长好,现在才知道那是感情的因素,八千年为春秋,那是永远也长不好了。但愿,父亲在极乐世界,也会有香椿拌面可以吃。

⑪端午节的时候,我路过松山的永春市场,看到有人在路边卖“香椿粽子”,便买了几个来吃,真有一点父亲的味道。唉!吃香椿粽子的时候,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

(选自《林清玄散文精选》,有删改)

(1)文中几次写到“家”有香椿树?请简要概括。

(2)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它的香气强烈而细致,与一般的香菜,像芫莱、芹菜、紫苏,大为不同,食之风动,令人心醉。

②他把香椿叶洗净,剁碎,加一点油,加一点酱油,撒在热气腾腾的面上,抄起筷子拌一拌,就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3)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4)文末“我决定了,将来如果有一个庄园,屋前屋后我都要种几棵香椿树”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

来源:2019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6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章结构分析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