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

那年,那灯

①闲时帮母亲收拾旧物,在一口木箱里,看到一个用牛皮纸紧紧包裹着的物件。原来是一盏厚重的煤油灯。恍惚间,眼前似乎摇曳着煤油灯那柔和的光。

②小的时候,家家户户照明用的差不多都是油灯。一节带松脂的树结,一个空墨水瓶装点柴油,这就是最简易的油灯。带玻璃灯罩的煤油灯算是比较高档的,燃烧稳定,灯光明亮。我从小怕黑,天没黑就嚷着点灯,母亲燃起煤油灯,屋内霎时弥漫着一片橘黄的光,朦胧、柔和、温暖。有灯亮,有母亲在,我就觉得踏实。

③那时是我家最艰难的时期,父亲下放到农村,不久身染重病。母亲在镇上的学校教书,白天忙完学校的工作,晚上回家就着煤油灯纳底做鞋,还要教育儿女,照顾父亲。母亲让我每天把灯罩擦得亮亮的,她说灯光亮堂,心里就亮堂,日子才会过得亮堂。艰难的岁月里,是母亲为全家燃起希望的灯。

④灯下,我见得最多的是母亲纳鞋底的样子。她每穿过去一针,手臂扬起,拉紧线索,又钻进去一针,针索来来回回中,“呲啦”的声音富有节奏感。看到母亲熟练自如的样子,有一次我央求她让我试试。我左手拿鞋底,右手捏针,可厚厚的鞋底哪里钻得进针去?母亲教我用顶针帮忙,结果针鼻一歪,针扎进我中指的皮肉里。从此,我再也不敢用顶针。

⑤灯下,母亲不仅给了我物质上的享受,还带给我精神上的滋养。母亲是语文教师,她引导我阅读,指导我写作。母亲靠着微薄的工资养活一家人,百般精打细算,尽可能给我借书买书。多少个夜晚,我做完作业,在那橘黄的灯光下,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对书籍的痴迷,对文字的喜爱,或许那时就随着灯光,一起深深浅浅地印入了年少的心里。

⑥母亲喜欢猜谜语,尤其是字谜,她也培养我的兴趣。记得还是小学二年级时,母亲给我出了一个字谜:“一木口中栽,非杏又非呆,若作困字猜,也没好文才。”我在纸上写写画画,一会就猜出了“束”字,母亲高兴地表扬了我,我自然备受鼓舞。后来,一些难度更大、有一定技巧的谜语,我也能猜出来。有一次,母亲出了这样一个谜语:“炮马士象一盘棋,老帅当中笑嘻嘻。五个小卒当阵卧,为何输了这盘棋?”想了半天,拆字、重组、另解,都猜不出。吃饭也想,睡觉也想,突然眼前一亮:这盘棋没有“车”——欠车?那就是“软”字啊!

⑦今天,煤油灯早已成了“历史文物”,但一盏煤油灯,承载了太多的记忆和情感。我轻轻摩挲着这盏煤油灯,用牛皮纸把它重新包好放回原处,就让它在这里静静地躺着吧。岁月深处,灯影摇曳,永恒的灯光带给我温暖和慰藉、希望和梦想,也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选自《中国教师报》)

(1)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⑥段内容。

(2)根据语境,赏析第②段加点词“弥漫”的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⑦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5)读了本文之后,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来源: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以下各题。

父亲和苦瓜

①父亲最爱苦瓜,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苦瓜通体清苦,父亲也一生清苦。因此我想,父亲的命运就是苦瓜的命运?苦瓜也叫君子菜,它无论和什么菜在一起炒、煮、炖都只苦自己,其他的菜不会沾一丝苦味。父亲也是这样的人: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别人。

②父亲退休后便回到了乡下。在每年草长莺飞之时,他就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上苦瓜。当嫩绿的新芽探出头来时,父亲怕鸡鸭来啄食瓜苗,就用个破箩筐罩在上面。待那些小芽顺着父亲的美好心愿一节节地往上长,长出许多瓜藤时,父亲又去弄些木桩和树枝来,搭好一个简单的架子,让那些藤儿弯弯曲曲地往上爬,边爬边开出一朵朵黄色小花。花儿调零了,藤上结出了细嫩的小苦瓜,没几天,架上爬满了清苦瓜白苦瓜红苦瓜,一个个或露或藏地悬挂在棚架下,这时的父亲是十分欢欣和激动的。

③苦瓜、花叶、藤蔓和架子和谐地交映在一起,远看近看都是一幅迷入的图画,风过瓜架,吹动瓜叶,瓜果摇曳,父亲总在瓜架前呆呆地站着,像想起什么往事似的。

④父亲生来命苦,八岁时就没了爹,与奶奶相依为命,生活过得极其艰难,度日的蔬菜,总少不了苦瓜。那时候奶奶家里的房前屋后,很多苦瓜藤自由爬到院墙上,柴垛上。一到夏天,奶奶随手就能摘到一个苦瓜,饭上也算是有了一盘菜。奶奶想尽办法,让这盘菜好下咽些,可在那缺油少盐的年月,那种苦涩的味道好像怎么也去不掉。

⑤如今,每到夏天,餐来上总少不了父亲亲手炒的苦瓜,或独炒或炒鸡蛋或炒干鱼,盛在盘子里,看起来鲜嫩无比,清脆爽口,但我仍嫌它清苦。望着盘子里的苦瓜,又瞅了瞅了父亲,勉强用筷子夹起一片,却不愿送到口里。父亲好像看出我的心思,微微一笑,风趣地对我们几个兄妹说:“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做得人上人啊。”

⑥父亲没有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平凡了一辈子,淡泊了一辈子,清贫了一辈子,但他很满足,认为自己为子女成长所受的苦是值得的。在那艰难的岁月中,把我们兄妹拉扯大不容易,看着我们一个个有出息,过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他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常对他的朋友们说,他拥有的几个好儿女,就是他此生最大的财富。

⑦苦瓜由青变白再变红,这是一个成熟的过程。父亲有意多等待些时日,让苦瓜变红,为的是多贮存些瓜种。那熟透的苦瓜,咧开了嘴,露出一排绯红的果肉,就如一朵美丽的红花。等候在旁的我抢在父亲之前,高兴地摘下苦瓜,掰开皮,露出丰厚红软的果肉来,小小的馋嘴忍不住尝了一口,呀,好甜,清香纯正的甜,咽一下,直渗到骨子里去了。我有点百思不解,便问父亲,父亲告诉我说,这是苦瓜的本质﹣﹣﹣一生漫长的等候,终于苦尽甘来。

⑧一年的苦瓜由鲜变枯老,瓜藤由翠绿变枯萎。父亲也一年年变苍老了。很多时候,我看见父亲坐在屋前的空坪上,坐在苦瓜生长的土地上,像深深怀念什么似的。我想,是不是这一生清苦而淡然的苦瓜让父亲变老的?

⑨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瓜情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我特别欣赏苦瓜藤那奋勇向上、蕴藏无限生命力的精神,更欣赏苦瓜那经历漫长等候、苦尽甘来的品性。父亲就如同那苦瓜,虽年老但仍积极向上、以苦为乐,而今儿女成家立业、安稳幸福,父亲不也是苦尽甘来吗?

(原文有改动)

(1)选文以“父亲和苦瓜”为题,有什么作用?

(2)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富有表现力,请赏析其表达效果。

(3)选文第⑦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两点即可)

(5)选文开头说“我却对它没有什么好感”,结尾写道“自己也喜爱上它了”,这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妙处?

(6)请结合选文主旨和自身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选文之后的感受。

来源:2020年辽宁省丹东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爱的传递

西木

“您这是第几次参加志愿献血?”我问他。

       他想了想,告诉我:“二十多次。”

       我是在下班走出单位大厅时遇到他的。我们同时去拉玻璃门,彼此看到有人在拉,又同时收回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瞬间拉近距离。

       那会儿正是北京冬天,寒气逼人,也不想多说话。我去超市买了一个保温杯,慢慢地走路去坐车。

       没想到,在公交车站又遇到他。

       他个头儿不高,身材瘦削。若不是有共同的献血经历,也不会有再相遇的这次交谈。

“谢谢您!”我说。

“为什么?我们都是献血者。”他很奇怪。

       我告诉他,我既是一名献血者,也是一名血站工作人员。“我在云南楚雄血站工作,这次是到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学习。”

“云南!”他笑了,“这么冷的天,你从四季如春的云南来北京工作,还习惯吧?”

       我说还好,领导和同事特别好,自己很快熟悉了工作,也在努力适应环境。

“那挺好,刚开始都不容易,慢慢就好了。北京到楚雄的距离有多远?”

“不知道,我哪天查查。”我回答他。

       他和很多我见过的固定献血者一样,有着温和的笑容,亲切的表情。这支队伍,是志愿献血队伍里的主力军,他们热爱生活,身体健康,充满爱心。

       汶川地震那年,我们献血车上来了一位农民工。他的工作服上沾满尘土,脸上还沾着黄色的泥巴。走上献血车,他不肯坐下,说怕染脏献血椅。我告诉他,座椅可以更换一次性椅垫,请他坐下来。我给他冲泡了一杯温热的葡萄糖水,问他为什么来参加志愿献血?

“我没有钱捐款。听说很多人受伤了,需要输血。我身体好,力气大,捐点血没有问题,能救到别人的命就好。”他说。

       我的眼眶湿了。

       另一次,是大年三十。那天我值班,一个RH阴性血型的产妇急需输注血小板。这种血,俗称“熊猫血”,非常罕见。接到医院电话后,我立即联系相同血型的志愿献血者。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一方面,我为产妇的安危担忧;另一方面,我又为在这个传统佳节打扰献血者感到愧疚。

       联系第一位献血者,已经回到北方老家过年。第二位献血者,正在高速公路上赶路,距离数百公里。直到第三位献血者,听我说完情况以后,只说了一句话:“我这就赶来。”

       当天晚上,那袋救命的血小板,顺利输入产妇的体内。同时传递的,还有一份来自陌生人的浓浓爱心和善意。

       这位献血者,为了挽救别人的生命,本已回到农村老家的他,紧急租了一辆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血站。他本来是家里的大厨,一周以前就许诺要给家里八十七岁高龄的母亲做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为了准备这顿大餐,他还从城里购买了鹅、鱼等食材。

       成分献血需要花费献血者大半天的时间。采血的时候,他略带遗憾地说:“她们都不会做这些菜。”

       在我身边,有不少这样的人。他们默默地为别人付出,却没有更多言语。

       我的眼眶湿了。

       公交车来了,我们坐的不是同一趟车。

       我忘记告诉他,其实我还有第三个身份。多年前,我做过一次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生严重大失血。医院紧急联系血站,是爱心献血者志愿捐献的血液挽救了我垂危的生命。

       那时,我还不知道将来有一天,我会走上志愿献血的工作岗位,参与一场又一场生命接力,见证一段又一段人间大爱,流下一次又一次感动的泪水

       告别的时候,他说:“我已经知道北京到楚雄的距离,那不过是撸起袖子参加一次志愿献血的距离。”

(选自《人民日报》)

(1)概括文中“爱的传递”的四个故事。

(2)“我”既是志愿献血者、血站工作者,又是受血者。文章表明“我”这三种身份有何用意?

(3)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最后一段中画直线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5)在“农民工”和“第三位献血者”的故事中,哪个细节或语句打动了你?打动你的原因是什么?请就此写一则读后感。(不超出105字)

来源: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8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梦话

①她和母亲,一直是有距离的。母亲不是那种温柔细致的母亲,粗糙,邋遢,织不出漂亮的毛衣,说话总像跟人吵架,甚至收拾不好那个小小的厨房。

②这些都还不算,她最厌烦的,是母亲的梦话。母亲一睡必说梦话,或激烈地争吵,或愤怒地训斥,或绝望地哭泣,偶尔,也会开怀大笑。母亲说梦话时的声音与白天不同,尖细,凄厉,带着颤音,在静夜里听来,常令她心惊肉跳。从开始记事起,她就常常被母亲的梦话惊醒,所以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一个人睡。但是那套老房子的隔音不好,睡到半夜,仍然会被母亲的声音惊醒。醒后就睁着大眼睛望着黑的天花板,无边际的恐惧像黑沉沉的山一样压过来,让她无处可逃。

③她不明白,自己的妈妈为什么和别人的不一样呢?像同学小文的妈妈,她会给小文梳漂亮的辫子,穿洁白的公主裙,她家的厨房明亮干净而温暖,小文妈妈系着白底碎花的围裙在厨房里轻手轻脚走来走去的样子,简直令她痴迷。有一天晚上下雨,她和小文一起睡觉。临睡觉前,她看见小文妈妈在小文额头上轻轻吻了一下,才轻悄悄地走了出去。那一刻,她的心,仿佛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她把脸蒙在被子里,泪水悄悄地流了出来。

④她并不奢望母亲能像小文的妈妈一样温柔可亲,只是想,如果听不到母亲的梦话,该有多幸福啊!

⑤她开始想方设法地躲避母亲,中学时便开始在学校住宿,尽管她家和学校只隔着一条街。高考前,她不顾父母的阻拦,所有的志愿都填了离家千里之外的学校。读大学后,她很少回家,打电话回去,母亲接了,简单的几句问候外,她便陷入沉默。

⑥其实那时候,母亲已经改变了许多。父亲告诉她:为了她喜欢喝的排骨皮蛋粥,母亲问了好多人,把需要的调料和步骤用本子记下来,回来一个人躲在厨房,一熬就是一个下午。大学第二年,她收到父亲寄来的包裹,打开,里面是一双毛线织的拖鞋。是小鸡的绒毛一样鲜嫩的颜色,手工稍显粗糙,厚厚的鞋底,她试了一下,脚放进去很舒服妥帖。父亲在信里说,这双鞋是你妈织的东西中最好的一双了,还有很多废品在家里放着,也真难为你妈了,她一直那么笨。

⑦大三那年冬天,她得了肺炎。一个人躺在医院里,她想家,想父亲。电话打回去,隔天,竟是母亲风尘仆仆地来了。母亲刚推开门,她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呢?”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错了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⑧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她的脸已硬生生地扭到窗外。她想,为什么母亲要来呢?晚上睡觉怎么办?母亲的梦话,把别人都吵醒了,多难堪啊。

⑨清冷的风吹过她的脸,顿时一阵寒意袭来,墙角几棵瘦弱的老树,零星地落下几片叶子,她凝望着灰蓝的天空……

⑩因为护士输液时几次都没把针头扎进血管,母亲几乎和那个护士吵起来;母亲把削掉的苹果皮扔了一地,和同病房的人扯闲话,声音仍然那么响……一整天,她心烦意乱。

⑪晚上,她一直不敢睡,她想,如果母亲说梦话了,她就马上叫醒她。但是母亲也一直没有睡,后来,她便睡着了。那天晚上她睡得格外安稳,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不见母亲。同病房的阿姨说:“你昨天晚上怎么了?不停地说梦话,你妈一宿都没睡,一直守着你,还不住地跟我们解释,说你小时候受了惊吓落下的毛病……”

⑫她站起来,从窗口看到母亲正提着饭盒匆匆往医院赶,灿烂的阳光下,母亲一头的白发亮亮地刺她的眼,突然地,泪就再也忍不住……

(1)请概括选文中母亲为女儿做了哪些事情?

(2)品析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母亲尴尬地站在门口,像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小心翼翼地说:“你爸单位里请不下假来,所以……”

(3)分析选文第⑨段的作用。

(4)选文的第③段和第⑫段两次提到了她的眼泪,分析她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5)选文中运用大量的笔墨写女儿对母亲的诸多不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作品阅读。

豪华保险柜

[日]星新一

①我投入几乎所有的财产,制作了一个无比豪华的大保险柜。或许有人会说我是一个傻子。用同样的钱,有人会买一辆汽车,把成倍的时间耗费在上班路上并为此自鸣得意;也有人吊儿郎当却戴着镶钻的高级手表。人嘛,一旦有了嗜好就会盲目花钱,而且从来都不会后悔。在这一点上,我也一样。

②我早就把房子卖掉了,现在只能住在一间公寓里。不过,世界上是不会有人专门偷窃保险柜的,所以即使是出远门我也毫不担心。

③只要有空,我就拼命打磨这个保险柜。虽然它的质地是钢铁的,可外壁却是贴银的。我总是仔细打量它、端详它,只要发现一丝暗影就会用软布去擦拭﹣﹣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犹如触摸娇艳的花朵。保险柜表面总是熠熠生辉,这让我十分得意。

④惬意的擦拭工作结束后,到了晚上,我在床上面朝保险柜躺下,心满意足地入睡。这真是太有趣了!

⑤“喂,起来。”

⑥一天晚上,我突然被人晃醒,睁眼一看,只见旁边站着一个蒙面人,正拿着刀子威胁我。

⑦“不要碰我的保险柜。”我不由得叫起来。

⑧任何人都不愿让人碰自己的心爱之物。可我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已经被五花大绑。我已经无能为力了。

⑨“不要出声。我早就盯上你了,告诉我保险柜的开法。”

⑩“可是,里面……”

⑪“闭嘴……”

⑫蒙面男人拿东西塞住我的嘴巴。

⑬“喂,把密码写到纸上。”

⑭迫于无奈,我只好在被绑的状态下艰难地写出了密码。蒙面男人粗暴地转着密码盘,我不忍直视,只好移开视线。

          。耀眼的金光顿时溢到外面﹣﹣保险柜的内壁是镀金的。像我这样兴趣独特的人,钱都花在了这种看不见的地方。

⑯男子眯起眼睛,像被金光迷住似的不由自主地走了进去。随后,保险柜的门静静地关上了﹣﹣它的红外线机关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地方。

⑰“该死,里面什么都没有啊,给我打开。”

⑱柜子里面传来微弱的声音。可我被绑了起来,想开也没法开。继而,里面又传来挣扎的动静。太好了。保险柜里安了自动装置,只要他挣扎,就会报警。听到警报后,立刻就会有人赶来。

⑲如此一来,我就能得到一大笔抓犯人的奖金。以后保险柜里的镀金又可以加厚一些了。怎么样?实际利益也是很可观的,难道不是吗?

(选自《读者》2020年第6期)

(1)梳理小说情节,把握叙事特点。

Ⅰ根据故事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Ⅱ星新一小说故事很短,情节空间却很大。该小说有些情节发生在眼前具体场景,有些却隐去时间或用想象来补充,这种写作手法称为  ,能使故事情节空间变大,且富于变化。

(2)赏析文中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我总是仔细打量它、端详它,只要发现一丝暗影就会用软布去擦拭﹣﹣轻轻地、小心翼翼地,犹如触摸娇艳的花朵。

(3)结合全文,请为⑮段开头句选择一个更贴合选文的版本,并说明理由。

小贴士

ㅤㅤ阅读外国小说,我们常常会面临不同版本的译文选择,好的译文能更贴近原作,让你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语言风格。

A.伴随着《金与银》的音乐,保险柜的门徐徐打开,里面的灯也亮了起来。(王维幸译)

B.当门打开的时候,装在里面的自动音响装置就开始播送起优美动听的音乐来。并且,保险箱内部的照明灯也亮了起来。(李有宽译)

我选    

(4)“保险柜的门静静地关上了。”豪华保险柜“关”住了谁?请联系全文,结合对主题的思考,谈谈你的看法。

来源:2020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请你阅读《城堡旁的老树》,完成各题。

城堡旁的老树

[意大利]马西米利亚诺•弗雷扎托

【阅读提示】

ㅤㅤ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马西米利亚诺•弗雷扎托的《城堡旁的老树》是一则意味深长的寓言。阅读时,需要我们从有趣的情节中抽丝剥茧,细细咀嚼有趣的语言,找到隐藏在故事中的智慧。

ㅤㅤ很久以前,有一座小山丘,微风轻轻拂过山头。山头有一棵老树,还有一座破旧不堪的城堡。

ㅤㅤ没有人知道,他们已经存在多久了。城堡里蔓延着无尽的回忆,老树就坐在那里,微笑着俯瞰山下的世界。

ㅤㅤ一天,一只老鼠颤巍巍地跑到树下,“嗖”地躲进老树浓密的树根间。紧接着,一只老鹰扇动着巨大的翅膀掠过树顶。老鼠得救了。这时他发现,树根下有什么金灿灿的东西。

ㅤㅤ“好美的王冠啊!”老鼠心想,“是我的了。”

ㅤㅤ许多年后,老鼠又回来了。这时的他,已经成了鼠王。他对老树说:“我现在是国王了,你所在的这片土地是属于我的。我喜欢这儿,我要在这里重建一座城堡!”

ㅤㅤ老树沉默不语。

ㅤㅤ鼠王兴高采烈,开始建造他的城堡。没过多久,雄伟坚固的城堡建成。城上旗帜飘扬,城下卫兵重重。

ㅤㅤ鼠王威风凛凛,再也不似当年那般胆小柔弱。可是他不知道,这片土地也曾被另一位国王占领过。

ㅤㅤ有一天,蟾蜍国王骑着他的坐骑,来到这座宏伟的城堡下。他对着鼠王愤怒地喊道:“你是哪里来的强盗?竟敢践踏我的土地!赶快离开这里,否则我就向你宣战!”

ㅤㅤ鼠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大吼:“我现在谁都不怕。别说是你,就是老鹰来了,我也不怕!”

ㅤㅤ于是,老鼠国和蟾蜍国之间开战,两个国家的子民纷纷加入。战争很残酷,整座山都在颤抖。

ㅤㅤ很快,秋天来了,但战争还在继续。鼠王向老树下达命令:“我要你把所有果实拿出来、分给我的将士们吃。如果他们吃不饱,这场仗我们是赢不了的。”

ㅤㅤ老树沉默着,一句话也没说。

ㅤㅤ漫长的冬天来了。刺骨的严寒像一把利剑。鼠王非常担忧,向老树提出要求:“我需要你的树枝,给我的将士们烧火取暖。不然,这场仗我们就输了。”

ㅤㅤ老树依旧沉默。

ㅤㅤ春天终于来了,鼠王也迎来了胜利。他又来到老树面前,提出最后的要求:“我们打败了那群蟾蜍!我们要好好庆祝一番!我要把你点燃,做篝火。”

ㅤㅤ老树还是一句话也没说。他在沉默中被老鼠们点燃,没有哭泣,也没有嚎叫。

ㅤㅤ那晚,老鼠王国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庆功宴,鼠王得意洋洋,享受着胜利的喜悦。

ㅤㅤ第二天,太阳迟迟没有露面。整个天空,像是被一个大斗篷遮住,灰蒙蒙的。原来是老树燃烧后化成的灰烬。灰烬犹如千万只翅膀,乘着风,一点一点遮蔽了天空。

ㅤㅤ直到一百年后,太阳的光芒才再次照耀大地。然而,老鼠王国早已不存在了。只剩下一座残破的城堡,一顶古老的王冠,还有一株新生的树苗。

(于晓玮 译)

【寓言•故事】

(1)万物有灵。下面是老树讲的故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故事补充完整。

【寓言●语言】

(2)严文井说:“寓言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它长得又矮又小,说起话来却很逗。”成人眼里非常严重可怕的事,在寓言里却变得轻松有趣,这则寓言也是如此。赏析文中画线句,体会其中的“逗”,可以从用词、句式、标点等角度思考。

ㅤㅤ他对着鼠王愤怒地喊道:“你是哪里来的强盗?竟敢践踏我的土地!赶快离开这里,否则我就向你宣战!”

ㅤㅤ鼠王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大吼:“我现在谁都不怕。别说是你,就是老鹰来了,我也不怕!”

【寓言●形象】

(3)文中反复提到老树一再保持“沉默”,这引起了某同学的思考。在细读相关内容后,该同学由老树联想到了以下长者形象,其中和文中老树形象最不符合的一项是  

A.深沉内敛的长者    B.主动奉献的长者    C.善良宽厚的长者    D.隐忍大度的长者

【寓言•意义】

(4)寓言是寄寓着道理的故事,往往批判了某种社会现象或某一类人物,让读者通过反思获得启迪。阅读本则寓言,结合故事情节和形象,联系生活现象,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来源: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送给青蛙的大海

[日本]山下春雄

       阿和有一条心爱的浴巾,这条浴巾突然不见了。今天,妈妈把浴巾洗了洗。刚刚晾好,一阵大风刮来,浴巾被刮上了天,飞了。糟糕的是,大风之后又下起了一场大暴雨。没法去找浴巾了,阿和伤心地哭了起来。

“浴巾没有了,午睡时盖什么呢?”

       是啊,阿和中午睡觉时盖什么呢?

       阿和降生到人间之后一直盖着这条浴巾,直到现在为止,有时她还咬着浴巾的一角进入梦乡哩。这条浴巾虽然有些磨破的地方,但它却是阿和心爱的蓝浴巾。

“蓝浴巾一定是飞到森林那边去了,等雨停了咱们一起去找找看。”妈妈说道。

       阿和没有午睡,她的眼泪和雨水一起流了下来。

       大雨终于停了。阿和和妈妈匆匆忙忙地向森林走去,寻找那条被大风刮走的蓝浴巾。

       森林离阿和的家不太远。森林里的地面上有个被大雨冲成的“小水塘”,水中映出了蔚蓝的天空。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雨珠,闪闪发光。这些雨珠闪着亮光从树叶上滚落下来,掉在“小水塘”里。其实,这“小水塘”并不是真正的小水塘,而是被雨水浇湿的浴巾,是阿和要寻找的心爱的蓝浴巾。

“啊,我看见蓝浴巾了!”

       阿和正要飞快地向蓝浴巾跑去,却猛地被妈妈拽住了胳膊。

“别出声!”妈妈说道不知从何处传来了一阵声音,非常动听,像歌声一样。

       “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

       顺着这声音望去,只见蜂斗草的叶子上有两只小青蛙,它们正在兴致勃勃地俯视着这被雨水浇湿并积满水的蓝浴巾。

“这是什么呀?对,问问哥哥吧!”

       青蛙弟弟转过身子叫来了青蛙哥哥。青蛙哥哥看着蓝浴巾,对青蛙弟弟说:“这是大海吧。爸爸说过,海是蓝色的,还很大!”

“这真的是大海吗?海面上是浮着船只的呀!”青蛙弟弟的话音刚落,一片树叶轻轻地飘落下来,像一只船似的浮在水面上。

“啊,是大海,这是我们的大海!”

       两只青蛙一齐跳进了由蓝浴巾和雨水构成的大海,它们俩在海里又蹦又跳,又打又闹,还进行了蛙泳比赛。不仅如此,它们还找来一根小棍撑船玩呢。

       玩了一阵,它们又把小棍做成钓鱼竿,在大海里钓起鱼来我想钓鱼,我想钓鱼,我想钓一条大鱼。

       这鱼比船大,这鱼比海大。

       呱﹣﹣呱﹣﹣呱两只小青蛙一边唱着一边挥舞着钓鱼竿。

“嘻嘻嘻!”阿和看见这番景象不禁笑了起来。

       正在这时,一条头部成三角形的长蛇,吐着红红的长舌头,一点儿一点儿地向大海靠近。

“危险,快跑!”阿和情不自禁地向小青蛙发出了信号伞。两只小青蛙迅速地从船上跳下来,潜入水底。长蛇从蓝浴巾旁边游了过去,消失在森林的。

“多危险哪,这下没事了!”阿和紧紧地握住妈妈的手。

“阿和,怎么办?浴巾还拿回去吗?”妈妈瞧着阿和的脸问道。

“先不拿,这蓝浴巾借给它们吧,让它们玩到晚上。”说着,阿和便和妈妈悄悄地离开了森林。

       晚饭后,阿和同妈妈又来到了森林里,这时的森林已是漆黑一片。

       突然,一束光柱在阿和的眼前闪了一闪。

“哟,萤火虫!”妈妈叫了起来。

       萤火虫轻捷地飞着,停在大海边上。萤火虫的光芒像灯塔里射出的光柱一样照着平静的海。两只小青蛙在没有亮光的地方甜甜地睡着了。他们好像在梦里说大海多美呀!”

       是啊,大海太迷人了!

       这时,阿和把嘴贴近妈妈的耳朵,说:“妈,浴巾就留在这儿吧,咱们该回去了。”

“好的,浴巾没有了,但阿和照样能睡觉。”妈妈对着阿和的耳朵轻轻地说道。

“放心吧,小青蛙,这大海送给你们了!”说着,阿和拉着妈妈的手大步地走出了森林。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选自《秋巫婆的树叶信》,野藤译)

【幻想之脉】

(1)这篇童话结构巧妙,大故事里套着小故事。阅读全文,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

【幻想之眼】

(2)童话写道:“啊,发现了,咱们发现了一个好东西!”你认为这句话是谁说的?请根据上下文推测,并简述理由。

【幻想之趣】

(3)童话中青蛙钓鱼时所唱的歌谣富有童趣,请作赏析。

【幻想之蕴】

(4)阿和找到了心爱的蓝浴巾,最终却选择了放弃。品味下面句子,结合童话内容,探究阿和这行为的意义。

森林里一片寂静,萤火虫发出的亮光永远照射着小青蛙们居住的蓝色的大海。

来源: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致孩子

夏风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所见到的,是你出生以来,从未见过的场景。

       城市实行管控,学校推迟开学,街道空无一人,社区闭门禁行。

       这是你正在面对的世界你从未想到,也不曾预见。

       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不确定性。

       你不知道你未来是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但今天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努力在不确定中找到一种确定。

       瘟疫无情,你看见科学家废寝忘食地研究病理,他们在寻求规律;人生无常,你看见医疗队争分夺秒地抢救病人,他们在捍卫生命。能够在不确定中确定的,应该是每一个人在当下所付出的行动,以及对未来所持有的信任。

       人类世界进程中,无论是面对饥荒、瘟疫、灾害,还是历经坎坷、跌宕、艰险,我们始终在不确定中确信﹣﹣光明能驱逐黑暗,知识能消褪愚昧,温暖能融化寒冰。

       成长的过程,是认识未知世界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掌握世界规律的过程。

       人类一直在与自己的无知做斗争,与影响生存的不确定性做斗争。正如对疫情的防控,我们在奋力拓展知识的边界,探索科学的路径。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乃至需要付出生命。这些获取的知识、积累的经验、汲取的教训将代代相传,让人类得以应对未来世界的挑战亲爱的孩子,你今天所学习的内容,都是人类群体智慧的结晶世界在加速发展,气候变化、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纷至沓来,我们会面临很多突如其来的风险和困境。无论今后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现在所需要确定的是﹣﹣好好学习,为不确定的未来增加确定性愿你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应对世界的挑战时,不至于惊慌失措;愿你有果敢的行动措施,面对人生的风暴时,不至于举棋不定。愿你也能像今天为我们而战的人们一样,胸怀责任,肩负使命亲爱的孩子,请为自己的未来写一份预案,用行动去响应。

       女孩怎么也没想到,见妈妈最后一面,是在妈妈被送到医院隔离前。可当妈妈去世时,她只能追着开往殡仪馆的车,一个劲地哭喊着“妈妈”。

       空旷的路,寒冷的风,再也没有妈妈的回应。这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不幸。

       亲爱的孩子,有些人逝去,你会看到相关的报道;有些人逝去,可能只是第二天报纸上的一个统计数字。可是,希望你多年以后回首今天所发生的一切,眼前不仅仅是一个个数字。因为,即使是个数字,也代表着一个生命。你要透过这些冰凉的数字,看到那一个个突然破碎的家庭,看到那一双双满含泪水的眼睛。

       悲悯是世界上伟大的情怀。只有当你的眼里有了一个个人,你的内心才有真正的悲悯。

       请相信,我们对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最后可能会落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很多年后,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从人的角度去换位思考,去用心感悟,去身体力行。

       在考虑后果时,在做出选择时,在付诸行动时,希望你永远心存敬畏,永远满怀深情,真正去体察每一个人的处境,关心每一个人的冷暖,共情每一个人的命运。

       每一个人,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一个人,是父母的孩子,是孩子的父母。他伤心,一家人伤心;他快乐,一家人快乐;他的幸福,是一家人的幸福;他的不幸,是一家人的不幸。

       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中,每一个生命都渴望点滴温情。请用你的溫度给他以温暖、用你的爱心给他以信心。纵然生活充满艰辛,让心灵不要麻木。人性的光辉,会化作深夜最闪亮的星。

       今天的瘟疫里,有未来的疫苗。

       从出生至今,你打过百白破疫苗,你接种过麻疹疫苗、水痘疫苗。这些疫苗,都在为你的身体抗御病毒和病菌。

       亲爱的孩子,愿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能够成为你人生的疫苗﹣﹣在你一生当中,为你应答良知,祛除烦乱,净化心灵。

       愿你的人生能美好,有正直的品格,有容智的才识,有健康的身心。

       每一个孩子都好,未来就好。

       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选自《中国教师报》,有删改)

(1)上文以“孩子”为言说对象,其写作目的是  

A.说明疫情为什么来临

B.解释疫情为什么可怕

C.强调疫情需要孩子们参与

D.阐述疫情给孩子们的启示

(2)前面四个部分思路较难把握。为帮助同桌理清行文思路,一位同学写了下面一段文字。请你在下面空白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这个世界永远充满不确定性,所以应该①  一努力在“不确定”中找到一种“确定”找到了“确定”还不够,还要②  ,为不确定的未来增加确定性。

生活中总有苦难和艰辛。看到别人的苦难和艰辛,内心要有真正的悲悯。怎么才能让内心有真正的悲悯?③  。具体而言,就是换位思考,用心感悟,身体力行。

(3)根据你对文章的理解,写出第五部分画线句中“疫苗”一词的本义和比喻义。

(4)上文在家长朋友圈传播很广,点赞很多。请你多角度探究其原因。

来源: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5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会飞的太阳

丁立梅

①去一个老宿舍区找人。

②老宿舍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建的。平房,一字排开,隔成一小间一小间的。每一小间里,住一户人家,一家老小,都挤在这一小间里。【A】年里不消说鸡犬相闻,就是彼此间轻微的呼吸,都能听得见﹣﹣当然,这都是从前的事了。

③如今,这些老房子蜷缩在几幢高楼后,终年难得见到阳光。屋顶的瓦片上,爬满了岁月的绿苔。草也跑来凑热闹,一簇一簇的狗尾巴草聚集在屋顶上,春天绿着,秋天黄着。墙壁上涂抹的白石灰,早已斑驳得不成样了,露出大块大块难看的伤疤。

④在老房子里长大的孩子,一俟羽翼丰满,立马就飞了。他们飞走后,再不肯回头。留守在老房子里的,就都是些上了岁数的老人。老人们念旧得很,住惯了的老房子,已然成了他们的亲人,难丢难舍。

⑤我去时,是冬天。冬天的阳光,见缝插针地,从高楼的缝隙里,漏下一点两点来。我看到几个老妇人,怀里捧着棉被子,在那一星点的阳光下,展开,一边拍打,一边闲闲地说着话。阳光移开去了,她们就又捧着棉被子跟上去。她们看到诧异地站在一旁的我,笑了,对我解释道“我们在赶太阳呢。”脸上是一派的安宁祥和。

赶太阳?多好的一个词语!【一问一感叹,隐藏着从“怔住”到刹那感悟的激动与欣喜。】我在这个词语前怔住,从此铭记在每当我觉得湿冷清寒,觉得灰心失望,我就把这个词语掏出来暖暖。人生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追求,才能获得你所需要的温度。

⑦连续的阴雨,天像破了似的,滴答滴答个没完没了。

⑧家里的衣物,摸上去都是潮乎乎的,连人也似乎是潮乎乎的人了。南方的梅雨天,总是让人难耐。

⑨小孩子却没有这样的感觉,雨天里他们照旧玩得兴高采烈。他们穿了雨鞋,偏寻着洼地积水走,一脚踩下去,击起水花一朵,他们乐得哈哈笑。【B】

⑩五岁的小侄儿,也跟着别的孩子,去踩洼地的积水玩,不时快乐地尖叫着。他还叠了一些小纸船去放,边放边唱着别人不懂的歌。

⑪又一阵雨来,他被“捉”回家。他四下里看看,突然问我:“姑姑,你有彩笔吗?我想画画啦。”

⑫我赶忙找了纸笔给他。他握笔在手,大刀阔斧地作画。【“大刀阔斧”,大词小用,让人忍俊不禁。】

⑬他先画一幢房,房子歪歪扭扭的,上面开满门和窗。屋顶上都开着。

⑭我问:“为什么画这么多的门和窗啊?”

⑮小人儿告诉我:“是为了让小猫小狗进来呀,还有小鸟进来呀,还有小兔子小熊进来呀……”

⑯我失笑不已,小人儿大概准备开动物园了。

⑰他又开始画树和花。树们杂乱无章地挤在一起,高的矮的,胖的瘦的,有弯着长的,有斜着站的,有躺着睡觉的。一律是山花插满头,花朵儿小果子似地挂着。

⑱问他:“哪有树是这样长的?哪有花是这么开的?”小侄儿不屑地一撇嘴,答:本来就是这样长的呀,本来就是这么开的呀。

他埋头继续画着,大笔一挥,他的笔下,出现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太阳的光芒从天上一直拖到地上,把房屋罩住了,把树和花朵罩住了。他再刷刷几笔,给大太阳加上了一对硕大的翅膀。【C】

⑳我问:“太阳怎么长了翅膀呢?”

㉑小侄儿头也不抬地说:“太阳本来就有翅膀啊,下雨的时候,它飞出去玩了,一会儿,它还会飞回来的。”

㉒我被他的话击中,愣愣地看着他。小人儿却无知无觉,继续沉浸在他的笔下。原来,无论天空如何阴霾,太阳一直都在的,不在这里,就在那里。因为,它长了一对会飞的翅膀。

(选自《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有删改)

(1)一位同学认为,阅读时需要关注那些看似平常,实则富有表现力的词句。他已做了两条批注,请你在②⑨⑲段的画线句中选择两处,补写批注。

(2)学习全文后,老师请一位同学用恰当的情感和语气来朗读第⑤段。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是最恰当的?请选择并阐述理由。

A.温情,舒缓   B.同情,沉重   C.愤怒,激昂

(3)参考下面材料,结合全文,探究题目“会飞的太阳”的内涵。

对于文学,丁立梅认为最大的力量就是给人以温暖和希望,教会人如何去爱。她希望自己的文字是阳光的、温暖的、积极的、向上的,给人真切的安抚与慰藉。

(选自姜锋《丁立梅专访》)

来源:2020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作品阅读,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家有斑鸠

陈忠实

       住到乡下老屋的第一个早晨,刚睁开眼,便听到“咕咕﹣﹣咕咕”的鸟叫声。我断定是斑鸠,不由得惊喜。披上衣服,竞有点迫不及待,悄声静气地靠近窗户,透过玻璃望出去,后屋的前檐上,果然有两只斑鸠,一只站在瓦楞上,另一只围着它转着,一边转着,一边点头,发出“咕咕﹣﹣咕咕”的叫声。

       六年前的大约这个时节,我和王仲生教授住在波士顿城郊他的胞弟家里。尽管三层小洋楼宽敞舒适,我和王教授还是喜欢站着或坐在后院里。后院是一片绿茸茸的草坪,有几种疏于管理的花木。树木的枝杈上,栖息着,毋宁说侍立着一群鸟儿。一种通体黑色的梭子形状的鸟儿,在人刚打开后门走到草坪边的时候,它们便从树枝上飞下来,落在草坪上,期待着人撒出面包屑或什么吃食,你撒了吃剩的面包屑或米粒,它们就在你面前的草地上争食,甚至大胆地跳到人的脚前来。偶尔,还会有一只两只松鼠不知从哪棵树上蹿下来,和梭子鸟儿在草地上抢夺食物。

       我在那个令人忘情的人与鸟兽共处的草坪上,曾经想过在我家的小院里,如若能有这样一群敢于光顾的鸟儿就好了。然而,实际想来,实现这样人鸟人兽共存共荣的和谐景象,恐怕也不是短时间的事。【甲】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已无法计算。我能记得和看到的,一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对麻雀发动的全民战争,麻雀虽未绝种,倒是把所有飞翔在天空的各色鸟儿吓得肝胆欲裂,它们肯定会把对人的恐惧和防范以生存戒律传递给子子孙孙。再是种种药剂和化肥,杀了害虫长了庄稼,却把许多食虫食草的鸟儿整得种族灭绝﹣﹣更不要说那些利欲熏心丧尽良知捕杀濒临灭绝的珍禽异兽者。我曾瞎猜过,能够活到今天的鸟类、兽类,肯定具备一组特别优秀的专门提防、警惕人类伤害的基因。不然,早该在明枪暗弓以及五花八门的机关和陷阱里灭绝了。

       还是说我家的斑鸠。

       我有记事能力的时候就认识并记住了斑鸠。在我家乡的鸟类中,斑鸠是最朴拙最不显眼近乎丑陋的一种鸟儿。灰褐色的羽毛比不得任何一种鸟儿,连麻雀的羽翅上的暗纹也比不得。没有长喙和高足,比不得啄木鸟和鹭鸶。没有动人的叫声,从早到晚都是粗浑单调的“咕咕咕﹣﹣咕咕咕”的声音。它的巢仅由几十根柴枝,横竖搭置成一个浅浅的潦草的窝。小时候我站在树下,可以从窝底部的缝隙透见窝里有几枚蛋。记得有篇小学课文,说斑鸠是最懒惰的,懒得连窝也不认真搭建,冬天便冻死在这种既不遮风亦不挡雨的窝里。

       然而,整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我住在祖居的老屋读书写字,没有看见过一只斑鸠。我以为再也看不到斑鸠了。

       斑鸠却在我重返家乡的第一个清晨出现了,就在我的房檐上。

       我便轻手开门,怕惊吓了它们,它们还是飞走了。

       初始,无论我怎样轻手蹑足开门走路,它们一发现我从屋内走到院中,扑棱一声就从屋脊或围墙上起飞了,飞到高高的村树上去了。我仍然往小院里抛撒米谷。直到某一日,我开门出来。【乙】两只斑鸠突然从院中飞起,落到房檐上,还在探头探脑瞅着院中尚未吃完的谷米。我心里一动,它们终于有胆子到院内落脚啄食了,这是一次突破性的进展。

       我和斑鸠的关系获得令人振奋的突破之后,随之便是持久的停滞不前。斑鸠在房檐在房脊在院墙上栖息追逐,似乎已经放心无虞。然而有我在场的时候,它们绝不飞落到院里来啄食,无论我抛撒的米谷多么富于诱惑。有几次我从室内的窗玻璃前窥视到斑鸠在院中啄食米谷的情景,每当我出门,它们便惊慌地飞上房顶。这一刻,我清醒地意识到,它们还不完全是我家的斑鸠。

       要让斑鸠随心无虞地落到小院里,心里踏实地啄食,在我的眼下,在我的脚前,尚需一些时日。

       我将等待。

(选自《我走在这活泼泼的人间》,有删改)

(1)按照时间顺序梳理文中“我”与斑鸠的关系,填写下面的表格。

(2)有同学对文中【甲】【乙】两处有疑问,请你解答。

①【甲】处“我们把鸟儿兽儿作为美食作为美裳作为玩物作为发财的对象而心狠手狠的年月”语句很长,没用标点停顿,强调了什么?

②【乙】处的“探头探脑”好像有丑化斑鸠的感觉,去掉是不是更好些?

(3)本文题为“家有斑鸠”,二、三两段却没有写“斑鸠”,这两段是否多余?为什么?

(4)文章以“我将等待”结尾,“我”能等来“我家的斑鸠”吗?请联系全文和生活体验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作品阅读

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

[美]黄土芬

    一切都在于分门别类。

    世界终结后的第76年,最后一个机器人和最后一个人类在一片狂风侵袭的高原上相遇了。

    在这之前,最后一个机器人一直待在自己的仓库里,按照设定的程序执行任务﹣﹣监测地球,直到有一天,日渐衰弱的传感器突然感应到一个能量高峰。运输系统瘫痪了,最后一个机器人花了432天时间才来到能量高峰出现的地方,发现了开封的冷冻管。

    那时,冷冻管里所有的人类都已经死去了﹣﹣除了一人以外。

    但最后一个机器人还是执行起了她的任务。她必须展开统计调查,尽自己所能维持这唯一一个数据点的秩序。

    她在高原上找到了最后一个人类,一个为了抵抗狂风而将布层层包裹在身上的人形,正在耀眼的阳光下,将食用菌放在架子上晾晒。

“你好。”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口道,“我是R47﹣821,开罗仓库的指定管理人。我的任务是延续人类物种。”

“是吗?”最后一个人类说,“进展如何?”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记忆库里有“讽刺”这个词的定义,但她并没有听出最后一个人类语气中的讽刺意味。“不理想。”她回答,“你是我准备登记的唯一一个活着的人类。根据预测,人类物种消亡的时间上限是一百年。”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黯淡了下来,带着希望终成泡影的悲伤,问:“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当时我正在监测,”最后一个机器人说,“433天前的预测表明人类物种已经灭亡,不过一些冷冻舱保持完好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是很小。我监测了下去。”

“我很高兴,”最后一个人说,“我一直都很孤独,没有人和我说话。我曾经希望……算了,没什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

“我必须给你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说。

“给我分类?”

“是的。为了筛选出实现物种生存的最佳决策树。”

“在总人口只有一个人的情况下,有效的决策树还存在吗?”最后一个人类问道。

    最后一个机器人的处理器迅速查阅了可能的人口恢复模型,“不存在,但我可以根据其他冷冻单位生存下来的可能性做出预测。”

“可能性如何?”

“现在接近于零,虽然有误差,但误差范围是有穷尽的。”

    最后一个人类的表情扭曲了一下,哭笑不得,“对你来说,这就是希望吧。”

“我不抱希望,”最后一个机器人说,“我只会计算概率。我的工作是帮助人类选择最有可能实现物种生存的概率路径。为此,我需要数据。”

“好吧,R47﹣821,”最后一个人类说,凑上前在机器人的机壳上友好地抽了抽,“我怎么能妨碍你的工作呢?给我分类吧。”

“你叫什么名字?”最后一个机器人开始提问。

“瓦尔,”最后一个人类回答,“瓦尔•马茨米尔。”

“你的职业是?”

“应用气候学家,”瓦尔回答,“至少曾经是,这个职业现在要么完全无关紧要,要么是全世界最重要的。”

“你的年龄是?”

“冷冻时48岁,所以我现在至少49岁了,主观上来说。”

“你是男性还是女性?”

“都不是。”

    最后一个机器人停顿了一下,“这不是一个选项。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我是最后一个人类,”最后一个人类说,“我就是人口的100%.你是想告诉我我不存在吗?”

“你必须属于一个类别。”最后一个机器人重复道。她的程序只关心物种繁衍。

“不,”最后一个人类说,“我是最后一个人类了,该死的。我完全没有需要这个类别的理由。”

“每个人都必须属于一个类别。”

“不,”最后一个人类突然笑了起来,“你就没有类别,我也没有类别。我们会一起待在这里,作为这个世界上最后的存在。直到末日来临,我们也没有类别。”

“我有类别,我是女性。”最后一个机器人纠正道,指了指她的金属面庞上已经淡去的痕迹。某个人曾经给她画过眼睫毛。

    瓦尔呛住了,开始笑出声来。

    最后一个机器人不知道有什么好笑的,但在阳光下,最后一个人类在风中一直笑啊、笑啊,笑得坐在了地上还在继续笑着,直到泪水从脸上流下

(选自《科幻世界》2017年第7期,有删改)

【注释】①决策树:属统计学名词,是一种树形结构的预测模型,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1)关于“性别分类”,最后一个机器人与最后一个人类产生怎样的分歧?请简要回答。

(2)品读小说最后一段画线句,揣摩最后一个人类的心理,结合内容加以分析。

(3)人类和机器人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小说为何以“世界上最后一个机器人”为标题?联系衔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

【链接材料】

自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对严格分类的执着坚持。

我或许应该这么说:自然其本身并不关心我们的坚持。

(4)读完本文后,有同学对科幻小说“把人物置于极端环境中”这种写法的作用不太理解。请结合本文和《带上她的眼睛》,向他简要说明。

【以下是《带上她的眼睛》的片段,供参考】

    飞船被裹在6000多公里的物质中,船外别说空气和生命,连空间都没有,周围是温度高达5000摄氏度,压力可以把碳在一秒钟内标称金刚石的液态铁镍!

来源:2019年浙江省温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作品阅读

耍 面

程奋只

①天下面食数山西,山西面食数龙城,龙城面食数着四平路上的得月楼。得月楼的总厨姓余,单名一个“良”字,生得白净秀气,说是厨子,倒比台上那唱戏的小生还要俊上几分。更厉害的是,余师傅有一手耍面的绝活,一条拉面在他手里能耍出花儿来,真是绝了。

②余师傅的大徒弟叫小福子,不仅厨艺高超,耍面的功夫也是了得,得月楼的食客们都说,若是粗粗一看,小福子的耍面功夫已经和余师傅不相上下了,但若仔细琢磨,却又差了那么一丁点。可到底差在哪儿呢?却又说不出。只有小福子自己知道这一丁点差在哪,这就是“柔面剂”。他曾听人说,师父有一种特殊的料剂,和面的时候,加到面粉中,和出来的面就会柔韧无比,劲道十足。这样耍起面来才能收放自如。

③小福子曾故意问余师傅有没有这种柔面剂,余师傅却说根本没有什么柔面剂,和面和舞面都是真功夫,功到自然成,别去想那些歪门邪道。小福子嘴上应着,心里头却一百个不相信。

④有一次小福子路过师父的房间时,看到师父在擦拭一只白色小瓷瓶,擦好之后又小心翼翼地放进柜子里,锁好。小福子料定那只小瓷瓶里装的正是柔面剂,心想:“师父果然留着一手。这是怕自己抢他的饭碗啊。”想到这里,小福子心一横:罢罢罢,看来我在这里也学不到什么了,留在得月楼将永远被师父压制。不如趁年轻,远离此地,另起炉灶。

⑤当晚,小福子就不辞而别,离开龙城。从此杳无消息。

⑥时光如电,转眼就是三年。这一天,正是掌灯时分。龙城得月楼上早已座无虚席。余师傅沐手更衣,正准备表演他的耍面绝技。这时门外走进一人,大喊一声:“且慢。”众人拾眼观瞧,不禁发出一片惊讶之声。来人正是三年前出走的小福子。

⑦原来,三年前他负气出走,在一个偏僻的小城,苦苦寻觅配制柔面剂的方法,他本就伶俐,再加上反复的试验,这柔面剂竟当真被他配制出来了。有了柔面剂,他有恃无恐,所以今天来和师父一较高下。

⑧只见小福子拱手一挥:“师父,一别经年,一向可好?”余师傅道:“小福子,你到哪里去了,为何不辞而别?”小福子无话,只冷笑一声,转向大家:“各位龙城的老少爷们,今天我小福子就想干一件事,这就是和师父比试一场。”

⑨一位食客说道:“怎么个比法?”小福子说:“我和师父各耍一趟面,要是我赢了,师父就得让出得月楼总厨的位置。”一听此话,众人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问,“那你要是输了呢?”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大伙心里一惊,这小子来真的了。得月楼的老板怕事情闹大不好收场,准备过来劝劝。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⑩小福子说:“我要亲自和面。”说完走进后厨,少顷,推着和好的面走出来,立在大厅中央。左手抓面,轻轻一料,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一趟面耍完,面条齐刷刷分作几段落入锅中,引得大家一阵大声喝彩。喝彩归喝彩,众人也为余师傅捏着一把汗,看样子,这小福子的功夫已经不在余师傅之下,这下余师傅有麻烦了。

⑪只见余师博不慌不忙,走进房间拿出一个白色小瓷瓶。小福子一看正是三年前那只小瓶,看来师父终于肯承认有柔面剂了。谁料余师博道:“我手里的这一瓶药剂,并不是什么柔面剂,却能检验出面团中是否添加了柔面剂。”说完打开瓶盖,在小福子刚才剩下的面圈上滴了两滴,奇事发生了,那面团竟然出现奇特的粉红色,小福子心下一惊,众食客也是面面相觑,不明就里。

⑫余师博这才讲出其中的故事。原来余师傅出身中医世家,从小跟着叔叔研习中医多年,谁料成年后却忽然对厨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才改行做了一名面食厨子。六年前,他无意中发现一种柔面剂,能让面条柔韧无比,但很快就发现,柔面剂虽然可以增加面条的弹性,但同时会产生一种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为了防止别人配制出这种柔面剂来使用,余师傅苦心配制出另一种药剂。这种药剂能检验出面团里是否加入了柔面剂。这就是他手中的那个小瓷瓶里的药剂。

⑬听完余师傅的话,众人才恍然大悟,小福子也羞愧难当。这时余师傅叫徒弟当众打开一袋面粉,又舀来清水,重新洗手和面。面和好后,他对小福子说:“你看到了,我这面里并没有添加柔面制,我还是那句话,无论和面还是耍面都是真功夫,不要去想什么歪门邪道。”说完拿面在手,一抖。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里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枝乱颤

(选自《2018中国年度作品做型小说》,有删改,李传鹏输入)

(1)阅读小说第⑦段,简要概括内容,并说说在文中的作用。

(2)小说第⑨段中的两个句子分别写了师徒两人的“笑”,但意味不同,请仔细揣摩,

①小福子一笑:“我要是输了,就头顶面盆,膝跪案板,向师父赔礼道歉,并永世不再耍面。”

②谁知,余师傅对着小福子一笑:“好。我答应你。”

(3)阅读文中而线句子,比较描写“耍面”的两个场景,并简要赏析。

①左手抓面,轻轻一抖,引来一阵惊呼。这面条在他手里竟比皮筋还柔韧。但见一条白练上下翻飞,如银蛇出洞,似飞龙在天,让人眼花缭乱。

②说完拿面在手,一料,倒赛过戏台上那青衣花旦飞舞的水袖,美得惊心。美得花桂乱颤。

(4)小说的主人公是余师傅还是小福子?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学作品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父亲的露珠

李汉荣

       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人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露珠。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处的那一份。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那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草的脖颈上,挂着崭新的项链。

      数千年来“均贫富”这个农业社会的朴素理想,从来就没有真正实现过。倒是,在大自然的主持下,“均美丑”的美学理想却实现了。至少,在夜晚,在清晨,草根阶层的家门前,劳动者的原野上,到处都是美好清洁的露珠,叮当作响,闪闪发光。

       看看这露珠闪耀着的原野之美吧。你只要露天走着、站着或坐着,你只要与泥土在一起,与劳动在一起,与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苍也要摸黑把礼物准时送到你的手中,或挂在你家门前的丝瓜藤上。这是天赐之美,天赐之礼,天赐之福﹣﹣总之,天赐之物多半都是公正的。天不会因为秦始皇腰里别着一把宝剑,而且是皇帝,就给他的私家花园多发放几滴露珠,或特供给他一条彩虹。相反,秦始皇以及过眼烟云般的衮衮王侯将相富豪贵族,他们占尽了人间风光和便宜,但他们一生丢失的露珠是太多太多了。比起我那种庄稼的父亲,他们丢失了自然界最珍贵的钻石,上苍赐予的最高洁的礼物﹣﹣露珠,他们几乎全丢失了,一颗也没有得到。我卑微的父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

      若以露珠的占有量来衡量人的富有程度,我那种庄稼的父亲,可谓当之无愧的富翁。

       物换星移,被强人霸占的金银财宝,总是又被别的强人占去了。

       而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今天早晨我在老家门前的菜地里,看到的这满眼露珠,它们就是父亲传给我的。

      美好和透明是可以传承的,美好和透明,是无常的尘世唯一可以传承的永恒之物。如果不信,就在明天早晨,请看看你家房前屋后,你能找到的,定然不是什么祖传的黄金白银宝鼎桂冠,它们早已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而不知去向,唯一举目可见、掬起可饮的,是草木手指上举着的、花朵掌心捧着的清洁的露珠,那是祖传的珍珠钻石。

       这是农历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它们对父亲一致表示感谢和尊敬。有几棵青笋竞踮起脚向父亲报告它们昨夜又长了一头。父亲点点头夸奖了它们。

      然后,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父亲很欢喜,但他却眯起了眼睛,又睁大了眼睛,然后又眯了几下眼睛。好像是什么过于强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父亲的眼睛。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才平静下来。父亲自言自语了一句:嘿,与往天一样,与往年一样,还是它们,守在这里,养着土地,陪着庄稼,陪着我嘛。

       父亲显然是被什么猛地触动了。他看见什么了?

       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父亲看见的,是闪闪发光的露珠,是百万千万颗露珠,他被上苍降下的无数珍珠,被清晨的无量钻石团团围住了,他被这在人间看到的天国景象给照晕了。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稻苗上簇拥的露珠,野花野草上镶嵌的露珠,虫儿们那简陋地下室的门口,也挂着几盏露珠做的豪华灯笼。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而荷叶下静静蹲着的那只青蛙的背上,驭着五颗露珠,它一动不动,仿佛要把这一串宝石,偷运给一个秘密国度。

       父亲当然顾不得看这些细节。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是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我清贫的父亲也有无限富足的时刻。此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

       钢筋和水泥浇铸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浇铸着大地,甚至浇铸着人心。城市铺张到哪里,钢筋和水泥就浇铸到哪里。哨兵一样规整划一的行道树,礼仪小姐一样矫揉造作的公园花木,生日点心一样被量身定做的街道草坪﹣﹣这些大自然的标本,草木世界的散兵游勇,只能零星地为城市勾兑极有限的几滴露水。露珠,这种透明、纯真,体现童心和本然、体现早晨和初恋的清洁事物,已难得一见了,鸟语、苔藓、生灵、原生态草木、土地墒情氤氲的雾岚地气也渐渐远去。

       就在明天,我要回一趟故乡,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间,那里的人心里,那里的乡风民俗里,也许,还保存着古时候的露珠和童年的露珠,还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露珠。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7月13日15版,有删减)

(1)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上苍分配露珠①  ﹣﹣②  ﹣﹣③  ﹣﹣追寻远去的露珠

(2)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任选一句作答。

①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②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这个句子想象奇特,又合乎情理,请作品析。)

(3)作者选取“露珠”这一事物来阐发情思,有何作用?

(4)李汉荣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的文字只是追忆逝去的时光,只是怀念一种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是指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来源:2019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周锐

一个房间里有一个人和十二只蚊子。

十二只蚊子咬一个人。

12÷1=12

这个人觉得吃不消。

他就又去找一个人到这房间里来。

十二只蚊子咬二个人。它们分成了二队。

12÷2=6

人觉得比原先好受一些了。

但还可以更好受一些。

这二个人又找来第三个人。

12÷3=4

好极了,再找第四个。

12÷4=3

第五个人跑来了。

12÷5=?

大家叫第五个人别进来,因为这样蚊子不好分了。

但第五个人硬要进来。响起“啪啪”声。第五个人打死了二只蚊子。

10÷5=2

OK,这下好分了。

大家正高兴,又听“啪啪”声,第五个人又打死了二只蚊子。

8÷5=?

又不好分了。

大家觉得第五个人老是添麻烦,就齐心合力地把他赶走了。

(选自《百年百篇经典微型小说》)

(1)第五个人被赶走了,他会怎么想?请写出他的内心独白。

(2)对于小说的标题“除法”,你有哪些理解?请简要闻述。

(3)小说中的“蚊子”让你想到上文《鸟笼》中的哪个意象?为什么?

来源: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1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月下看猫头鹰

[美]珍•尤伦

       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

       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呼,胡胡胡胡﹣﹣呼!”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中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

       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林良 译)

【故事•概括】

(1)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我”想起了一些话,“我”克服了困难。仿照示例,用“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情节。(两个即可)

【示例】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

【故事•赏析】

(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①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

②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故事•想象】

(3)好故事常给人想象空间。爸爸说“该回家了”,他们回家的画面会是文首和文末的哪幅图呢?结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说说理由。

【故事•感悟】

(4)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结合文本,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

来源:2019年浙江省宁波市中考语文试卷
  • 更新:2021-01-09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句段分析试题